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设备的知识点
- (1)链路聚合概述;
- (2)成员接口;
- (3)链路聚合模式;
- (4)活动接口与非活动接口;
- (5)主动端与被动端;
- (6)负载均衡模式;
(1)链路聚合概述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将多个物理接口当做一个逻辑接口,以增加带宽和提供线路冗余。链路聚合的带宽理论上相当于所包含的物理接口带宽总和,非常适用于企业核心网络中,同时参与捆绑的某个成员接口或链路损坏,不影响聚合链路的正常工作,提供了冗余性。华为设备支持的链路聚合协议是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在华为设备中,由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逻辑接口,该接口被称为Eth-Trunk接口。链路聚合相关的标准由802.3ad定义。
(2)成员接口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每个Eth-Trunk接口下最多可以包含8个成员接口;
2)成员接口不能单独配置任何功能和静态MAC地址;
3)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时,必须为默认的hybrid类型接口(该类型是华为设备默认的接口类型);
4)Eth-Trunk接口不能嵌套,即成员接口不能是Eth-Trunk;
5)一个以太网接口只能加入一个Eth-Trunk接口,如果需要加入其它Eth-Trunk接口,必须先退出原来的Eth-Trunk接口;
6)一个Eth-Trunk接口中的成员接口必须是同一类型,即FE口和GE口不能加入同一个Eth-Trunk接口。
7)可以将不同接口板上的以太网接口加入同一个Eth-Trunk。
8)如果本地设备使用了Eth-Trunk,与成员接口直连的对端接口也必须捆绑为Eth-Trunk接口,这样两端才能正常通信。
9)当成员接口的速率不一致时,实际使用中速率小的接口可能会出现拥塞,导致丢包。
10)当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后,学习MAC地址时是按照Eth-Trunk来学习的,而不是按照成员接口来学习的。
(3)链路聚合模式
华为网络设备支持的链路聚合模式有手工负载分担模式和静态LACP模式:
手工负载分担模式:该模式中没有LACP协议报文的参与,所有的配置均由手工完成,如加入多个成员接口。该模式下所有接口均处于转发状态,实现链路的负载分担。它支持的负载分担方式包括目的MAC、源MAC、源MAC异或目的MAC、源IP、目的IP、源IP异或目的IP。手工负载模式通常应用于对端设备不支持LSCP协议的情况下。
静态LACP模式:该模式是线路两端利用LACP协议进行协商,从而确定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的链路聚合方式,在该模式下,创建Eth-Trunk、加入Eth-Trunk成员接口需要手工完成,而确定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由LACP协议进行协商。静态LACP模式也称为M : N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链路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的双重功能。在链路聚合组中M条链路处于活动状态,转发数据并负载分担,而另外N条链路 处于非活动状态,不转发数据,当M条链路中有链路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从N条备份链路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接替故障链路,并开始转发数据。
注意:静态LACP模式与手工负载分担模式的主要区别为静态LACP模式可以有备份链路,而手工负载分担模式中所有成员接口均处于转发状态,分担负载流量,除非线路故障。
(4)活动接口与非活动接口
处于活动状态并负责转发数据的接口称为活动接口;
处于非活动状态并禁止转发数据的接口被称为非活动接口;
在静态LACP模式中可以配置活动接口数量的上限以及下限,活动接口和非活动接口一般不需要人为干预。
根据配置的工作模式不同,角色分工如下:
手工负载分担模式:正常情况下,所有接口都属于活动接口,除非这些接口出现链路故障。
静态LACP模式:M条链路对应的接口为活动接口并负责转发数据,N条链路对应的接口为非活动接口并负责冗余备份。
(5)主动端与被动端
在静态LACP模式下,聚合组两端的设备中,需要选择一端为主动端,而另一端为被动端。通常情况下,LACP优先级较高的一端为主动端,LACP优先级较低的一端为被动端。如果优先级一样,那么通常选择MAC地址小的一段为主动端。(优先级的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区分主动端与被动端的目的是保证两端设备最终确认的活动接口一致,否则两端都按照本端各自的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接口,最终两端所确定的活动接口很有可能不一致,聚合链路也就无法建立。如图所示:
SwitchA选择上面的两个接口为活动接口,而SwitchB选择下面的两个接口为活动接口,因为SwitchA的优先级比较高,所以最终的活动接口两端都以SwitchA为准,因此应首先确定主动端,被动端按照主动端侧的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接口。
(6)负载均衡模式
链路聚合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带宽以及增加冗余,而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多条物理链路上实行负载分担。
常用的负载分担模式包括:
dst-ip(目的IP地址)模式:从目的IP地址、出端口的TCP/UDP端口号中分别选择指定位的3bit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dst-mac(目的MAC地址)模式:从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太网类型及入端口信息中分别指定位的3bit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src-ip(源IP地址)模式:从源IP地址、入端口的TCP/UDP端口号中分别指定位的3bit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src-mac(源MAC地址)模式:从源MAC地址、VLAN ID、以太网类型及入端口信息中分别指定位的3bit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src-dst-ip(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的异或)模式:对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两种负载分担模式的运算结果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src-dst-mac(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的异或)模式:对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VLAN ID、以太网类型及入端口信息中分别选择指定位的3bit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根据运算结果选择Eth-Trunk表中对应的出接口。
二、实验拓补
原理掌握明白之后,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通过一个大型的实验拓补来讲解一下华为设备的命令,实验拓补如下:
(1)实验需求:
1)链路聚合
S1和S2使用链路聚合将两条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用于实现链路负载分担和备份,设置S1为LCAP主动端,要求逻辑链路基于目的MAC方式进行负载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