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全章节

管理经济学

导论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 无约束的最优化

    • 边际与边际分析

      • 边际(margin)

        • 是增量的意思,即“某些变量”的变化;经济学中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商品带来的效用。
      • 边际分析法

        • 概念: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是利用边际值作为决策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

        • 意义

          • 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 有助于实现企业决策最优化
          • 可以借助数学工具
      • 边际值

        • 边际产量=总产量变化量/某投入要素变化量

          • 每多招一个工人,额外增加的产量
        • 边际收益=总收益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每多生产一个产品,额外增加的收益。
        •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 每多招一个工人,额外增加的成本。
        • 边际利润=总利润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每多生产一个产品,额外增加的利润。
        • 当总利润取得最大值时,边际利润为零,此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

    • 最大值和最小值

      • 斜率
    • 无约束的利润最大化

      • 边际利润为正值(即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扩大业务量。
      • 边际利润为负值(即边际收益小亍边际成本),减少业务量。
      • 边际利润为零(即边际收益等亍边际成本),业务量为最优,利润最大。
  • 有约束的最优化

    • 最优化决策者面临约束条件,如何决策分析才能到达既定目标
    • 通常可以用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LP)的方法来解决。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

  • 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 企业概念

      • 以营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经过转换,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服务的经济实体
    • 特征

      • 自主经营
      • 自负盈亏
      • 产权明晰
  • 企业理论

    • 交易成本

      • 狭义上指一项交易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 广义上指的是协议谈判和履行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谈判信息的成本、谈判所花的时间,以及防止谈判各方欺骗行为的成本。
  • 企业利润与决策

    • 企业利润

      • 会计利润

        • 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从会计账本上看得到的,即会计利润=收入-显性成本
      • 经济利润

        • 企业收入减去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和资源配置状况有关,即经济利润=收入-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反映企业的未来,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 机会成本

      • 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 企业重要决策问题

      • 为谁生产、生产什么

        • 企业产生的根源是节约交易成本
      • 生产多少

      • 怎样产生最为经济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

    •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
    • 管理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决策工具为分析工具
  • 决策的基本过程

    • 基本步骤

      • 明确企业面临的问题
      • 确定企业目标
      • 列举解决企业问题的可能办法
      • 从列出的解决办法中选择最优方案
      • 执行最优方案
    • 正确决策条件

      • 明确的决策目标
      • 较高的决策者素质
      • 较充足的决策信息资料
      •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 正确决策准则

      • 采取该项决策之后的情况比采取该项决策之后有所改善
  •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 微观经济学

      • 概念: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家庭、消费者、市场等)的经济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说明经济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 假设条件

        • 安全理性
        • 完全信息
        • 市场出清
    •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 目的不同

        • 管理经济学是企业决策,微观经济学是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 研究方法不同

      • 假设条件不同

  •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需求理论
    • 生产理论
    • 成本理论
    • 市场理论

供求分析

需求分析

  • 需求函数

    • 需求定义

      • 一种商品(或服务)
      • 人们愿意且能够购买
      • 在一定时间内
      • 除价格外,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都保持不变
    • 影响需求因素

      • 商品价格

        • 预期价格

          • 是购买方或供给方对商品预期的价格
          • 当预期价格上涨时,购买方会增加当前的需求,供给方却会减少当前的供给;反之,当预期价格下跌时,购买方会减少当前的购买,供给方却会增加当前的供给。
      •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 相关商品的价格

        • 替代品价格:↑↑
        • 互补品价格:↑↓
      • 消费者的偏好

    • 需求函数

      • 需求表

      • 需求曲线

        • 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
          可分为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 市场需求: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 企业的市场需求

      • 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 垄断市场
      • 完全竞争市场
      • 寡头市场
      • 垄断竞争
  •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 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沿需求曲线运动
    • 需求的变动——非价格因素变动——需求曲线发生位移
  • 需求估计与预测

    • 需求估计方法

      • 市场调查

        • 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估算某种商品的需求。
        • 访问调查法
        • 市场实验法(客观)
      • 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

        • 运用回归分析法,依据观察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找出拟合这些数据点的最佳拟合曲线,从而确定需求函数的需求曲线。
        • 建立理论模型
        • 收集数据
        • 选择函数形式
        • 对结果的估计和解释
    • 需求预测方法

      • 时间序列

        • 长期趋势

        • 周期变动(超过一年)

        • 季节效应(一年之内)

        • 随机波动

        •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平滑技术
          • 回归分析法
      • 调查和民意测验技术

      • 经济计量模型

      • 投入产出分析

供给分析

  • 供给函数

    • 供给

      • 一种商品(或服务)
      • 生产者愿意且能够生产
      • 在一定时间内
      • 除价格外,其他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都保持不变
    • 影响需求因素

      • 商品价格

      • 生产成本

      • 替代品的价格

        • 替代品价格:↑↑
      • 生产者对价格的期望

    • 供给函数

      • 供给表
      • 供给函数
  •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 供给量的变动——价格变动——沿供给曲线运动
    • 供给的变动——非价格因素变动——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市场均衡分析

  • 市场均衡与供求法则

    • 市场均衡

      • 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

      • 例题

          - 
        
    • 供求法则

      • 反映供求状况与价格之间变化关系
  • 市场均衡的变动

    • 需求的变动与市场均衡量的变动
    • 供给的变动与市场均衡量的变动
    •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与市场均衡量的变动
  • 价格管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 政府规定最低价格(保护生产者利益,高于均衡价格)
    • 政府规定最高价格(防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低于市场价格)

消费者效用分析

效用理论概述

  • 效用(utility)的概念

    •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

    • 特点

      •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主观评价
      •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 效用本身不包括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 效用基本假设

    • 完全信息
    • 偏好次序
  • 基数效用论

    • 效用是一个数量概念。认为,一种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 · ·)测量。衡量单位是效用单位(Util,尤特尔);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法

    • 例如

      • 吃一个面包得到的满足是4 Utils、看一场电影的满足是8 Utils
  • 序数效用论

    • 效用是一个次序概念;认为,效用的绝对量大小根本无法测定,无法用某种统一的单位表示出来,它们只能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程度排列出效用大小先后的顺序;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 例如

      • 阿珂在苹果和桃子中,选择了苹果,放弃了桃子。则对我而言,苹果的效用大于桃子。或者说苹果效用第一(最大),桃子效用第二(次之)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

  •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 总效用(total Utility, TU)

      •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

      •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获得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随着消费数量增加,边际效用呈下降趋势的现象。某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消费量的大小
  • 消费者均衡

    • 概念

      • 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对各种商品的贩买中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 均衡条件的含义

      • 消费者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贩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也称等边际效用原则
    • 例题

        - 
      
        	- 次数和系数相乘得X,Y得MU
      
  • 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 消费者贩买商品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货币。货币也具着效用,并且一般假定,一个有既定收入的消费者在既定时期内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固定不变的
  • 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价格与他在贩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