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场相机的四维光场的来历(本质解释)

光场相机通过微型镜片阵列捕获光线信息,不仅能记录光量,还能记录光线方向,提供更丰富的成像数据。与普通相机相比,光场相机能实现后期重新对焦和调整景深,同时保持高清晰度。全光函数是其理论基础,描述了空间中光线的七维特性。光场相机的创新在于其能捕获四维光场,允许对图像进行更多元的处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首先,我们需要光场的定义,光场:描述的是自由空间中某一点沿着一定方向的光线辐射度值,该空间所有的有向光线集就构成光场数据库,这里所描述的光线是一个矢量,说明光场是有方向的。

       然后就是光场相机与普通相机的区别:由百度百科解释为一般相机以主镜头捕捉光线,再聚焦在镜头后的胶片或感光器上,所有光线的总和形成相片上的小点,显示影像。这部特制相机置于主镜头及感光器之间,有一个布满9万个微型镜片的显微镜阵列,每个小镜阵列接收由主镜颈而来的光线后,传送到感光器前,析出聚焦光线及将光线资料转换,以数码方式记下。相机内置软件操作“已扩大光场”,追踪每条光线在不同距离的影像上的落点,经数码重新对焦后,便能拍出完美照片。而且,“光场相机”一反传统,减低镜头孔径大小及景深,以小镜阵列控制额外光线,展露每个影像的景深,再将微小的次影像投射到感光器上,所有聚焦影像周围的朦胧光圈变为“清晰”,保持旧有相机的大孔径所带来的增加光度、减少拍照时间及起粒的情况,不用牺牲景深以及影像清晰度。

        实际上的区别就是普通相机成像时,只能获得离散的像素点,这个像素点会有其对应的像素值,这个像素值反应的就是光场中某一点的光量,我们只能得到这个信息,无法知道这个像素点位置的光线从哪个方向来的;而光场相机能够记录光场的光量信息,也能记录光场中光的方向信息。

        1991年, E.Adelson和J.Bergen根据人眼对外部光线的视觉感知,提出用7维函数来表征空间分布的几何光线,称为全光函数(Plenoptic Funtion),它为七维函数,L=(x,y,z,θ,λ,Ф,t),其中包括了三维坐标(x,y,z),传输方向(θ,Ф),还有光的波长(λ)与传输时间(t)。因为光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波长不会发生改变,而传输时间我们也不会考虑,默认为无时间。然后因为通常我们像素平面才赢得坐标为(u,v),最终把一些不考虑的东西删除,在变换一下字母,最终得到了最后的光场采样函数L(u,v,s,t),表示光线的强度,(u,v)和(s,t)分别为光线与两个平面的交点坐标。现实中大部分的成像系统可以转换维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例如下图的(u,v)平面就是微透镜阵列的平面,(s,t)平面就是CCD平面。

这就是四维光场的由来。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