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目录

基础

Java语言有哪些特点?

  • 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 平台无关性,平台无关性的具体表现在于,Java 是“一次编写,到处运行(Write Once,Run any Where)”的语言,因此采用 Java 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而保证这一点的正是 Java 的虚拟机机制。在引入虚拟机之后,Java 语言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不需要重新编译。
  • 可靠性、安全性;
  • 支持多线程。C++ 语言没有内置的多线程机制,因此必须调用操作系统的多线程功能来进行多线程程序设计,而 Java 语言却提供了多线程支持;
  • 支持网络编程并且很方便。Java 语言诞生本身就是为简化网络编程设计的,因此 Java 语言不仅支持网络编程而且很方便;
  • 编译与解释并存;

Java和C++有什么关系,它们有什么区别?

  • 都是面向对象的语言,都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
  • C++ 支持指针,而 Java 没有指针的概念;
  • C++ 支持多继承,而 Java 不支持多重继承,但允许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
  • Java 自动进行无用内存回收操作,不再需要程序员进行手动删除,而 C++ 中必须由程序释放内存资源,这就增加了程序员的负担。
  • Java 不支持操作符重载,操作符重载则被认为是 C++ 的突出特征;
  • Java 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并且还取消了 C/C++ 中的结构和联合,使编译程序更加简洁;
  • C 和 C++ 不支持字符串变量,在 C 和 C++ 程序中使用“Null”终止符代表字符串的结束。在 Java 中字符串是用类对象(String 和 StringBuffer)来实现的;
  • goto 语句是 C 和 C++ 的“遗物”,Java 不提供 goto 语句,虽然 Java 指定 goto 作为关键字,但不支持它的使用,这使程序更简洁易读;

JVM、JRE和JDK的关系是什么?

JDK是(Java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它是功能齐全的 Java SDK。它拥有 JRE 所拥有的一切,还有编译器(javac)和一些开发工具工具(如 javadoc 和 jdb)。它能够创建和编译程序。

JRE是Java Runtime Environment缩写,它是运行已编译 Java 程序所需的所有内容的集合,包括 Java 虚拟机(JVM),Java 类库,java 命令和其他的一些基础构件。但是,它不能用于创建新程序。

JDK包含JRE,JRE包含JV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什么是字节码?采用字节码的好处是什么?

Java之所以可以“一次编译,到处运行”,一是因为JVM针对各种操作系统、平台都进行了定制,二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平台,都可以编译生成固定格式的字节码(.class文件)供JVM使用。因此,也可以看出字节码对于Java生态的重要性。

之所以被称之为字节码,是因为字节码文件由十六进制值组成,而JVM以两个十六进制值为一组,即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读取。在Java中一般是用javac命令编译源代码为字节码文件,一个.java文件从编译到运行的示例如下:

.java 文件→Java编译器→.class文件→进入JVM(类加载→执行引擎→本地系统)

Java语言通过字节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解释型语言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又保留了解释型语言可移植的特点。所以Java程序运行时比较高效,而且,由于字节码并不专对一种特定的机器,因此,Java程序无须重新编译便可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

Java 是编译执行的语言,还是解释执行的语言?

Java是解释执行的语言

Java首先由编译器编译成.class类型的文件,这个是java自己类型的文件 然后在通过虚拟机(JVM)从.class文件中读一行解释执行一行,所以他是解释型的语言,正是由于java在JVM上解释运行,对于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JVM,所以 Java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

对于C和C++,经过编译后可以直接由操作系统执行,所以是编译型语言

Oracle JDK 和 OpenJDK 的区别是什么?

  • Oracle JDK 版本将每三年发布一次,而 OpenJDK 版本每三个月发布一次;
  • OpenJDK 是一个参考模型并且是完全开源的,而 Oracle JDK 是OpenJDK 的一个实现,并不是完全开源的;
  • Oracle JDK 比 OpenJDK 更稳定。OpenJDK 和 Oracle JDK 的代码几乎相同,但 Oracle JDK 有更多的类和一些错误修复。因此,如果您想开发企业/商业软件,建议选择 Oracle JDK,因为它经过了彻底的测试和稳定。某些情况下,有些人提到在使用 OpenJDK 可能会遇到了许多应用程序崩溃的问题,但是,只需切换到 Oracle JDK 就可以解决问题;
  • 在响应性和 JVM 性能方面,Oracle JDK 与 OpenJDK 相比提供了更好的性能;
  • Oracle JDK 不会为即将发布的版本提供长期支持,用户每次都必须通过更新到最新版本获得支持来获取最新版本;
  • Oracle JDK 根据二进制代码许可协议获得许可,而 OpenJDK 根据 GPLv2 许可获得许可。

Java有哪些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类、接口

switch 是否能作用在 byte 上,是否能作用在 long 上,是否能作用在 String 上?

Java5 以前 switch(expr)中,expr 只能是 byte、short、char、int。

从 Java 5 开始,Java 中引入了枚举类型, expr 也可以是 enum 类型。

从 Java 7 开始,expr还可以是字符串(String),但是长整型(long)在目前所有的版本中都是不可以的。

访问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以及不写(默认)时的区别?

Java中,可以使用访问控制符来保护对类、变量、方法和构造方法的访问。Java 支持 4 种不同的访问权限。

  • public : 对所有类可见。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otected : 对同一包内的类和所有子类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 default (即默认,什么也不写): 在同一包内可见,不使用任何修饰符。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ivate : 在同一类内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reak ,continue ,return 的区别及作用?

  • break 跳出上一层循环,不再执行循环(结束当前的循环体)
  • continue 跳出本次循环,继续执行下次循环(结束正在执行的循环 进入下一个循环条件)
  • return 程序返回,不再执行下面的代码(结束当前的方法 直接返回)

final、finally、finalize的区别?

final 用于修饰变量、方法和类。

  • final 变量:被修饰的变量不可变,不可变分为引用不可变和对象不可变,final 指的是引用不可变,final 修饰的变量必须初始化,通常称被修饰的变量为常量。
  • final 方法:被修饰的方法不允许任何子类重写,子类可以使用该方法。
  • final 类:被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所有方法不能被重写。

finally 作为异常处理的一部分,它只能在 try/catch 语句中,并且附带一个语句块表示这段语句最终一定被执行,但(无论是否抛出异常),经常被用在需要释放资源的情况下,System.exit (0) 可以阻断 finally 执行。

finalize 是在 java.lang.Object 里定义的方法,也就是说每一个对象都有这么个方法,这个方法在 gc 启动,该对象被回收的时候被调用。

一个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finalize 被调用不一定会立即回收该对象,所以有可能调用 finalize 后,该对象又不需要被回收了,然后到了真正要被回收的时候,因为前面调用过一次,所以不会再次调用 finalize 了,进而产生问题,因此不推荐使用 finalize 方法。

main方法的参数args数组有什么作用

给应用程序传参数用

为什么要用static关键字?

在不需要创造对象的情况下也可以调用某个变量或者方法,不需要考虑创建多少对象或者不创建对象

static关键字是什么意思?Java中是否可以覆盖一个是static的方法?

“static”关键字表明一个成员变量或者是成员方法可以在没有所属的类的实例变量的情况下被访问。

Java中static方法不能被覆盖,因为方法覆盖是基于运行时动态绑定的,而static方法是编译时静态绑定的。static方法跟类的任何实例都不相关,所以概念上不适用。

是否可以在static环境中访问非static变量?

不能,static变量在Java中是属于类的,它在所有的实例中的值是一样的。当类被Java虚拟机载入的时候,会对static变量进行初始化。如果你的代码尝试不用实例来访问非static的变量,编译器会报错,因为这些变量还没有被创建出来,还没有跟任何实例关联上。

static静态方法能不能引用非静态资源?

不能,new的时候才会产生的东西,对于初始化后就存在的静态资源来说,根本不认识它。

static静态方法里面能不能引用静态资源?

可以,因为都是类初始化的时候加载的,大家相互都认识。

非静态方法里面能不能引用静态资源?

可以,非静态方法就是实例方法,那是new之后才产生的,那么属于类的内容它都认识。

Static静态代码块以及各代码块之间的执行顺序

基本上代码块分为三种:Static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普通代码块
构造函数

代码块执行顺序静态代码块——> 构造代码块 ——> 构造函数——> 普通代码块

继承中代码块执行顺序:父类静态块——>子类静态块——>父类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子类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子类普通代码块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面向过程:

  • 优点:性能比面向对象高,因为类调用时需要实例化,开销比较大,比较消耗资源;比如单片机、嵌入式开发、Linux/Unix等一般采用面向过程开发,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 缺点:没有面向对象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

面向对象:

  • 优点: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由于面向对象有封装、继承、多态性的特性,可以设计出低耦合的系统,使系统更加灵活、更加易于维护。
  • 缺点:性能比面向过程低。

讲讲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 封装。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 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 多态性。它是指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被子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同一个属性或方法在父类及其各个子类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Java语言是如何实现多态的?

本质上多态分两种:

1、编译时多态(又称静态多态)

2、运行时多态(又称动态多态)

重载(overload)就是编译时多态的一个例子,编译时多态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运行的时候调用的是确定的方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多态指的都是运行时多态,也就是编译时不确定究竟调用哪个具体方法,一直延迟到运行时才能确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多态方法又被称为延迟方法的原因。

Java实现多态有 3 个必要条件:继承、重写和向上转型。只有满足这 3 个条件,开发人员才能够在同一个继承结构中使用统一的逻辑实现代码处理不同的对象,从而执行不同的行为。

  • 继承:在多态中必须存在有继承关系的子类和父类。
  • 重写:子类对父类中某些方法进行重新定义,在调用这些方法时就会调用子类的方法。
  • 向上转型: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只有这样该引用才既能可以调用父类的方法,又能调用子类的方法。

重载(Overload)和重写(Override)的区别是什么?

方法的重载和重写都是实现多态的方式,区别在于前者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而后者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

  • 重写发生在子类与父类之间, 参数列表一定不能改变;返回类型可以不同,子类是父类返回值的派生类;子类访问权限不能比父类更低
  • 重载(overloading) 是在一个类里面,方法名字相同,而参数不同。返回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重载的方法(或者构造函数)都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参数类型列表。最常用的地方就是构造器的重载。

构造器(constructor)是否可被重写(override)?

构造器不能被继承,因此不能被重写,但可以被重载。每一个类必须有自己的构造函数,负责构造自己这部分的构造。子类不会覆盖父类的构造函数,但必须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是什么?

语法层面上的区别:

抽象方法都没有方法体

区别抽象类接口
抽象方法需要显式的abstract修饰不需要显式的abstract修饰
非抽象方法静态、非静态静态方法、default方法(接口默认实现类)
成员变量任意强制隐式的public static final
静态代码块、代码块可以不可以
继承、实现可以继承抽象类+实现接口只能继承接口

接口中Java8新增了default关键字修饰一个有实现细节的方法,可以使接口有自己的默认的实现类,而且还不影响接口的实现类。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设计层面上的区别:

  • 抽象类是对一种事物的抽象,即对类抽象,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抽象类是对整个类整体进行抽象,包括属性、行为,但是接口却是对类局部(行为)进行抽象。
  • 设计层面不同,抽象类作为很多子类的父类,它是一种模板式设计。而接口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种辐射式设计。

抽象类能使用 final 修饰吗?

不能,定义抽象类就是让其他类继承的,如果定义为 final 该类就不能被继承,这样彼此就会产生矛盾,所以 final 不能修饰抽象类

java 创建对象有哪几种方式?

java中提供了以下四种创建对象的方式:

  • new创建新对象
  • 通过反射机制
  • 采用clone机制
  • 通过序列化机制

前两者都需要显式地调用构造方法。对于clone机制,需要注意浅拷贝和深拷贝的区别,对于序列化机制需要明确其实现原理,在java中序列化可以通过实现Externalizable或者Serializable来实现。

什么是不可变对象?好处是什么?

不可变对象指对象一旦被创建,状态就不能再改变,任何修改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如 String、Integer及其它包装类.不可变对象最大的好处是线程安全.

能否创建一个包含可变对象的不可变对象?

当然可以,比如final Person[] persons = new Persion[]{}. persons是不可变对象的引用,但其数组中的Person实例却是可变的.这种情况下需要特别谨慎,不要共享可变对象的引用.这种情况下,如果数据需要变化时,就返回原对象的一个拷贝.

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区别的什么?为什么说Java中只有值传递?

值传递:指的是在方法调用时,传递的参数是按值的拷贝传递,传递的是值的拷贝,也就是说传递后就互不相关了。

引用传递:指的是在方法调用时,传递的参数是按引用进行传递,其实传递的是引用的地址,也就是变量所对应的内存空间的地址。传递的是值的引用,也就是说传递前和传递后都指向同一个引用(也就是同一个内存空间)。

基本类型作为参数被传递时肯定是值传递;引用类型作为参数被传递时是引用传递。

== 和 equals 区别是什么?

==常用于相同的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比较,也可用于相同类型的对象之间的比较;

  • 如果==比较的是基本数据类型,那么比较的是两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值是否相等;
  • 如果==是比较的两个对象,那么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引用,也就是判断两个对象是否指向了同一块内存区域;

equals方法主要用于两个对象之间,检测一个对象是否等于另一个对象

  • 如果对象没有重写equals方法,那么 与==作用相同
  • 如果重写了equals方法,那么使用重写方法的逻辑

equals方法有什么特性

  • 自反性。对于任意不为null的引用值x,x.equals(x)一定是true。
  • 对称性。对于任意不为null的引用值x和y,当且仅当x.equals(y)是true时,y.equals(x)也是true。
  • 传递性。对于任意不为null的引用值x、y和z,如果x.equals(y)是true,同时y.equals(z)是true,那么x.equals(z)一定是true
  • 一致性。对于任意不为null的引用值x和y,如果用于equals比较的对象信息没有被修改的话,多次调用时x.equals(y)要么一致地返回true要么一致地返回false。
  • 对于任意不为null的引用值x,x.equals(null)返回false。

介绍下hashCode()?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哈希码,也称为散列码;它实际上是返回一个int整数。这个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hashCode() 定义在JDK的Object.java中,这就意味着Java中的任何类都包含有hashCode()函数。

为什么要有 hashCode?

以“HashSet 如何检查重复”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有 hashCode:

当你把对象加入 HashSet 时,HashSet 会先计算对象的 hashcode 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同时也会与其他已经加入的对象的 hashcode 值作比较,如果没有相符的hashcode,HashSet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

但是如果发现有相同 hashcode 值的对象,这时会调用 equals()方法来检查 hashcode 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 就不会让其加入操作成功。如果不同的话,就会重新散列到其他位置。这样我们就大大减少了 equals 的次数,相应就大大提高了执行速度。

hashCode(),equals()两种方法是什么关系?

  • 如果两个对象 equals,Java 运行时环境会认为他们的 hashCode 一定相等。
  • 如果两个对象不 equals,他们的 hashCode 有可能相等。
  • 如果两个对象 hashCode 相等,他们不一定 equals。
  • 如果两个对象 hashCode 不相等,他们一定不 equals

为什么重写 equals 方法必须重写 hashcode 方法 ?

判断两个对象相等的时候先根据hashcode进行的判断,相同的情况下再根据equals()方法进行判断。如果只重写了equals方法,而不重写hashcode的方法,会造成hashcode的值不同,而equals()方法判断出来的结果为true。

在Java中的一些容器中,不允许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对象,插入的时候,如果判断相同则会进行覆盖。这时候如果只重写了equals()的方法,而不重写hashcode的方法,Object中hashcode是根据对象的存储地址转换而形成的一个哈希值。这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造成相同的对象散列到不同的位置而造成对象的不能覆盖的问题。

String

String,StringBuffer, StringBuilder 的区别是什么?

1.可变与不可变。String类中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因为有“final”修饰符,所以string对象是不可变的。对于已经存在的String对象的修改都是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然后把新的值保存进去.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StringBuilder与StringBuffer都继承自AbstractStringBuilder类,在AbstractStringBuilder中也是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这两种对象都是可变的。

char[] value;

2.是否线程安全。

String中的对象是不可变的,也就可以理解为常量,显然线程安全。

StringBuilder是非线程安全的。

StringBuffer对方法加了同步锁或者对调用的方法加了同步锁,所以是线程安全的。

@Override
public synchronized StringBuffer append(String str) {
    toStringCache = null;
    super.append(str);
    return this;
}

3.如果你只是在单线程中使用字符串缓冲区,那么StringBuilder的效率会更高些。值得注意的是StringBuilder是在JDK1.5版本中增加的。以前版本的JDK不能使用该类。

String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可变的?

1.便于实现字符串池(String pool)

在Java中,由于会大量的使用String常量,如果每一次声明一个String都创建一个String对象,那将会造成极大的空间资源的浪费。Java提出了String pool的概念,在堆中开辟一块存储空间String pool,当初始化一个String变量时,如果该字符串已经存在了,就不会去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变量,而是会返回已经存在了的字符串的引用。

String a = "Hello world!";
String b = "Hello world!";

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某一个字符串变量改变了其值,那么其指向的变量的值也会改变,String pool将不能够实现

2.使多线程安全

在并发场景下,多个线程同时读一个资源,是安全的,不会引发竞争,但对资源进行写操作时是不安全的,不可变对象不能被写,所以保证了多线程的安全。

3.避免安全问题

在网络连接和数据库连接中字符串常常作为参数,例如,网络连接地址URL,文件路径path,反射机制所需要的String参数。其不可变性可以保证连接的安全性。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黑客就有可能改变字符串指向对象的值,那么会引起很严重的安全问题。

4.加快字符串处理速度

由于String是不可变的,保证了hashcode的唯一性,于是在创建对象时其hashcode就可以放心的缓存了,不需要重新计算。这也就是Map喜欢将String作为Key的原因,处理速度要快过其它的键对象。所以HashMap中的键往往都使用String。

总体来说,String不可变的原因要包括 设计考虑,效率优化,以及安全性这三大方面。

字符型常量和字符串常量的区别?

  • 形式上: 字符常量是单引号引起的一个字符,字符串常量是双引号引起的若干个字符;
  • 含义上: 字符常量相当于一个整型值( ASCII 值),可以参加表达式运算;字符串常量代表一个地址值(该字符串在内存中存放位置,相当于对象;
  • 占内存大小:字符常量只占2个字节;字符串常量占若干个字节(至少一个字符结束标志) (注意: char 在Java中占两个字节)。

什么是字符串常量池?

java中常量池的概念主要有三个:全局字符串常量池,class文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全局字符串常量池

jvm为了提升性能和减少内存开销,避免字符的重复创建,其维护了一块特殊的内存空间,即字符串池,当需要使用字符串时,先去字符串池中查看该字符串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不存在,初始化,并将该字符串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

字符串常量池的位置也是随着jdk版本的不同而位置不同。在jdk6中,常量池的位置在永久代(方法区)中,此时常量池中存储的是对象。在jdk7中,常量池的位置在堆中,此时,常量池存储的就是引用了。在jdk8中,永久代(方法区)被元空间取代了。

String str="aaa"与 String str=new String(“aaa”)一样吗?new String(“aaa”)创建了几个字符串对象?

使用String a = “aaa” ;,程序运行时会在常量池中查找”aaa”字符串,若没有,会将”aaa”字符串放进常量池,再将其地址赋给a;若有,将找到的”aaa”字符串的地址赋给a。

使用String b = new String(“aaa”);`,程序会在堆内存中开辟一片新空间存放新对象,同时会将”aaa”字符串放入常量池,相当于创建了两个对象,无论常量池中有没有”aaa”字符串,程序都会在堆内存中开辟一片新空间存放新对象。

讲下intern()函数?

intern函数的作用是将对应的符号常量进行特殊处理,在JDK1.6以前 和 JDK1.7以后有不同的处理

在JDK1.6中,intern的处理是 先判断字符串常量是否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如果存在直接返回该常量,如果没有找到,则将该字符串常量加入到字符串常量区,也就是在字符串常量区建立该常量;

在JDK1.7中,intern的处理是 先判断字符串常量是否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如果存在直接返回该常量,如果没有找到,说明该字符串常量在堆中,则处理是把堆区该对象的引用加入到字符串常量池中,以后别人拿到的是该字符串常量的引用,实际存在堆中

	@Test
    public void test(){
        String s = new String("2");
        s.intern();
        String s2 = "2";
        System.out.println(s == s2);


        String s3 = new String("3") + new String("3");
        s3.intern();
        String s4 = "33";
        System.out.println(s3 == s4);
    }

结果为

jdk6
false
false

jdk7
false
true

JDK 1.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ing s = new String("2");创建了两个对象,一个在堆中的StringObject对象,一个是在常量池中的“2”对象。
s.intern();在常量池中寻找与s变量内容相同的对象,发现已经存在内容相同对象“2”,返回对象2的地址。
String s2 = "2";使用字面量创建,在常量池寻找是否有相同内容的对象,发现有,返回对象"2"的地址。
System.out.println(s == s2);从上面可以分析出,s变量和s2变量地址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所以返回false

String s3 = new String("3") + new String("3");创建了两个对象,一个在堆中的StringObject对象,一个是在常量池中的“3”对象。中间还有2个匿名的new String(“3”)我们不去讨论它们。
s3.intern();在常量池中寻找与s3变量内容相同的对象,没有发现“33”对象,在常量池中创建“33”对象,返回“33”对象的地址。String s4 = “33”;使用字面量创建,在常量池寻找是否有相同内容的对象,发现有,返回对象"33"的地址。
System.out.println(s3 == s4);从上面可以分析出,s3变量和s4变量地址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所以返回false

JDK1.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ing s = new String("2");创建了两个对象,一个在堆中的StringObject对象,一个是在堆中的“2”对象,并在常量池中保存“2”对象的引用地址。
s.intern();在常量池中寻找与s变量内容相同的对象,发现已经存在内容相同对象“2”,返回对象“2”的引用地址。
String s2 = "2";使用字面量创建,在常量池寻找是否有相同内容的对象,发现有,返回对象“2”的引用地址。
System.out.println(s == s2);从上面可以分析出,s变量和s2变量地址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所以返回false

String s3 = new String("3") + new String("3");创建了两个对象,一个在堆中的StringObject对象,一个是在堆中的“3”对象,并在常量池中保存“3”对象的引用地址。中间还有2个匿名的new String(“3”)我们不去讨论它们。
s3.intern();在常量池中寻找与s3变量内容相同的对象,没有发现“33”对象,将s3对应的StringObject对象的地址保存到常量池中,返回StringObject对象的地址。
String s4 = "33";使用字面量创建,在常量池寻找是否有相同内容的对象,发现有,返回其地址,也就是StringObject对象的引用地址。
System.out.println(s3 == s4);从上面可以分析出,s3变量和s4变量地址指向的是相同的对象,所以返回true。

String 是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吗?

不是。Java 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只有 8 个 :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boolean;除了基本类型(primitive type),剩下的都是引用类型(referencetype),Java 5 以后引入的枚举类型也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引用类型。

String有哪些特性?

  • 不变性:String 是只读字符串,是一个典型的 immutable 对象,对它进行任何操作,其实都是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再把引用指向该对象。不变模式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一个对象需要被多线程共享并频繁访问时,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常量池优化:String 对象创建之后,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进行缓存,如果下次创建同样的对象时,会直接返回缓存的引用;
  • final:使用 final 来定义 String 类,表示 String 类不能被继承,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使用 HashMap 的时候,用 String 做 key 有什么好处?

HashMap 内部实现是通过 key 的 hashcode 来确定 value 的存储位置,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当创建字符串时,它的 hashcode 被缓存下来,不需要再次计算,所以相比于其他对象更快。

包装类型是什么?基本类型和包装类型有什么区别?

Java 为每一个基本数据类型都引入了对应的包装类型(wrapper class),int 的包装类就是 Integer,从 Java 5 开始引入了自动装箱/拆箱机制,把基本类型转换成包装类型的过程叫做装箱(boxing);反之,把包装类型转换成基本类型的过程叫做拆箱(unboxing),使得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Java 为每个原始类型提供了包装类型:

原始类型: 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包装类型:Boolean,Character,Byte,Short,Integer,Long,Float,Double

基本类型和包装类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 几点:

  • 包装类型可以为 null,而基本类型不可以。它使得包装类型可以应用于 POJO 中,而基本类型则不行。那为什么 POJO 的属性必须要用包装类型呢?《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上有详细的说明, 数据库的查询结果可能是 null,如果使用基本类型的话,因为要自动拆箱(将包装类型转为基本类型,比如说把 Integer 对象转换成 int 值),就会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的异常。

  • 包装类型可用于泛型,而基本类型不可以。泛型不能使用基本类型,因为使用基本类型时会编译出错。
    因为泛型在编译时会进行类型擦除,最后只保留原始类型,而原始类型只能是 Object 类及其子类

  • 基本类型比包装类型更高效。基本类型在栈中直接存储的具体数值,而包装类型则存储的是堆中的引用。 很显然,相比较于基本类型而言,包装类型需要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

int 和 Integer 有什么区别?

Integer是int的包装类;int是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变量必须实例化后才能使用;int变量不需要;
Integer实际是对象的引用,指向此new的Integer对象;int是直接存储数据值 ;
Integer的默认值是null;int的默认值是0。

两个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的对比

由于Integer变量实际上是对一个Integer对象的引用,所以两个通过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永远是不相等的(因为new生成的是两个对象,其内存地址不同)。

Integer变量和int变量的对比

Integer变量和int变量比较时,只要两个变量的值是相等的,则结果为true(因为包装类Integer和基本数据类型int比较时,java会自动拆包装为int,然后进行比较,实际上就变为两个int变量的比较)

非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和new Integer()生成变量的对比

非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和new Integer()生成的变量比较时,结果为false。(因为非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指向的是java常量池中的对象,而new Integer()生成的变量指向堆中新建的对象,两者在内存中的地址不同)

Integer b = new Integer(10000);
Integer c=10000;
System.out.println(b == c); // false

两个非new生成的Integer对象的对比

对于两个非new生成的Integer对象,进行比较时,如果两个变量的值在区间-128到127之间,则比较结果为true,如果两个变量的值不在此区间,则比较结果为false

Integer i = 100;
Integer j = 100;
System.out.print(i == j); //true

Integer i = 128;
Integer j = 128;
System.out.print(i == j); //false

当值在 -128 ~ 127之间时,java会进行自动装箱,然后会对值进行缓存,如果下次再有相同的值,会直接在缓存中取出使用。缓存是通过Integer的内部类IntegerCache来完成的。当值超出此范围,会在堆中new出一个对象来存储。

反射

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类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 Java 语言的反射机制。

反射机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 能够运行时动态获取类的实例,提高灵活性;
  • 可与动态编译结合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class');,加载MySQL的驱动类。

缺点:

  • 使用反射性能较低,需要解析字节码,将内存中的对象进行解析。
    • 其解决方案是:通过setAccessible(true)关闭JDK的安全检查来提升反射速度;
    • 多次创建一个类的实例时,有缓存会快很多;ReflflectASM工具类,通过字节码生成的方式加快反射速度。

如何获取反射中的Class对象?

1、Class.forName(“类的路径”);当你知道该类的全路径名时,你可以使用该方法获取 Class 类对象。

Class clz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2、类名.class。这种方法只适合在编译前就知道操作的 Class。

Class clz = String.class;

3、对象名.getClass()。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Class clz = str.getClass();

4、如果是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可以调用包装类的Type属性来获得该包装类的Class对象。

Java反射API有几类?

反射 API 用来生成 JVM 中的类、接口或则对象的信息。

  • Class 类:反射的核心类,可以获取类的属性,方法等信息。
  • Field 类:Java.lang.reflec 包中的类,表示类的成员变量,可以用来获取和设置类之中的属性值。
  • Method 类:Java.lang.reflec 包中的类,表示类的方法,它可以用来获取类中的方法信息或者执行方法。
  • Constructor 类:Java.lang.reflec 包中的类,表示类的构造方法。

反射使用的步骤?

获取想要操作的类的Class对象,这是反射的核心,通过Class对象我们可以任意调用类的方法。

调用 Class 类中的方法,既就是反射的使用阶段。

使用反射 API 来操作这些信息

public class Apple {

    private int price;

    public int getPrice() {
        return price;
    }

    public void setPrice(int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正常的调用
        Apple apple = new Apple();
        apple.setPrice(5);
        System.out.println("Apple Price:" + apple.getPrice());
        //使用反射调用
        Class clz = Class.forName("com.chenshuyi.api.Apple");
        Method setPriceMethod = clz.getMethod("setPrice", int.class);
        Constructor appleConstructor = clz.getConstructor();
        Object appleObj = appleConstructor.newInstance();
        setPriceMethod.invoke(appleObj, 14);
        Method getPriceMethod = clz.getMethod("getPrice");
        System.out.println("Apple Price:" + getPriceMethod.invoke(appleObj));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我们使用反射调用了 setPrice 方法,并传递了 14 的值。之后使用反射调用了 getPrice 方法,输出其价格。上面的代码整个的输出结果是:

Apple Price:5
Apple Price:14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反射获取一个对象的步骤:

  • 获取类的 Class 对象实例
Class clz = Class.forName("com.zhenai.api.Apple");
  • 根据 Class 对象实例获取 Constructor 对象
Constructor appleConstructor = clz.getConstructor();
  • 使用 Constructor 对象的 newInstance 方法获取反射类对象
Object appleObj = appleConstructor.newInstance();

而如果要调用某一个方法,则需要经过下面的步骤:

获取方法的 Method 对象

Method setPriceMethod = clz.getMethod("setPrice", int.class);

利用 invoke 方法调用方法

setPriceMethod.invoke(appleObj, 14);

为什么引入反射概念?反射机制的应用有哪些?

  • 反射让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外部类的全路径名创建对象,并使用这些类,实现一些扩展的功能。
  • 反射让开发人员可以枚举出类的全部成员,包括构造函数、属性、方法。以帮助开发者写出正确的代码。
  • 测试时可以利用反射 API 访问类的私有成员,以保证测试代码覆盖率。

反射机制的原理是什么?

Class actionClass=Class.forName(MyClass);
Object action=actionClass.newInstance();
Method method = actionClass.getMethod(“myMethod”,null);
method.invoke(action,null);

上面就是最常见的反射使用的例子,前两行实现了类的装载、链接和初始化(newInstance方法实际上也是使用反射调用了方法),后两行实现了从class对象中获取到method对象然后执行反射调用。

1、反射获取类实例 Class.forName(),并没有将实现留给了java,而是交给了jvm去加载!主要是先获取 ClassLoader, 然后调用 native 方法,获取信息,加载类则是回调 java.lang.ClassLoader。最后,jvm又会回调 ClassLoader 进类加载!

2、newInstance() 主要做了三件事:

  • 权限检测,如果不通过直接抛出异常;
  • 查找无参构造器,并将其缓存起来;
  • 调用具体方法的无参构造方法,生成实例并返回。

3、获取Method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Class对象是在加载类时由JVM构造的,JVM为每个类管理一个独一无二的Class对象,这份Class对象里维护着该类的所有Method,Field,Constructor的cache,这份cache也可以被称作根对象。

每次getMethod获取到的Method对象都持有对根对象的引用,因为一些重量级的Method的成员变量(主要是MethodAccessor),我们不希望每次创建Method对象都要重新初始化,于是所有代表同一个方法的Method对象都共享着根对象的MethodAccessor,每一次创建都会调用根对象的copy方法复制一份

 Method copy() { 

        Method res = new Method(clazz, name, parameterTypes, returnType,

                                exceptionTypes, modifiers, slot, signature,

                                annotations, parameterAnnotations, annotationDefault);

        res.root = this;

        res.methodAccessor = methodAccessor;

        return res;

    }

4、用invoke()方法。调用invoke方法的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用Method.invoke之后,会直接去调MethodAccessor.invoke。MethodAccessor就是上面提到的所有同名method共享的一个实例,由ReflectionFactory创建。

创建机制采用了一种名为inflation的方式(JDK1.4之后):如果该方法的累计调用次数<=15,会创建出NativeMethodAccessorImpl,它的实现就是直接调用native方法实现反射;如果该方法的累计调用次数>15,会由java代码创建出字节码组装而成的MethodAccessorImpl。(是否采用inflation和15这个数字都可以在jvm参数中调整) 以调用MyClass.myMethod(String s)为例,生成出的MethodAccessorImpl字节码翻译成Java代码大致如下:

public class GeneratedMethodAccessor1 extends MethodAccessorImpl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ry {
            MyClass target = (MyClass) obj;
            String arg0 = (String) args[0];
            target.myMethod(arg0);
        } catch (Throwable t) {
            throw new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t);
        }
    }
}

泛型

Java中的泛型是什么 ?

泛型是 JDK1.5 的一个新特性,泛型就是将类型参数化,其在编译时才确定具体的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使用泛型的好处是什么?

远在 JDK 1.4 版本的时候,那时候是没有泛型的概念的,如果使用 Object 来实现通用、不同类型的处理,有这么两个缺点:

  •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强制转换成想要的类型
  • 在编译时编译器并不知道类型转换是否正常,运行时才知道,不安全。

泛型主要是为了创建容器类

使用泛型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 类型安全
    • 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
    • 编译时期就可以检查出因 Java 类型不正确导致的 ClassCastException 异常
    • 符合越早出错代价越小原则
  • 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 泛型的一个附带好处是,使用时直接得到目标类型,消除许多强制类型转换
    • 所得即所需,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并且减少了出错机会
  • 潜在的性能收益
    • 由于泛型的实现方式,支持泛型(几乎)不需要 JVM 或类文件更改
    • 所有工作都在编译器中完成
    • 编译器生成的代码跟不使用泛型(和强制类型转换)时所写的代码几乎一致,只是更能确保类型安全而已

Java泛型的原理是什么 ? 什么是类型擦除 ?

泛型是一种语法糖,泛型这种语法糖的基本原理是类型擦除。Java中的泛型基本上都是在编译器这个层次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泛型只存在于编译阶段,而不存在于运行阶段。在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中,是没有泛型这个概念的。

类型擦除:使用泛型的时候加上的类型参数,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去掉类型参数。

例如:

public class Caculate<T> {
    private T num;
}

我们定义了一个泛型类,定义了一个属性成员,该成员的类型是一个泛型类型,这个 T 具体是什么类型,我们也不知道,它只是用于限定类型的。反编译一下这个 Caculate 类:

public class Caculate{
    public Caculate(){}
    private Object num;
}

发现编译器擦除 Caculate 类后面的两个尖括号,并且将 num 的类型定义为 Object 类型。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泛型类型都以 Object 进行擦除呢?大部分情况下,泛型类型都会以 Object 进行替换,而有一种情况则不是。那就是使用到了extends和super语法的有界类型,如:

public class Caculate<T extends String> {
    private T num;
}

这种情况的泛型类型,num 会被替换为 String 而不再是 Object。这是一个类型限定的语法,它限定 T 是 String 或者 String 的子类,也就是你构建 Caculate 实例的时候只能限定 T 为 String 或者 String 的子类,所以无论你限定 T 为什么类型,String 都是父类,不会出现类型不匹配的问题,于是可以使用 String 进行类型擦除。

实际上编译器会正常的将使用泛型的地方编译并进行类型擦除,然后返回实例。但是除此之外的是,如果构建泛型实例时使用了泛型语法,那么编译器将标记该实例并关注该实例后续所有方法的调用,每次调用前都进行安全检查,非指定类型的方法都不能调用成功。

实际上编译器不仅关注一个泛型方法的调用,它还会为某些返回值为限定的泛型类型的方法进行强制类型转换,由于类型擦除,返回值为泛型类型的方法都会擦除成 Object 类型,当这些方法被调用后,编译器会额外插入一行 checkcast 指令用于强制类型转换。这一个过程就叫做『泛型翻译』。

什么是泛型中的限定通配符和非限定通配符 ?

限定通配符对类型进行了限制。有两种限定通配符,一种是<? extends T>它通过确保类型必须是T的子类来设定类型的上界,另一种是<? super T>它通过确保类型必须是T的父类来设定类型的下界。泛型类型必须用限定内的类型来进行初始化,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非限定通配符 ,可以用任意类型来替代。如List<?> 的意思是这个集合是一个可以持有任意类型的集合,它可以是List,也可以是List,或者List等等。

List<? extends T>和List <? super T>之间有什么区别 ?

这两个List的声明都是限定通配符的例子,List<? extends T>可以接受任何继承自T的类型的List,而List<? super T>可以接受任何T的父类构成的List。

可以把List传递给一个接受List参数的方法吗?

不可以。真这样做的话会导致编译错误。因为List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对象包括String, Integer等等,而List却只能用来存储String。

判断ArrayList与ArrayList是否相等?

ArrayList<String> a = new ArrayList<String>();
ArrayList<Integer> b = new ArrayList<Integer>();
Class c1 = a.getClass();
Class c2 = b.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c1 == c2); 

输出的结果是 true。因为无论对于 ArrayList 还是 ArrayList,它们的 Class 类型都是一致的,都是 ArrayList.class。

那它们声明时指定的 String 和 Integer 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答案是体现在类编译的时候。当 JVM 进行类编译时,会进行泛型检查,如果一个集合被声明为 String 类型,那么它往该集合存取数据的时候就会对数据进行判断,从而避免存入或取出错误的数据。

克隆

Java中的clone()方法是浅拷贝还是深拷贝

如果没有重写clone()方法的话,是浅拷贝

浅拷贝和深拷贝的区别

浅拷贝: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会被全部复制,引用类型变量会复制引用地址
深拷贝: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和引用类型变量指向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引用类型变量会在堆中开辟新的地址存放复制的引用类型变量指向的对象

如何实现深拷贝

  1. 重写clone方法,clone中嵌套clone: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改写clone方法
        Teacher tea = (Teacher) super.clone();
        //获取属性对象,再clone一次,让后设置到被克隆的对象中,返回
        tea.stu = ((Student) tea.stu.clone());
        return tea;
    }

  1. 使用序列化,但静态的成员和transient关键字修饰的成员不能被序列化
  2. 使用开源工具类
    比如Json工具类(先转换为Json字符串,然后再转换为对象)、Spring的BeanUtils(Spring项目中使用比较方便)、Cglib的BeanCopier(速度最快)、Apache的BeanUtils(该工具类比较慢,谨慎使用!)

序列化

Java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是什么?

Java序列化是指把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而Java反序列化是指把字节序列恢复为Java对象的过程:

  • 序列化:序列化是把对象转换成有序字节流,以便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在本地文件中。核心作用是对象状态的保存与重建。我们都知道,Java对象是保存在JVM的堆内存中的,也就是说,如果JVM堆不存在了,那么对象也就跟着消失了。

而序列化提供了一种方案,可以让你在即使JVM停机的情况下也能把对象保存下来的方案。就像我们平时用的U盘一样。把Java对象序列化成可存储或传输的形式(如二进制流),比如保存在文件中。这样,当再次需要这个对象的时候,从文件中读取出二进制流,再从二进制流中反序列化出对象。

  • 反序列化:客户端从文件中或网络上获得序列化后的对象字节流,根据字节流中所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通过反序列化重建对象。

为什么需要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简要描述:对内存中的对象进行持久化或网络传输, 这个时候都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深入描述:

1、对象序列化可以实现分布式对象。
主要应用例如:RMI(即远程调用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要利用对象序列化运行远程主机上的服务,就像在本地机上运行对象时一样。

2 、java对象序列化不仅保留一个对象的数据,而且递归保存对象引用的每个对象的数据。
可以将整个对象层次写入字节流中,可以保存在文件中或在网络连接上传递。利用对象序列化可以进行对象的"深复制",即复制对象本身及引用的对象本身。序列化一个对象可能得到整个对象序列。

3 、序列化可以将内存中的类写入文件或数据库中。
比如:将某个类序列化后存为文件,下次读取时只需将文件中的数据反序列化就可以将原先的类还原到内存中。也可以将类序列化为流数据进行传输。

总的来说就是将一个已经实例化的类转成文件存储,下次需要实例化的时候只要反序列化即可将类实例化到内存中并保留序列化时类中的所有变量和状态。

4 、对象、文件、数据,有许多不同的格式,很难统一传输和保存。
序列化以后就都是字节流了,无论原来是什么东西,都能变成一样的东西,就可以进行通用的格式传输或保存,传输结束以后,要再次使用,就进行反序列化还原,这样对象还是对象,文件还是文件。

序列化实现的方式有哪些?

实现Serializable接口或者Externalizable接口。

Serializable接口

类通过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以启用其序列化功能。可序列化类的所有子类型本身都是可序列化的。序列化接口没有方法或字段,仅用于标识可序列化的语义。

如以下例子: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 +
               "name='" + name +
               '}';
   }
}

通过下面的代码进行序列化及反序列化:

public class Serializabl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itializes The Object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Name("jingzhe");
       System.out.println(user);

       //Write Obj to File
       try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tempFile");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
           fos)) {
           oos.writeObject(us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ad Obj from File
       File file = new File("tempFile");
       tr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
           User newUser = (User)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newUser);
       } catch (IOException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OutPut:
//User{name='jingzhe'}
//User{name='jingzhe'}

Externalizable接口

Externalizable继承自Serializable,该接口中定义了两个抽象方法:writeExternal()readExternal()

当使用Externalizable接口来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时候需要开发人员重写writeExternal()与readExternal()方法。否则所有变量的值都会变成默认值。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Externaliz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writeExternal(ObjectOutput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out.writeObject(name);
   }
   public void readExternal(ObjectInput in)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name = (String) in.readObjec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ser{" +
               "name='" + name +
               '}';
   }
}

通过下面的代码进行序列化及反序列化:

public class Externalizable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rite Obj to file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Name("jingzhe");
      try(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tempFile"))){
          oos.writeObject(us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ad Obj from file
      File file = new File("tempFile");
      try(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User newInstance = (User) ois.readObject();
          //output
          System.out.println(newInstance);
      } catch (IOException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

//OutPut:
//User{name='jingzhe'}

两种序列化的对比

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实现Externalizable接口
系统自动存储必要的信息程序员决定存储哪些信息
Java内建支持,易于实现,只需要实现该接口即可,无需任何代码支持必须实现接口内的两个方法
性能略差性能略好

什么是serialVersionUID?

serialVersionUID 用来表明类的不同版本间的兼容性

Java的序列化机制是通过在运行时判断类的serialVersionUID来验证版本一致性的。在进行反序列化时,JVM会把传来的字节流中的serialVersionUID与本地相应实体(类)的serialVersionUID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认为是一致的,可以进行反序列化,否则就会出现序列化版本不一致的异常。

为什么还要显示指定serialVersionUID的值?

如果不显示指定serialVersionUID, JVM在序列化时会根据属性自动生成一个serialVersionUID, 然后与属性一起序列化, 再进行持久化或网络传输. 在反序列化时, JVM会再根据属性自动生成一个新版serialVersionUID, 然后将这个新版serialVersionUID与序列化时生成的旧版serialVersionUID进行比较, 如果相同则反序列化成功, 否则报错.

如果显示指定了, JVM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时仍然都会生成一个serialVersionUID, 但值为我们显示指定的值, 这样在反序列化时新旧版本的serialVersionUID就一致了.

在实际开发中, 不显示指定serialVersionUID的情况会导致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的类写完后不再修改, 那当然不会有问题, 但这在实际开发中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类会不断迭代, 一旦类被修改了, 那旧对象反序列化就会报错. 所以在实际开发中, 我们都会显示指定一个serialVersionUID, 值是多少无所谓, 只要不变就行。

serialVersionUID什么时候修改?

序列化类新增属性时,不要修改serialVersionUID字段,避免反序列失败;如果完全不兼容升级,避免反序列化混乱,则修改serialVersionUID

serialVersionUID不一致会抛出序列化运行时异常

Java 序列化中如果有些字段不想进行序列化,怎么办?

对于不想进行序列化的变量,使用 transient 关键字修饰。

transient 关键字的作用是控制变量的序列化,在变量声明前加上该关键字,可以阻止该变量被序列化到文件中,在被反序列化后,transient 变量的值被设为初始值,如 int 型的是 0,对象型的是 null。transient 只能修饰变量,不能修饰类和方法。

静态变量会被序列化吗?

不会。因为序列化是针对对象而言的, 而静态变量优先于对象存在, 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 所以不会被序列化.

看到这个结论, 是不是有人会问, serialVersionUID也被static修饰, 为什么serialVersionUID会被序列化? 其实serialVersionUID属性并没有被序列化, JVM在序列化对象时会自动生成一个serialVersionUID, 然后将我们显示指定的serialVersionUID属性值赋给自动生成的serialVersionUID。

异常

Error 和 Exception 区别是什么?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java.lang 包中的 Throwable 类。Throwable 类有两个重要的子类 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

Exception 和 Error 二者都是 Java 异常处理的重要子类,各自都包含大量子类。

  • Exception :程序本身可以处理的异常,可以通过 catch 来进行捕获,通常遇到这种错误,应对其进行处理,使应用程序可以继续正常运行。Exception 又可以分为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 又叫非受检查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又叫受检查异常) 。
  • Error :Error 属于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 ,我们没办法通过 catch 来进行捕获 。例如,系统崩溃,内存不足,堆栈溢出等,编译器不会对这类错误进行检测,一旦这类错误发生,通常应用程序会被终止,仅靠应用程序本身无法恢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受检查异常(运行时异常)和受检查异常(一般异常)区别是什么?

非受检查异常:包括 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表示 JVM 在运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 Java 编译器不会检查运行时的异常。例如:

  • NullPointException(空指针)
  • NumberFormatException(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越界)
  • ClassCastException(类转换异常)
  • ArrayStoreException(数据存储异常,操作数组时类型不一致)等。

受检查异常:是Exception 中除 RuntimeException 及其子类之外的异常。 Java 编译器会检查受检查异常。常见的受检查异常有: IO 相关的异常、ClassNotFoundException 、SQLException等。

非受检查异常和受检查异常之间的区别:是否强制要求调用者必须处理此异常,如果强制要求调用者必须进行处理,那么就使用受检查异常,否则就选择非受检查异常。

throw 和 throws 的区别是什么?

Java 中的异常处理除了包括捕获异常和处理异常之外,还包括声明异常和拋出异常,可以通过 throws 关键字在方法上声明该方法要拋出的异常,或者在方法内部通过 throw 拋出异常对象。

throws 关键字和 throw 关键字在使用上的几点区别如下:

  • throw 关键字用在方法内部,只能用于抛出一种异常,用来抛出方法或代码块中的异常,受查异常和非受查异常都可以被抛出。
  • throws 关键字用在方法声明上,可以抛出多个异常,用来标识该方法可能抛出的异常列表。一个方法用 throws 标识了可能抛出的异常列表,调用该方法的方法中必须包含可处理异常的代码,否则也要在方法签名中用 throws 关键字声明相应的异常。

NoClassDefFoundError 和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区别?

NoClassDefFoundError 是一个 Error 类型的异常,是由 JVM 引起的,不应该尝试捕获这个异常。引起该异常的原因是 JVM 或 ClassLoader 尝试加载某类时在内存中找不到该类的定义,该动作发生在运行期间,即编译时该类存在,但是在运行时却找不到了,可能是变异后被删除了等原因导致。

ClassNotFoundException 是一个受检查异常,需要显式地使用 try-catch 对其进行捕获和处理,或在方法签名中用 throws 关键字进行声明。当使用 Class.forName, ClassLoader.loadClass 或 ClassLoader.findSystemClass 动态加载类到内存的时候,通过传入的类路径参数没有找到该类,就会抛出该异常;另一种抛出该异常的可能原因是某个类已经由一个类加载器加载至内存中,另一个加载器又尝试去加载它。

Java常见异常有哪些?

  • 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违法访问错误。当一个应用试图访问、修改某个类的域(Field)或者调用其方法,但是又违反域或方法的可见性声明,则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InstantiationError:实例化错误。当一个应用试图通过Java的new操作符构造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内存不足错误。当可用内存不足以让Java虚拟机分配给一个对象时抛出该错误。
  •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堆栈溢出错误。当一个应用递归调用的层次太深而导致堆栈溢出或者陷入死循环时抛出该错误。
  • 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类造型异常。假设有类A和B(A不是B的父类或子类),O是A的实例,那么当强制将O构造为类B的实例时抛出该异常。该异常经常被称为强制类型转换异常。
  •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找不到类异常。当应用试图根据字符串形式的类名构造类,而在遍历CLASSPAH之后找不到对应名称的class文件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算术条件异常。譬如:整数除零等。
  •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索引越界异常。当对数组的索引值为负数或大于等于数组大小时抛出。
  • java.la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索引越界异常。当访问某个序列的索引值小于0或大于等于序列大小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InstantiationException:实例化异常。当试图通过newInstance()方法创建某个类的实例,而该类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NoSuchFieldException:属性不存在异常。当访问某个类的不存在的属性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NoSuchMethodException:方法不存在异常。当访问某个类的不存在的方法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当应用试图在要求使用对象的地方使用了null时,抛出该异常。譬如:调用null对象的实例方法、访问null对象的属性、计算null对象的长度、使用throw语句抛出null等等。
  • 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数字格式异常。当试图将一个String转换为指定的数字类型,而该字符串确不满足数字类型要求的格式时,抛出该异常。
  • java.lang.Stri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字符串索引越界异常。当使用索引值访问某个字符串中的字符,而该索引值小于0或大于等于序列大小时,抛出该异常。

try-catch-finally 中,如果 catch 中 return 了,finally 还会执行吗?

会执行,在 return 前执行。

在 finally 中改变返回值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如果存在 finally 代码块,try中的 return 语句不会立马返回调用者,而是记录下返回值待 finally 代码块执行完毕之后再向调用者返回其值,然后如果在 finally 中修改了返回值,就会返回修改后的值。显然,在 finally 中返回或者修改返回值会对程序造成很大的困扰,Java 中也可以通过提升编译器的语法检查级别来产生警告或错误。

public static int getInt() {
    int a = 10;
    try {
        System.out.println(a / 0);
        a = 20;
    }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
        a = 30;
        return a;
        /*
         * return a 在程序执行到这一步的时候,这里不是return a 而是 return 30;这个返回路径就形成了
         * 但是呢,它发现后面还有finally,所以继续执行finally的内容,a=40
         * 再次回到以前的路径,继续走return 30,形成返回路径之后,这里的a就不是a变量了,而是常量30
         */
    } finally {
        a = 40;
    }
 return a;
}

//执行结果:30
public static int getInt() {
    int a = 10;
    try {
        System.out.println(a / 0);
        a = 20;
    }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
        a = 30;
        return a;
    } finally {
        a = 40;
        //如果这样,就又重新形成了一条返回路径,由于只能通过1个return返回,所以这里直接返回40
        return a; 
    }

}

// 执行结果:40

JVM 是如何处理异常的?

在一个方法中如果发生异常,这个方法会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并转交给 JVM,该异常对象包含异常名称,异常描述以及异常发生时应用程序的状态。创建异常对象并转交给 JVM 的过程称为抛出异常。可能有一系列的方法调用,最终才进入抛出异常的方法,这一系列方法调用的有序列表叫做调用栈。

JVM 会顺着调用栈去查找看是否有可以处理异常的代码,如果有,则调用异常处理代码。当 JVM 发现可以处理异常的代码时,会把发生的异常传递给它。如果 JVM 没有找到可以处理该异常的代码块,JVM 就会将该异常转交给默认的异常处理器(默认处理器为 JVM 的一部分),默认异常处理器打印出异常信息并终止应用程序。

IO

Java的IO 流分为几种?

按照流的方向:输入流(inputStream)和输出流(outputStream);
按照实现功能分:节点流(可以从或向一个特定的地方读写数据,如 FileReader)和处理流(是对一个已存在的流的连接和封装,通过所封装的流的功能调用实现数据读写, BufferedReader);
按照处理数据的单位: 字节流和字符流。分别由四个抽象类来表示(每种流包括输入和输出两种所以一共四个):InputStream,OutputStream,Reader,Writer。Java中其他多种多样变化的流均是由它们派生出来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节流如何转为字符流?

字节输入流转字符输入流通过 InputStreamReader 实现,该类的构造函数可以传入 InputStream 对象。

字节输出流转字符输出流通过 OutputStreamWriter 实现,该类的构造函数可以传入 OutputStream 对象。

字符流与字节流的区别?

读写的时候字节流是按字节读写,字符流按字符读写。
字节流适合所有类型文件的数据传输,因为计算机字节(Byte)是电脑中表示信息含义的最小单位。字符流只能够处理纯文本数据,其他类型数据不行,但是字符流处理文本要比字节流处理文本要方便。
在读写文件需要对内容按行处理,比如比较特定字符,处理某一行数据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字符流。
只是读写文件,和文件内容无关时,一般选择字节流。

IO 过程?

标准IO也叫做缓存IO,大多数文件系统默认为缓存IO,如Linux(直接IO少了拷贝到进程缓冲区这一过程)

  • 对于一次IO读,数据(网络或磁盘)—内核缓冲区—进程缓冲区—进程。
  • 对于一次IO写,待写数据—进程缓冲区—内核缓冲区—磁盘

读操作经历两个阶段:

  1. 等待数据准备:数据从磁盘拷贝到内核
  2. 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

什么是阻塞IO?什么是非阻塞IO?

  • 阻塞: 阻塞就是发起一个请求,调用者一直等待请求结果返回,也就是当前线程会被挂起,无法从事其他任务,只有当条件就绪才能继续。
  • 非阻塞: 非阻塞就是发起一个请求,调用者不用一直等着结果返回,可以先去执行其他任务。

阻塞IO : 用户线程在内核准备数据和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内存地址这两个过程都是阻塞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阻塞IO: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时内核立即返回给线程,但用户线程未读到任何数据,用户线程主动轮询数据是否准备好,准备好后在数据拷贝阶段仍是阻塞的,但轮询和重复请求仍然消耗CPU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避免非轮询等待,使用IO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原理?

IO请求注册到一个多路复用器上,通过select、poll、epoll机制监听IO请求,收到请求就启动一个线程向内核发送要执行的操作,同时监听下一个请求,当内核数据准备完成后,通知用户线程进行相应操作,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lect、poll、epoll之间的区别

select仅能监听到有IO发生,不知道是哪些地方发生,于是遍历所有IO请求,64位最大连接数是2048
poll仅能监听到有IO发生,不知道是哪些地方发生,于是遍历所有IO请求,但没有最大连接数限制
epoll是事件驱动,可以通知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IO事件

BIO、NIO、AIO的区别?

BIO

  • 同步阻塞,数据的读写必须阻塞在一个线程内等待其完成
  • 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时使用多线程,可以通过线程池改善。
  • 用在连接数较少的场景,每个连接专注IO,模型简单。
  • java.io包

NIO

  • 一般使用同步非阻塞模式,面向缓冲,基于通道的IO

  • 核心组件:通道、缓存、选择器

  • 客户端发送的IO连接请求都会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多路复用器轮询到有连接IO请求时才会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

  • NIO一般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的架构,并发局限于应用中,编程比较复杂

  • 和普通IO的区别

    1. IO是阻塞的,NIO是不阻塞的
    2. IO 面向流,而 NIO 面向缓冲区
    3. NIO基于通道,读写是双向的,IO流是单向的
    4. NIO有选择器(多路复用器),可以使用单个线程处理多个通道

AIO

  • 异步非阻塞
  • 数据准备和数据读取是自动完成的,操作系统完成之后,再通知服务器应进程IO操作已完成
  • AIO一般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重操作)的架构,充分调用操作系统参与并发操作,编程比较复杂,从JDK1.7开始支持。

Java IO都有哪些设计模式?

使用了适配器模式和装饰器模式

适配器

Reader reader = 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装饰器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inputStream));

Java8新特性

接口的默认方法

Java 8使我们能够通过使用 default 关键字向接口添加非抽象方法实现

Lambda表达式

函数式接口

Java 语言设计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思考如何使现有的函数友好地支持Lambda。最终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函数式接口的概念。“函数式接口”是指仅仅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但是可以有多个非抽象方法(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默认方法)的接口。 像这样的接口,可以被隐式转换为lambda表达式。java.lang.Runnable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是函数式接口最典型的两个例子。Java 8增加了一种特殊的注解@FunctionalInterface,但是这个注解通常不是必须的(某些情况建议使用),只要接口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虚拟机会自动判断该接口为函数式接口。一般建议在接口上使用@FunctionalInterface 注解进行声明,这样的话,编译器如果发现你标注了这个注解的接口有多于一个抽象方法的时候会报错的

Streams(流)

java.util.Stream 表示能应用在一组元素上一次执行的操作序列。Stream 操作分为中间操作或者最终操作两种,最终操作返回一特定类型的计算结果,而中间操作返回Stream本身,这样你就可以将多个操作依次串起来。Stream 的创建需要指定一个数据源,比如 java.util.Collection 的子类,List 或者 Set, Map 不支持。Stream 的操作可以串行执行或者并行执行。

对于下列的List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stringList.add("ddd2");
stringList.add("aaa2");
stringList.add("bbb1");
stringList.add("aaa1");
stringList.add("bbb3");
stringList.add("ccc");
stringList.add("bbb2");
stringList.add("ddd1");

Java 8扩展了集合类,可以通过 Collection.stream() 或者 Collection.parallelStream() 来创建一个Stream。

Filter(过滤)

过滤通过一个predicate接口来过滤并只保留符合条件的元素,该操作属于中间操作,所以我们可以在过滤后的结果来应用其他Stream操作(比如forEach)。forEach需要一个函数来对过滤后的元素依次执行。forEach是一个最终操作,所以我们不能在forEach之后来执行其他Stream操作。

// 测试 Filter(过滤)
stringList
        .stream()
        .filter((s) -> s.startsWith("a"))
        .forEach(System.out::println);//aaa2 aaa1

forEach 是为 Lambda 而设计的,保持了最紧凑的风格。而且 Lambda 表达式本身是可以重用的,非常方便。

Sorted(排序)

Map(映射)

Match(匹配)

Count(计数)

计数是一个 最终操作,返回Stream中元素的个数,返回值类型是 long。

Parallel Streams(并行流)

Date API(日期相关API)

  • Clock 类提供了访问当前日期和时间的方法,Clock 是时区敏感的,可以用来取代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来获取当前的微秒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也可以使用 Instant 类来表示,Instant 类也可以用来创建旧版本的java.util.Date 对象。

  • 在新API中时区使用 ZoneId 来表示。时区可以很方便的使用静态方法of来获取到。 抽象类ZoneId(在java.time包中)表示一个区域标识符。 它有一个名为getAvailableZoneIds的静态方法,它返回所有区域标识符。

  • jdk1.8中新增了 LocalDate 与 LocalDateTime等类来解决日期处理方法,同时引入了一个新的类DateTimeFormatter 来解决日期格式化问题。可以使用Instant代替 Date,LocalDateTime代替 Calendar,DateTimeFormatter 代替 SimpleDateForma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