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种收集器的内存分配策略
在 Java 虚拟机中,不同的垃圾回收器有不同的内存分配策略。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垃圾回收器的内存分配策略:
-
Serial 收集器:Serial 收集器是一种单线程的垃圾回收器,主要用于新生代的垃圾回收。它使用复制算法来回收新生代的对象。内存分配策略为:当对象在 Eden 区分配时,Serial 收集器将对象连续分配在 Eden 区的起始地址,并且在分配完成后将 Eden 区的指针移到下一个可用空间。
-
Parallel 收集器:Parallel 收集器是一种多线程的垃圾回收器,主要用于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它使用复制算法来回收新生代,使用标记-整理算法来回收老年代。内存分配策略为:当对象在 Eden 区分配时,Parallel 收集器采用线程间的竞争来分配对象,每个线程有一个局部分配缓冲区,分配时首先在局部分配缓冲区中分配对象,如果缓冲区已满,则通过同步来分配在 Eden 区。
-
G1 收集器:G1 收集器是一种面向服务器的垃圾回收器,主要用于回收堆中较大的内存块。它使用分代收集的思想,将堆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分别用于存储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对象。内存分配策略为:当对象在 Eden 区分配时,G1 收集器会在空闲的 Region 中找到一个连续的内存块来分配对象。
这些垃圾回收器的内存分配策略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硬件配置。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性能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2、Minor GC与Full GC对比
Minor GC(新生代垃圾回收)和 Full GC(老年代垃圾回收)是 Java 虚拟机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回收。
-
Minor GC(新生代垃圾回收):
- 作用范围:Minor GC 主要针对新生代进行垃圾回收,即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
- 触发条件:当 Eden 区满时,会触发 Minor GC。Minor GC 会将 Eden 区和一个 Survivor 区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个 Survivor 区,然后清空 Eden 区和之前的 Survivor 区。
- 特点:由于新生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短,因此 Minor GC 的频率较高,但每次回收的对象数量较少,回收速度快。
- 影响:Minor GC 不会影响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只会涉及新生代的内存空间。
-
Full GC(老年代垃圾回收):
- 作用范围:Full GC 主要针对老年代进行垃圾回收,即堆中除新生代之外的所有对象。
- 触发条件:Full GC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触发:
- 当老年代的空间不足时,会触发 Full GC,尝试释放老年代中的内存。
- 在进行 Minor GC 时,如果存活的对象太多,无法容纳进 Survivor 区,会将存活对象直接晋升到老年代,可能触发 Full GC。
- 显式调用 System.gc() 方法时,可能触发 Full GC,但并不保证立即执行。
- 特点:Full GC 的触发条件较为复杂,可能造成较长时间的停顿,因为需要扫描整个堆,回收所有存活的对象,回收速度相对较慢。
- 影响:Full GC 会涉及整个堆内存,包括新生代和老年代。
综上所述,Minor GC 主要回收新生代,频率较高但回收速度较快;而 Full GC 主要回收老年代,频率较低但回收速度较慢,可能会引起较长时间的停顿。因此,在进行 JVM 调优时,通常需要关注 Minor GC 和 Full GC 的表现,以保证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3、死亡对象判断方法
在 Java 中,判断对象是否为死亡对象通常采用 "引用链" 的方式。一个对象被认为是死亡对象,当且仅当没有任何引用链指向它时,即无法通过任何活动的引用从根对象(如堆栈、静态变量等)到达该对象。
Java 的垃圾回收器通过可达性分析来判断对象是否为死亡对象。它从根对象(如堆栈、静态变量等)出发,沿着引用链遍历所有可达对象。如果某个对象无法通过引用链与根对象相连,则认为该对象是死亡对象,即可进行回收。
在 Java 中,有四种引用类型,分别是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不同类型的引用对于对象是否能被回收有不同的影响。
-
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通过关键字
new
创建的对象就是强引用。只要有强引用指向对象,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该对象。 -
软引用(Soft Reference):通过
SoftReference
类来实现,当内存不足时,垃圾回收器可能会回收这些对象。 -
弱引用(Weak Reference):通过
WeakReference
类来实现,不论内存是否足够,垃圾回收器都可能回收这些对象。 -
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通过
PhantomReference
类来实现,虚引用的对象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但回收时会收到通知。
当一个对象只剩下弱引用或虚引用时,无论内存是否足够,垃圾回收器都有可能回收该对象。因此,通过使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以便更好地管理内存和避免内存溢出。
4、如何判断一个常量是废弃常量
在 Java 中,判断一个常量是否是废弃常量通常是通过注解或命名规范来实现的。
- 使用
@Deprecated
注解:在 Java 中,可以使用@Deprecated
注解来标记一个常量已经被废弃,不推荐再使用。例如:
public class Constants {
@Deprecated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OLD_CONSTANT = 1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EW_CONSTANT = 20;
}
- 命名规范:另一种常用的做法是通过命名规范来标识废弃的常量。例如,可以在常量名前加上前缀 "DEPRECATED_" 或使用全大写表示废弃的常量:
public class Constants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DEPRECATED_OLD_CONSTANT = 1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EW_CONSTANT = 20;
}
通过上述方法标记废弃常量后,其他开发人员在使用这些常量时会收到编译器警告或 IDE 提示,提醒他们该常量已被废弃,不推荐再使用。这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及时发现并替换废弃的常量,保持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5、如何判断一个类是无用的类
判断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主要是通过类的加载、实例化和引用情况来判断。在 Java 中,当一个类没有被使用时,可以认为它是无用的类,可以被垃圾回收器回收。以下是判断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的几个常见方法:
-
类没有被加载:如果一个类从未被加载过(如没有通过类加载器加载过),那么它显然是无用的类。
-
类没有被实例化:如果一个类虽然被加载了,但从未被实例化过(没有创建过对象),那么该类也可以认为是无用的类。
-
类没有被引用:如果一个类被加载和实例化过,但从未被其他类引用(如没有被其他类的字段、方法或构造器所引用),那么该类也可以认为是无用的类。
在实际应用中,判断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类之间的关系可能非常复杂。Java 虚拟机和垃圾回收器会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策略来判断类的使用情况,并在合适的时候回收无用的类。
值得注意的是,类的加载和卸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不同的 Java 虚拟机和垃圾回收器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策略。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应该避免手动去管理类的加载和卸载,而是让 Java 虚拟机和垃圾回收器来自动管理类的生命周期。
6、垃圾收集算法
垃圾收集算法是指在垃圾回收过程中,用于确定哪些对象是垃圾,可以被回收的算法。Java 虚拟机中常用的垃圾收集算法包括以下几种:
-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标记-清除算法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垃圾收集算法。它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首先,从根对象出发,标记所有可达对象;然后,在清除阶段,清除未标记的对象。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碎片,导致内存空间不连续。
-
复制算法(Copying):复制算法将内存分为两个区域,称为 "From" 区和 "To" 区。所有活动对象都在 "From" 区域,当 "From" 区域满时,将活动对象复制到 "To" 区域。复制算法解决了碎片问题,但只能利用一半的内存空间。
-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标记-压缩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算法和复制算法的优点。首先,标记所有可达对象;然后,将所有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使得内存空间连续。
-
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分代收集算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垃圾收集算法的策略。它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将堆分为多个代,通常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年轻代使用复制算法,因为大多数对象的生命周期较短,容易产生垃圾。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压缩算法,因为老年代的对象生命周期较长,更容易产生内存碎片。
-
G1(Garbage-First)收集器:G1 收集器是一种全新的垃圾收集器,它将堆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同时采用分代收集算法。G1 收集器会根据垃圾情况优先选择垃圾最多的区域进行垃圾回收,以最大化回收效率。
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Java 虚拟机和垃圾收集器会根据当前的运行环境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7、被标记为垃圾的对象一定会被回收吗?
被标记为垃圾的对象并不一定会立即被回收。垃圾回收是由垃圾收集器负责执行的,而垃圾收集器的回收策略和时机是由 Java 虚拟机控制的。在 Java 虚拟机中,垃圾回收的执行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的内存情况和垃圾收集器的配置来决定何时进行垃圾回收。
当一个对象被标记为垃圾后,它变得不可达,即在程序中无法通过任何路径访问到这个对象。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器会周期性地进行垃圾回收,将不可达的对象回收掉,并释放其占用的内存空间。但具体的回收时机是由垃圾收集器决定的,而不是由程序代码直接触发的。
虚拟机会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垃圾收集器的配置、垃圾收集的成本等因素来决定何时进行垃圾回收。在进行垃圾回收时,垃圾收集器会对堆中的对象进行扫描,标记出所有可达的对象,然后将不可达的对象进行回收。
因此,被标记为垃圾的对象可能不会立即被回收,而是在垃圾收集器进行下一次垃圾回收时才会被回收。这样的设计使得垃圾回收更加高效,避免了频繁地进行垃圾回收操作,同时也减少了对应用程序的影响。
8、对finalize方法的理解
finalize()
方法是 Java 中的一个特殊方法,定义在 Object
类中。它是垃圾回收机制的最后一道保障,在对象被回收之前,垃圾回收器会调用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以便在对象被回收之前完成一些资源清理工作或其他必要的操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finalize()
方法并不是在对象被回收时立即调用的,而是在对象被标记为垃圾,并且将要被回收时,由垃圾回收器自行调用的。因为垃圾回收的时机是不确定的,所以也无法确保 finalize()
方法会被及时执行。
在 Java 9 中,finalize()
方法已经被废弃,而且在 Java 11 中已经被移除。这是因为 finalize()
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确定性、性能损耗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推荐使用 try-with-resources 或类似的资源管理机制来确保资源的及时释放和回收。例如,在需要释放资源的对象中,可以实现 AutoCloseable
接口,并在 try-with-resources
块中使用该对象,这样在块结束时,资源会被自动关闭。
总结:finalize()
方法是 Java 中用于对象销毁前进行资源清理的一种机制,但由于其不稳定和性能问题,不推荐使用。应该使用更稳妥和高效的资源管理方式来处理对象的资源释放和回收。
9、JVM调优步骤
JVM(Java虚拟机)调优是为了优化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和提高应用程序的吞吐量。以下是JVM调优的一般步骤:
-
监控和分析:首先,监控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和资源使用情况,收集性能数据和GC日志,通过工具(如jstat、jvisualvm、jconsole等)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内存问题。
-
调整堆内存: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堆内存大小,包括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例,以及堆的最大和最小大小。合理配置堆内存可以减少GC次数和提高GC效率。
-
调整垃圾收集器: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JVM提供了多种垃圾收集器,如Serial GC、Parallel GC、CMS GC、G1 GC等,每种收集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线程栈大小:调整线程栈的大小,避免栈溢出的问题。默认情况下,JVM会为每个线程分配一定的栈大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
-
方法区和永久代: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和使用的JDK版本,适当调整方法区和永久代的大小。在JDK8及以后版本,永久代已被元空间取代,需要注意元空间的大小配置。
-
GC调优:对于特定的垃圾收集器,可以通过调整垃圾收集器的参数,如GC的触发阈值、回收策略等,进一步优化GC性能。
-
内存泄漏检查:通过内存分析工具(如Eclipse MAT、VisualVM、YourKit等),检查是否存在内存泄漏问题,及时发现并修复。
-
并发参数调整:如果应用程序涉及大量并发操作,可以调整JVM的并发参数,如线程池的大小、线程优先级等,以提高并发性能。
-
硬件优化:在JVM调优的过程中,也要考虑硬件配置的优化,如CPU核心数、内存规格等,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
测试和验证:在进行JVM调优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调优结果满足性能要求,并保持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JVM调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程序特点和性能需求来进行调整。在进行调优时,要谨慎对待,避免过度调优或不必要的调优,以免引入新的问题。及时记录调优的结果和配置,以备后续跟踪和调整。
10、调优的目标及策略
调优的目标是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使其在给定的资源下能够更高效地运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降低系统的延迟和资源消耗。调优的策略取决于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环境,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内存调优:合理配置堆内存大小和线程栈大小,根据应用程序的内存需求和GC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优化GC参数,减少GC频率和时间,避免内存泄漏。
-
线程调优:优化线程池的大小和线程优先级,确保线程的数量和调度方式能够适应应用程序的并发需求,避免线程阻塞和死锁。
-
数据库调优:优化数据库的查询语句和索引,避免大量的全表扫描和索引失效,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
网络调优:优化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方式,减少网络延迟和丢包,提高网络吞吐量。
-
硬件调优:根据应用程序的资源需求,调整硬件配置,如CPU核心数、内存规格等,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
代码优化:对于性能瓶颈的代码,进行代码优化,避免无效计算和重复操作,减少代码的复杂度和耗时操作。
-
并发调优:对于涉及大量并发操作的应用程序,合理配置并发参数,确保并发控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
缓存优化:使用缓存技术减少对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访问,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和系统的响应性能。
-
日志调优:合理配置日志输出,避免过多的日志输出和频繁的磁盘写入,减少日志对性能的影响。
-
测试和监控:进行充分的性能测试和监控,收集性能数据和日志,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调优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环境进行选择和调整,需要对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和性能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优化效果。同时,调优过程需要谨慎对待,避免过度调优或不必要的调优,以免引入新的问题。
11、GC日志
GC日志是Java虚拟机在进行垃圾回收时输出的日志信息,用于记录垃圾回收的过程和性能指标。通过分析GC日志,可以了解垃圾回收的频率、时间、堆内存的使用情况等,从而对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内存使用进行优化。
GC日志一般包含以下信息:
-
GC类型:标识是哪种类型的垃圾回收,如Minor GC(新生代垃圾回收)、Full GC(老年代垃圾回收)等。
-
GC时间:记录垃圾回收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
-
堆内存信息:记录堆内存的大小、使用量和可用量等信息。
-
GC前后内存情况:记录垃圾回收前后的内存使用情况,包括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或元空间)等的使用量。
-
GC原因:记录触发垃圾回收的原因,如系统自动触发、手动调用System.gc()方法等。
-
内存分配:记录对象分配和回收的情况,包括新生代的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对象回收等。
-
垃圾回收器信息:记录使用的垃圾收集器和垃圾回收器的参数。
GC日志的输出可以通过以下参数配置:
-XX:+PrintGC:输出垃圾回收的基本信息,包括GC类型、时间、内存情况等。
-XX:+PrintGCDetails:输出更详细的垃圾回收信息,包括GC前后的内存情况、对象晋升、对象回收等。
-XX:+PrintGCDateStamps:输出GC发生的时间戳。
-XX:+PrintGCTimeStamps:输出GC发生的时间戳,单位为秒。
-XX:+PrintHeapAtGC:在GC发生时打印堆的内存情况。
-XX:+PrintTenuringDistribution:输出对象年龄的分布情况。
-XX:+PrintPromotionFailure:输出对象晋升失败的情况。
通过分析GC日志,可以了解垃圾回收的效率和内存使用情况,从而进行性能优化和内存调优。在生产环境中,建议开启GC日志记录,并定期分析GC日志,以保障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12、调优参数
在进行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调优时,可以通过调整JVM的各种参数来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优参数:
-
堆内存参数: -Xmx:设置Java堆的最大内存大小。 -Xms:设置Java堆的初始内存大小。
-
GC参数: -XX:+UseSerialGC:使用Serial垃圾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使用Parallel垃圾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使用CMS垃圾收集器。 -XX:+UseG1GC:使用G1垃圾收集器。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最大GC停顿时间。
-
线程参数: -XX:ParallelGCThreads:设置并行垃圾收集器的线程数。 -XX:ConcGCThreads:设置并发垃圾收集器的线程数。
-
类加载参数: -XX:+UseParallelOldGC:使用并行老年代垃圾收集器。
-
内存分配参数: -XX:NewRatio:设置新生代与老年代的内存比例。 -XX:SurvivorRatio:设置Eden区和Survivor区的内存比例。
-
JIT编译器参数: -XX:+TieredCompilation:启用分层编译。 -XX:+PrintCompilation:输出JIT编译信息。
-
GC日志参数: -XX:+PrintGC:输出垃圾回收的基本信息。 -XX:+PrintGCDetails:输出更详细的垃圾回收信息。 -XX:+PrintGCDateStamps:输出GC发生的时间戳。
-
内存溢出参数: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在内存溢出时生成堆转储文件。
-
栈参数: -Xss:设置每个线程的栈大小。
-
GC日志参数: -Xloggc:filename:将GC日志输出到指定文件。
以上参数只是一部分,实际调优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调优的目标是在保证应用程序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调优时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硬件资源、代码结构、并发情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性能优化效果。同时,调优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和性能工具的支持,对于复杂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调优和性能测试,以找到最佳的配置参数。
13、JDK可视化分析工具
JDK中提供了一些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对Java应用程序进行性能分析和调优。以下是几个常用的JDK可视化分析工具:
-
Java VisualVM:Java VisualVM是JDK自带的一款全功能的可视化监控和分析工具。它可以监控Java应用程序的CPU使用情况、内存使用情况、线程信息等,并且可以进行堆转储分析和线程转储分析。Java VisualVM还支持插件扩展,可以集成各种性能监控和分析工具。
-
Java Mission Control:Java Mission Control是JDK的一个商业特性,提供了一套高级性能监控和分析工具。它包括Java Flight Recorder和Java Mission Control两部分,Java Flight Recorder用于记录应用程序的运行数据,Java Mission Control用于分析和展示这些数据。Java Mission Control可以监控应用程序的性能指标、线程状态、GC情况等,并提供图表和图形界面展示。
-
VisualGC:VisualGC是Java VisualVM的一个插件,用于可视化展示Java堆内存的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新生代、老年代和永久代(或元空间)的内存使用情况,帮助开发人员直观地了解堆内存的使用情况和GC情况。
-
JConsole:JConsole是JDK自带的一个简单的监控工具,用于监控Java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Java应用程序的线程数、内存使用情况、GC情况等,但相对功能较简单。
以上工具都可以通过JDK的bin目录下的可执行文件启动,一般用于开发和测试环境中对Java应用程序进行性能分析和调优。对于生产环境,建议使用专业的性能监控工具,如JProfiler、YourKit等,以保障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14、CPU飙高,不断FULL GC,如何排查
当CPU飙高且频繁进行FULL GC时,可能会导致应用程序性能下降甚至崩溃。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内存泄漏、过度分配内存或对象创建过多等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排查步骤和常见原因:
-
查看GC日志:首先,查看应用程序的GC日志,观察GC事件和频率,判断是否存在内存泄漏或GC过于频繁。
-
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使用JVisualVM、Java Mission Control等工具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应用程序的线程状态、堆内存使用情况等,定位CPU高和FULL GC的时间点,分析可能的原因。
-
检查内存泄漏:检查代码中是否存在内存泄漏的情况,例如没有及时释放资源或使用静态集合导致对象无法被回收等。
-
堆内存过度分配:如果堆内存设置过大,可能导致FULL GC频繁发生。可以适当调整-Xmx和-Xms参数,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内存需求设置合理的值。
-
查看线程状态:检查应用程序的线程状态,是否存在死锁或长时间阻塞的线程。
-
代码优化:检查代码中是否存在耗时操作或性能瓶颈,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循环、复杂的递归等,优化代码结构和算法。
-
异常处理:确保代码中的异常处理完备,避免抛出过多未捕获的异常。
-
分析GC日志:通过分析GC日志,查看GC的停顿时间和频率,是否存在STW(Stop-The-World)情况,可以通过调整GC算法或参数来优化GC性能。
-
垃圾回收器选择:根据应用程序的特性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如CMS、G1等,以提高GC效率。
综合以上排查步骤,可以定位CPU飙高和FULL GC频繁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若问题较为复杂,建议使用专业的性能分析工具进行更深入的排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