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NA---Day1

成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第一天

day1:基础网络安全知识扫盲

学习内容:

1、基础网络制式
2、OSI七层参考模型
3、TCP/IP传输协议栈
4、TCP协议与UDP协议
5、TCO与UDP、IPv4的报头


一、计算机基础:

【1】冯· 诺依曼体系:
ENIAC,1946/2/14诞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缓存
存储器:内存、RAM(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器内部有大量的存储单元CELL,一个CELL是8bits,二进制
8bits=1Bytes,内存的最小存储单元是1Byte.
内存的编址是平面的
Input:下指令、提供数据等
Output:输出数据加工的结果
程序=指令+数据;算法+数据结构
另: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网络适配器,是计算机连接网络的设备
显卡:Video Card,Graphic Card,显示接口卡/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载计算机的所有网络数据
【2】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1)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出输入系统,进行硬件自检,通过则将控制权交给下一阶段的
启动程序—>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2)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512字节。
3)硬盘启动:告知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哪个分区
4)操作系统: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之后,操作系统的内核被载入内存
【3】部分DOS命令(windows+R,cmd回车)
dxdiag 查看计算机配置信息
systeminfo 查看计算机系统信息
wmic memorychip 查看内存信息
ipconfig 查看计算机IP地址信息
ipconfig/all 查看 计算机所有网卡信息
netsh interface ipv4 show interfaces 查看计算机网卡状态
wmic memorychip list brief 查看内存条数量
start msinfo32 查看系统信息
【4】数制
二进制:基数 0-1
十进制:基数 0-9
八进制:基数 0-7
十六进制:基数 0-9,A B C D E F
二进制转十进制:展开按权相加
十进制转二进制:短除法

二、OSI七层参考模型

1.OSI七层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OSI七层参考模型,即开放式系统互联,由ISO国际组织制定。
应用层 : 通过人机交互的界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表示层 : 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语法问题,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会话层 : 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链接,提供对话控制机制,建立、维持、终止会话进程
传输层 : 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不同的服务 数据分段 TCP(面向连接的)/UDP(面向无连接)
提供可靠的传输机制 确认 重传 排序 流控
网络层 : IP ,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IP地址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 CPU,逻辑链路控制层 LLC 为上层提供服务 提供FCS校验 数据分帧
媒介访问控制层 MAC—物理地址:四十八位二进制编码
物理层 : 定义电气、电压、光学特性、接口规范 中继器/集线器 传送比特流

以下为通俗参考模型

应用层:应用程序/服务所在 人类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管理会话、数据加解密
传输层:TCP/UDP,端口号–标识应用程序或者服务
0-65535,其中0-1023著名端口,1024-65535高端口/动态端口–本地意义
网络层:IP 4&6 路由器–基于IPv4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CPU、网桥
物理层:NIC、HUB

在传输层的端口号中的著名服务端口: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 80
HTTPS: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 443
DNS:域名解析服务 TCP&UDP 53~~~
8.8.8.8(美国硅谷)114.114.114.114(江苏南京)
FTP:文件传输协议 TCP 20/21
TFTP:同上(以纯二进制的数据样式传输)
telnet:远程登录 TCP 23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发IP地址 UDP 67-s/68-c

腾讯的数据传输私用端口:8000

使用中将参考模型转化为分层结构模型:

TCP/IP协议栈:分层结构
应用层–data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数据流

数据包的封装:按照OSI七层参考模型,从数据逐层添加对应的报头信息的过程

报文封装与解封装:
以用户浏览网站为例说明数据的封装、解封装过程。
数据封装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位转换
bit 1B=8bit
Byte 1KB=1024Byte
KB 1MB=1024B
MB .。。。。。。
GB 。。。。。。
TB 。。。。。。
PB 。。。。。。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的应用进程。
1)源端口: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
2)目的端口: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

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报中的源IP与目的IP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
2、序号和确认号:是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一个序号。e.g.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的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位为0。
3、数据偏移/首部长度:4bits。由于首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因此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字段则长度为20字节,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为10进制为15,15*32/8 = 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首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首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
4、保留:为将来定义新的用途保留,现在一般置0。
5、控制位:URG ACK PSH RST SYN FIN,共6个,每一个标志位表示一个控制功能。
1)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
2)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3)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
4)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
5)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
6)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6、窗口: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受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是一个16bit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
7、校验和:奇偶校验,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8、紧急指针: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9、选项和填充: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受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字段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的整数倍。
10、数据部分: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面向连接—TCP三次握手、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可靠:可靠的传输机制–确认、重传、流控、排序

TCP3次握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CK : TCP协议规定,只有ACK=1时有效,也规定连接建立后所有发送的报文的ACK必须为1
SYN(SYNchronization) :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报文中使SYN=1和ACK=1. 因此, SYN置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FIN (finis)**即完,终结的意思: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 FIN = 1 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TCP4次断开:本端和对端各发送了一次请求和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客户A 没有东西要发送时就要释放 A 这边的连接,A会发送一个报文(没有数据),其中 FIN 设置为1, 服务器B收到后会给应用程序一个信,这时A那边的连接已经关闭,即A不再发送信息(但仍可接收信息)。 A收到B的确认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B请求释放连接, B数据发送完成后就向A请求连接释放,也是用FIN=1 表示, 并且用 ack = u+1(如图), A收到后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并进入 TIME_WAIT 状态, 等待 2MSL 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DP: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8Byte 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段长度描述
Source Port2字节标识哪个应用程序发送(发送进程)。
Destination Port2字节标识哪个应用程序接收(接收进程)。
Length2字节UDP首部加上UDP数据的字节数,最小为8。
Checksum2字节覆盖UDP首部和UDP数据,是可选的。
data octets变长UDP负载,可选的。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B

网络层:IP协议 IP协议:三层设备来查看 20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本: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IP协议版本号为4,下一代IP协议版本号为6。
首部长度:IP报头的长度。固定部分的长度(20字节)和可变部分的长度之和。共占4位。最大为1111,即10进制的15,代表IP报头的最大长度可以为15个32bits(4字节),也就是最长可为15*4=60字节,除去固定部分的长度20字节,可变部分的长度最大为40字节。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总长度:IP报文的总长度。报头的长度和数据部分的长度之和。
标识: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分数据报。通常每发送一个报文,它的值加一。当IP报文长度超过传输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时必须分片,这个标识字段的值被复制到所有数据分片的标识字段中,使得这些分片在达到最终目的地时可以依照标识字段的内容重新组成原先的数据。
标志:共3位。R、DF、MF三位。目前只有后两位有效,DF位:为1表示不分片,为0表示分片。MF:为1表示“更多的片”,为0表示这是最后一片。
片位移:本分片在原先数据报文中相对首位的偏移位。(需要再乘以8)
生存时间:IP报文所允许通过的路由器的最大数量。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减1,当为0时,路由器将该数据报丢弃。TTL 字段是由发送端初始设置一个 8 bit字段.推荐的初始值由分配数字 RFC 指定,当前值为 64。发送 ICMP 回显应答时经常把 TTL 设为最大值 255。
协议:指出IP报文携带的数据使用的是那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能知道要将数据报上交到哪个进程(不同的协议有专门不同的进程处理)。和端口号类似,此处采用协议号,TCP的协议号为6,UDP的协议号为17。ICMP的协议号为1,IGMP的协议号为2.
首部校验和:计算IP头部的校验和,检查IP报头的完整性。
源IP地址:标识IP数据报的源端设备。
目的IP地址:标识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

TTL time to live 0-255 每经过一台路由器-1 当为0时路由器直接丢弃
协议 TCP 6 标识上层协议
UDP 17
EIGRP 88
OSPF 8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同点: 2者都是模型化层次化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支持
每层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不同点:OSI先有模型才有协议 TCP/IP先有协议才有模型
TCP/IP协议栈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数量不同

IPv4地址:

32位二进制,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网络位标识所在网段,主机位唯一标识某主机)
完整的IP地址需要网络掩码—32位二进制,和IP地址每一位对应,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构成。掩码为1表示IP此位为网络位,掩码为0表示IP此位为主机位。
2^32=4294967296 42亿个地址
IPV6 128w位 2^128

分为ABCDE 五类,主类网

在默认情况下通过第一个8位就可以辨别类别;
A 0 0000000—0 1111111 0-127
B 10 000000—10 111111 128-191
C 110 00000—110 11111 192-223
D 1110 0000—1110 1111 224-239
E 1111 0000----1111 1110 240-254

单播地址:ABC 一对一
组播地址:D
科研使用:E

默认的掩码:
A 前8位为网络位 后24位为主机位 2^24-2 可用地址
B 16 16 2^16-2
C 24 8 2^8-2

在单播地址中还存在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分类:
公有地址:全球唯一性 需要付费使用
私有地址:本地唯一性 无需付费

私有地址:
A:10.0.0.0/8
B:172.16.0.0/16-172.31.0.0/16
C:192.168.0.0/24-192.168.255.0/24

特殊IPv4地址:
1)0.0.0.0/0 无效地址/缺省地址
2)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
3)127.0.0.1/8 本地环回地址,测试TCP/IP协议栈能否正常工作(一般也代表本机)
4)主机位全0
举例:192.168.1.00000000/24 代表本网段内所有主机,即代表一个网络范围
5)主机位全1
举例:192.168.1.11111111/24 代表本网段内的广播地址
6)169.254.0.0/16 本地私有地址,PC通过自动获取IP地址的方式拿不到地址时,PC自己随机分配

子网划分:通过从主机位借位到网络位的方式,达到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一些小网络
借出的位称为子网位,决定了能够划分的子网范围个数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举例:现有一个大的网络范围,172.16.0.0/22,希望满足有6个网络范围的条件。写出子网范围和可用IP地址范围
172.16.0.0/22
网络位 主机位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IP地址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网络掩码(255.255.252.0)
分析:
因为需要6个网络范围,所以基于借出的子网位决定子网数量的概念,需要至少借3位。从原本的网络位最后一位往后顺延借3位。最后的掩码为/25。

                 借出的子网位(蓝色)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构成的子网:蓝色的部分排列组合—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8个子网范围
则最终结果为:
子网范围 可用IP地址范围
172.16.0.0/25 0.1—0.126
172.16.0.128/25 0.129—0.254
172.16.1.0/25 1.1—1.126
172.16.1.128/25 1.129—1.254
172.16.2.0/25 2.1—2.126
172.16.2.128/25 2.129—2.254
172.16.3.0/25 3.1—3.126
172.16.3.128/25 3.129—3.254

子网汇总:将一些小网络汇聚成一个大网络
汇总须同时满足条件:1)母网相同 2)掩码一致
汇总方式: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举例:
172.16.1.0/24
172.16.14.0/24
172.16.35.0/24
172.16.99.0/24
汇总后:
172.16.0 0000001.0/24
172.16.0 0001110.0/24
172.16.0 0100011.0/24
172.16.0 110001.0/24
总共17位相同,汇总后172.16.0.0/17

超网:汇总后掩码<主类掩码–192.168.0.0/17
CIDR:汇总后掩码>主类掩码–172.16.0.0/17

  • 3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