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已经淘汰的Java技术,请不要在继续学了!!!

这几个已经淘汰的Java技术,请不要在继续学了!!!

很多学 Java 的同学都会关心一个问题:有哪些过时的、可以不必再学习的 Java 知识?

我判断哪些技术不用学习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实际开发能否用到?
  2. 是否有助于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3. 对面试是否有用?

JSP

JSP 在实际开发中,主要是作为 MVC 模型中的 V(View)层出现的。当然,View 层的渲染技术除了 JSP,还有 FreeMaker、Velocity 等。

JSP 作为页面模板,在后端通过 MVC 框架渲染成 HMTL,然后再发送到客户端(例如浏览器)来呈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后端不分离”,“混合式”开发。

而当前,包括我所在的公司,以及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要么已经抛弃这种模式,要么正在抛弃的路上,而转向彻底的“前后端分离”。

在“前后端分离”模式下,后端只负责提供服务接口(例如 REST),而前端(例如 HTML5)通过接口发送/获取,呈现数据(例如 JSON 格式)。

这样,在后端,原来的 MVC 框架,某种意义上已经演变为 MC 框架。因此,与 V(View)相关的一切模板技术都失去了学习的必要,其中当然也包括 JSP。所以,后来的 Java 学习者,我的建议是:

完全可以放弃对 JSP 的学习。”

Struts

在 Java 后端开发中,MVC 模型还是主流。而 Struts 作为一个 MVC 框架,单从技术上来说,还是很优秀的。

但是,现在 Spring 实在是太强势了,越来越成为 Java 开发中的“一站式”工具包,其中的一个利器就是 Spring MVC。

望名知意,Spring MVC 也是一个 MVC 框架。而且因为它是 Spring 的亲儿子,自然和 Spring 契合的非常完美。

同时,在设计之初,Spring MVC 就参照了其他 MVC 框架的优缺点(包括 Struts),所以用起来非常爽。因此,在 MVC 框架领域,Spring MVC 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因此现在,很多公司,老的 Struts 项目还在维护。但新的项目开发,更多转向了 Spring MVC。因此,如果你是 Java 新手,正在学习中,我的建议是:

不要再学习 Struts 了,从 Spring MVC 开始吧!

Hibernate

Hibernate 作为老牌的 OR 映射框架,功能非常强大,涵盖面非常广。但这既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成为它的“负担”,是开发人员“不能承受之重”。

Hibernate 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解放程序员,完全隔离数据库,实现彻底的 OR 映射。程序员甚至可以不写一行 SQL 语句,单通过配置就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Hibernate 也设计的非常复杂、非常精巧。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以下副作用:

  • 学习成本高
  • 配置复杂
  • 调优困难

前两点不难理解,单说“调优困难”。

因为 Hibernate 的设计目标是彻底的 OR 映射,彻底的隔离 SQL 语句。但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大部分情况下,应用如果对性能不敏感,Hibernate 也没问题。但应用一旦对性能敏感,有 SQL 级别调优的需求,Hibernate 的优点反而成为缺点。

虽然 Hibernate 也支持 SQL 级别的调优,但因为框架设计的过于复杂和精巧,这就需要开发人员对 Hibernate 理解的非常透彻,这就带来了更高的学习成本。

而现在最流行的 MyBatis,作为一个“混合式”,轻量级 OR 映射框架,既继承了 Hibernate 的优点,同时也吸取了他的教训。在支持配置的同时,又能接触 SQL,从而带来了更多灵活性(包括调试、优化)。

当前,在实际开发中,Hibernate 使用的越来越少了。大家更偏爱 MyBatis 这种轻量级框架。所以,对后来学习者,我的建议是:

不需要再学习 Hibernate 了,学 MyBatis 就够了。”

Servlet(要精通)

当然,现在不会有任何公司,再用纯粹的 Servlet 来时实现整个 Web 应用,而是转向一些更高级的技术(例如各种 MVC 框架)。因此,会给人一种错觉:Servlet 已经过时,后来者就不需要再学习了。

在这里,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极端不负责任的。

Servlet 不仅要学,而且要学深,学透。

当前,Servlet 虽然不再是一个主流 web 开发技术,但依然是 Java Web 开发技术的基础,是 Java Web 容器的基石,是行业标准。而现在流行的各种 MVC 框架(包括 SpringMVC),在最底层,还是以 Servlet 为基础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彻底掌握某个 MVC 框架,则必须彻底理解 Servlet。

为此,我画了一个简单的图(不准确,会意即可):

image-20240115232729705

所以,如果你想要彻底掌握某个 MVC 框架,则必须彻底理解 Servlet。

而且,Servlet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精通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各种 MVC 框架。即使 Servlet 本身,也有很多实用价值。

如果你深刻理解了 Servlet 的生命周期,就可以在底层做很多事情。譬如在 Request 进来的时候,进行拦截,进行权限的判定。也可以在 Response 发出的时候,进行拦截,统一检查、统一附加。

所以,如果你正在学习 Java,对 Servlet,我的建议是:

Servlet 不仅要学,而且要学深,学透。”

其他

目前在国内,Java 更多是作为 web 后端技术出现的。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很多技术就不符合“国情”,学习的现实意义不大。下面我就简单列举下。

1.Applet

作为页面插件技术,不用多说,连 flash 都快被淘汰了,更无论从未流行的 applet。

2.Swing

作为桌面 UI 框架。且不说本身设计的咋样。现实开发中,我接触的桌面应用,要么用 C++(例如 MFC),要么用 C#(Winform、WPF)。所以,Swing 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3.JDBC

作为较低层的数据库基础设施,JDBC 被很多框架(例如 MyBatis)支持。但在实际开发中,程序员即使不了解也无大碍。因此,虽然我不能建议你放弃 JDBC 学习,但如果你时间有限,完全可以把它的优先级排低一点。

4.XML

XML 现在还在广泛应用。但作为一个 web 数据传输格式,正在逐渐被 JSON 替代。所以,对 Java 后端学习来说,XML 简单了解即可。至于庞杂的 XML 操作 API(例如 XPath),完全不必学习。将来真要用到,再查也不迟。

写在最后

编程严选网(www.javaedge.cn),程序员的终身学习网站已上线!

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希望可以给【JavaGPT】点个赞👍,创作不易,如果有对【后端技术】、【前端领域】感兴趣的小可爱,也欢迎关注❤️❤️❤️ 【JavaGPT】❤️❤️❤️,我将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与惊喜】💝💝💝!

  • 22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可以使用java中的LinkedHashMap类来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LinkedHashMap是一种特殊的HashMap,它不仅保存了键值对,还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来记录插入顺序,当缓存满后,它会将最先插入的元素淘汰掉。 ### 回答2: LRU(最近最少使用)缓存淘汰策略是指在缓存满时,优先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可以使用链表和哈希表的组合。 首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双向链表的节点类,包含键值对的信息,以及前后指针。链表的头部表示最近访问的节点,尾部表示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我们还需要一个哈希表,用于快速查找节点。哈希表的键是缓存的键,值是对应的节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缓存淘汰策略的几个操作: 1. 获取操作:当尝试获取缓存中的键值对时,如果哈希表中存在该键,则将对应的节点移动到链表头部,并返回该值。如果哈希表中不存在该键,则返回空。 2. 添加操作:当添加新的键值对时,如果该键已存在于缓存中,则将该节点移到链表头部,更新值。否则,创建新节点,并将其插入到链表头部和哈希表中。如果缓存已满,删除链表尾部的节点,并在哈希表中删除对应的键。 3. 删除操作:当从缓存中删除某个键值对时,找到对应的节点,从链表中删除该节点,并在哈希表中删除该键。 以上就是使用Java链表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的基本思路。通过使用双向链表和哈希表的组合,能够快速实现缓存的增删改查操作,并保持对节点访问的顺序,以便实现LRU策略。 ### 回答3: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是一种常用的缓存淘汰策略,当缓存满时,会将最长时间未被使用的数据从缓存中淘汰。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可以使用Java中的链表来实现。 Java已经提供了LinkedList类,可以直接用于实现链表数据结构。接下来是一个简单的实现LRU缓存的示例代码: ```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RUCache<K, V> { private int capacity; private LinkedList<Entry<K, V>> cache;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this.cache = new LinkedList<>(); } public V get(K key) { Entry<K, V> entry = findEntryByKey(key); if (entry != null) { // 将使用的数据移动到链表头部 cache.remove(entry); cache.addFirst(entry); return entry.value; } return null; }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 Entry<K, V> entry = findEntryByKey(key); if (entry != null) { // 如果key已存在,更新其value,并将数据移动到链表头部 entry.value = value; cache.remove(entry); cache.addFirst(entry); } else { // 如果key不存在,先判断容量是否已满,如果已满则移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if (cache.size() >= capacity) { cache.removeLast(); } // 将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 Entry<K, V> newEntry = new Entry<>(key, value); cache.addFirst(newEntry); } } private Entry<K, V> findEntryByKey(K key) { for (Entry<K, V> entry : cache) { if (entry.key.equals(key)) { return entry; } } return null; }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K, V> { private K key; private V value; public Entry(K key, V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 ``` 使用示例: ``` LRUCache<String, Integer> cache = new LRUCache<>(3); cache.put("a", 1); cache.put("b", 2); cache.put("c", 3);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a")); // 输出1 cache.put("d", 4);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b")); // 输出null,因为b是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已被淘汰 ``` 在LRUCache类中,使用LinkedList作为缓存的数据存储结构。缓存的最近使用的数据总是位于链表的头部,当需要访问或更新数据时,将其移动到链表头部。当缓存已满时,移除链表尾部的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这种实现方式可以在O(1)的时间复杂度内实现get和put操作,符合LRU缓存淘汰策略的特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avaGP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