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设计思路 -- 响应式API

Vue3设计思路 – 响应式API

vue3 基于推出了一套基于ES6 Proxy代码的全新composition API,这套API相比与原来的option API更加的规范,但是也是做了一些兼容性的让步

compositionAPI优势主要体现在:
  • proxy拥有着更好的性能,因为原来的响应式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实现的,而这个操作是非常的消耗性能的

  • 原来的optionAPI是将各个内容块进行分开,如data(){},method:{}生命周期等等,如果一个组件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通常的逻辑是现在data定义数据,可能再去生命周期写事件,然后再去method里面写方法,就会面临反复横跳的问题,非常的不利于开发

  • optionAPI因为将各个块都分开,可能在开发小项目的时候会非常爽,但是实际上有弊端,一方面是前面说的反复横跳不便于维护,另外一方面是对TS的支持太弱了,因为开发的时候非常的依赖this,而this是一个可变的东西,所以在typeScript上面就有着天然的劣势。

  • composition API就是完全的函数式的编程方式,配合上reactive响应式,可以非常好的实现逻辑的复用,甚至是不同项目之间的复用。

    const {createApp,reactive} = Vue
     // useState 就可以写在其他的单文件里面 方便日后复用,这里写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体现逻辑的抽离
      function useState(){
          // 状态和方法 等等都写在一起,告别了反复横跳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1
        })
        setInterval(() => {
          state.count++
        }, 1000);
        return state
      }
    
      const app = createApp({
        setup(){
          const state = useState()
          return {state}
          console.log('hello world')
        }
      })
      
      app.mount('#app')
    
  • 因为vue3的响应式是基于Proxy的,所以为了这套更优雅的代码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没有办法兼容不支持Proxy的浏览器,如果浏览器不支持Proxy,就只能使用Vue2了

响应式实现的过程及原理

首先要明白的是能实现响应式其实靠的就是Proxy,其可以让我们知道何时触发了获取和修改事件。

几个关键的名词
  • effect 副作用函数
  • track 绑定值与副作用函数
  • trigger指定值的所有副作用函数执行
逻辑链路

响应式本质上是有在内存中存一种数据结构,类似于{state:{title:[effect,effect]}},其实efftec就是一个个的可以触发页面更新的函数,只要当这里的title更新了,就去遍历title对应的副作用数组,分别去触发即可实现页面的响应式更新

依赖收集与触发

整体思路就是:第一次初始化的时候就会触发第一次的effecteffect触发页面第一次更新,因为是proxy数据第一次更新只要有拿响应式对象的值就会触发track(依赖收集),之后我们修改响应式对象的值又会触发Proxysetset再触发trigger更新页面页面数据

非常的绕,但是多看代码多理解几次就能理解了,要手写下来确实是需要有很深的功力,我是肯定写不下来的,只能跟着视频操作边理解变操作的写下来,确实对依赖收集的概念有了很深的理解

上代码 – 这里主要要从reactive函数开始看
function reactive(obj) {
  const proxy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
      /*
        render函数第一次渲染的时候会获取引用的值 所以第一次渲染就会走到这个 get 方便我们开始做依赖收集
      */
      track(target, key) // 触发依赖收集
      return target[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target[key] = value
      console.log('proxy', key)
      /*
        修改的时候,去依赖收集的数据结构中 找到对应的key 把 key 对应的 更新函数都执行一遍,这就触发了页面的响应式
      */
      trigger(target, key)
      // app.update()
    }
    /*
      proxy 的优势出了可以监听get 和 set之外 还是可以监听另外十多种情况,这个Object.defineProperty()做不到的
        这个是语言层面上的升级
    */
  })
  return proxy
}

// 副作用函数 -- 这里是为了暂时的存放每一个副作用函数,当副作用函数已经和依赖关系建立好了之后再清除空间
const effectStack = []

function effect(fn) {
  const eff = function () {
    try {
      effectStack.push(eff)
      fn() // 执行 最重要的 render函数 页面才更新
    } finally {
      effectStack.pop()
    }
  }
  eff()
  return eff
}

// 依赖收集函数 
/*
  依赖收集的数据结构是这样的
  {
    state:{
      title:[effect,effect] // effect 对应的就是一个个的更新函数,每个响应式对象的值都是存着更新函数的数组,当这个值变化的时候遍历执行数组里面的一个个effect函数
    }
  }
*/
const trackMap = {}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 
    effectStack 是临时存放副作用函数的地方,每次关系建立完成之后就会再清空掉,所以获取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即可
  */
  const effect = effectStack[effectStack.length - 1]
  if (effect) {
    let map = trackMap[target]
    if (!map) {
      map = trackMap[target] = {}
    }

    let deps = map[key]
    if (!deps) {
      deps = map[key] = []
    }

    // 将副作用函数放入 deps
    if (deps.indexOf(effect) === -1) {
      deps.push(effect)
    }
  }
}

// 触发 指定的 target 下指定的key 下所有的 副作用函数都执行一遍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 数据结构类似 {state:{title:[effect,effect]}}
  const map = trackMap[target]
  if (map) {
    const effects = map[key]
    effects.forEach(effect => effect())
  }

}

function createApp(config) {
  let app = {}
  app.mount = function (id) {
    this.root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if (!config.render) {
      config.render = this.compile(this.rootDOM.innerHTML)
    }

    if (config.setup) {
      this.setupCtx = config.setup()
    } else {
      this.dataCtx = config.data()
    }

    this.proxy = new Proxy(this, {
      get(target, key) {
        if (key in target.setupCtx) {
          return target.setupCtx[key]
        } else {
          return target.dataCtx[key]
        }
      },
      set(target, key, value) {
        if (key in target.setupCtx) {
          target.setupCtx[key] = value
        } else {
          target.dataCtx[key] = value
        }
      }
    })
	
    // update 函数就是指定的 副作用函数
    this.update = effect(() => {
       // 这里会去 proxy 拿值 拿值就会触发 get get触发 收集依赖 这样就将整个环节顺滑的串联起来了
      const el = config.render.call(this.proxy)
      this.rootDOM.innerHTML = ''
      this.rootDOM.appendChild(el)
    })

    this.update()

    return this
  }
  app.compile = function (template) {
    return function () {
      const h3 = document.createElement('h3')
      h3.textContent = this.title
      return h3
    }
  }
  return app
}
总结
vue2的响应式和vue3的响应式的区别
  • 底层使用的API不用,vue2是使用Object.definePorperty(),vue3使用的是Proxy
  • vue2的Object.definePorperty()首先是会先去遍历这个对象当前的key,导致对象如果很深很大,速度就比较慢。Proxy是个懒处理,如果用户不去读,就永远不做处理,这个是比较聪明的,不会浪费性能。
  • vue2是依赖关系是通过很多的watcherdep等等额外的东西,导致内存占用会比较大,vue3则是使用一个更优雅的数据结构。vue3没有wather
  • vue3支持mapset这样的数据类型

reactive响应式就是通过proxy实现的,第一次render的时候有涉及到响应式的数据就会进入proxyget函数,接着触发收集依赖,之后修改会触发set函数,再触发执行副作用函数,整个过程还是相对比较丝滑的。

当然,真正的尤大大的reactive做的事情可是非常非常多的,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一个阉割版,阉割版虽然不全但是思路上还是很有助于我们理解的,可以很好的方便我们应对面试官了。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