文章目录
一、IT系统组成
组装一台计算机的步骤大概就是写好计算机配单、采购零部件、组装、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交付给用户使用,更详细的描述如下。
- 写好配单,重点考虑用户的需要和各种零配件之间的兼容性。
- 买齐配件,包括 CPU、主板、内存、电源、硬盘、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光驱。
- 把配件组装到一起,此时我们得到一台纯硬件的裸机。
- 安装操作系统,如 Windows 8。
- 安装驱动软件,此时我们得到一台只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称为平台机。
- 安装需要的应用软件,如聊天软件、办公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上网软件和游戏软件等,此时我们得到安装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准计算机系统。
- 最后把以前备份的数据资料(如文档、照片、视频等)复制到计算机硬盘中,这样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料。软件又可分为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是典型的平台软件。
应用软件种类繁多,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聊天软件、办公软件、上网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计算机系统体现出如下图所示的逻辑层次结构。
传统的个人计算机由于操作系统没有固化,感染病毒、不正常关机、误删除重要文件、配置不正确等都可能导致操作系统损坏,由此导致死机、蓝屏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计算机用户,而重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并恢复数据资料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时甚至丢失数据资料或者外泄私人资料。所以说,传统的计算机系统是专家系统,意思是说只有计算机专家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普通民众使用计算机会面临很多困难。
现在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操作系统固化,用户自己不能安装和更改操作系统,只能在线对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应用软件也不能随便安装,只能从官方应用软件库中在线安装,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老年机等。第二个趋势是云计算。
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和使用计算机?也就是说人们购买和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处理数据资料,如上网查看别人的网站信息、编辑自己的 PPT、写个人简历、编辑图片、听音乐、看电影、和他人传递聊天信息(聊天)、发微博等,其实这些只是一些数据资料的浏览、编辑、传递和存储罢了。
如果没有裸机,或者有了裸机但没有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安装了操作系统但没有安装应用软件,那么我们就无法达到处理数据资料的目的。
由此可以说,准计算机系统(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手段,数据资料是目的。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数据资料要处理,就根本没必要购买和使用计算机。
手段与目的分离是云计算的另一个特征,即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拥有计算资源这个“手段”,而云计算用户拥有数据资料这个“目的”。
IT 系统的逻辑层次结构
一个典型的 IT 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九层,施工时也是严格按照从第 1 层到第 9 层的顺序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竖井”式施工。其中,第 1~4 层可归并为基础设施层,第 5~7 层可归并为平台软件层。
九层归并之后形成四层结构,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平台软件层、应用软件层和数据信息层,IT 系统的四层结构是最为普遍并被广泛接受的划分方法。
二、云计算概述
计算设备也称为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包括 CPU、内存、硬盘和网络。而在机房中,磁盘只是存储大类中的一种,存储还包括磁带库、阵列、SAN、NAS 等,这些统称为存储资源。另外,CPU、内存只是服务器的部件,一般统一用服务器资源来代替 CPU 和内存资源的说法。
广义的计算资源还包括应用软件和人力服务,所以计算资源就是指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软件和人力服务。
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云计算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方便人们使用计算资源的模式,即云计算能让人们方便、快捷地自助使用远程计算资源。
计算资源所在地称为云端(也称为云基础设施),输入/输出设备称为云终端。
云终端就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云端位于“远方”(与地理位置远近无关,需要通过网络才能到达),两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
云终端与云端之间是标准的 C/S 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通过网络向云端发送请求消息,云端计算处理后返回结果。云计算的可视化模型如图 1 所示。
云计算使用户能够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络访问软件、服务器、存储以及其他计算资源。这些资源与位置无关,具体表现在用户通常不需要管理甚至了解这些资源的实际位置。用户根据需要购买和使用IT资源,并根据使用量为其使用的服务付费。
云计算具有 5 个基本特征、4 种部署模型和 3 种服务模式。
三、云计算的 5 个基本特征
-
自助服务
消费者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云服务提供商的协助,就可以单方面按需获取云端的计算资源。
-
广泛的网络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