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知识点(总结)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 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和执行。(广义物联网: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二、物联网架构及组成

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 感知层: 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 感知层功能: 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完成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这类设备中多采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之适应,由于需要感知的地理范围和空间范围比较大,包含的信息也比较多。该层中的设备还需要通过自组织网络技术,以协同工作的方式组成一个自组织的多节点网络进行数据传递。
  • 网络层: 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光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 网络层功能: 主要功能是“直接通过现有互联网(IPv4 / IPv6网络)、移动通信网(eg: GSM、TD-SCDMA、WCDMA、CDMA2000、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
  • 应用层: 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 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主要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以及其它管理设备”等,它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应用层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面向各类行业实际应用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并根据各种应用的特点集成相关的内容服务。

三、RFID系统组成及示意图

RFID系统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标签(Tag):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用于阅读器识别。

  2. 阅读器(Reader): 读取(或写入)含有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Antenna): 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

  4.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计算机系统除计算机硬件外,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中间件”组成。
    (1)应用软件:是直接面向RFID应用最终用户的人机交互界面,协助使用者完成对读写器的指令操作以及对中间件的逻辑设置,逐级将RFID原子事件转化为使用者可以理解的业务事件,并使用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
    (2)中间件:是实现R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