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级爆发:从“AI茅台”到资本狂欢
2025年3月6日,中国团队Monica.im推出的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引爆全球科技圈。内测邀请码被炒至5万-6万元,社交媒体话题#Manus炸圈#阅读量破亿,官网因访问量暴增多次崩溃。资本市场反应更疯狂:A股AI智能体指数单日涨幅8.46%,立方控股、汉得信息等概念股涨停,阿里、金蝶跟涨超7%。这种热度背后,是Manus被赋予的“通用AI代理”标签——它不仅是聊天工具,而是能独立完成简历筛选、股票建模、旅行规划等复杂任务的“数字员工”,甚至被网友称为“AI界茅台”。
manus公测,还没收到邀请码,无意中刷进去了,只能看看界面
二、技术颠覆性:从“动嘴”到“动手”的质变
Manus的突破在于重构了人机协作范式:
- 全流程闭环能力:采用多代理(Multiple Agent)架构,通过规划、执行、验证三大模块模拟人类工作流,在虚拟机沙盒中调用代码、操作应用,直接交付Excel报告、可视化网站等成果。例如分析特斯拉股票时,Manus自动获取数据、编写代码生成投资报告并部署为交互式网站。
- 性能碾压级表现:在评估通用AI的GAIA基准测试中,Manus以87.3%准确率远超GPT-4 Turbo(62.1%),尤其在跨领域任务处理上展现类人思维。
- 记忆演进机制:通过分层记忆网络实现经验复用,如在筛选简历时能记住用户偏好,下次自动优化输出格式。
三、万亿市场想象:重构人机关系的“超级入口”
Manus的野心不止于工具,而是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其潜在价值体现在:
- 行业颠覆力:已覆盖金融、教育、医疗等40+场景。例如替代HR初筛简历效率提升15倍,金融机构使用后错误率下降90%。高盛预测,到2027年通用智能体将重塑2.3万亿美元企业服务市场。
- 商业模式革命:从“内容分发”转向“任务分发”,可能取代传统APP成为流量新入口。Monica.im已布局开源推理模块和API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
- 经济规模预测:Research and Market数据显示,全球AI代理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增速44.8%。中国AI产业规模预计2035年达1.7万亿元。
四、争议与未来:通向AGI的“手脑革命”
尽管Manus展现强大潜力,争议仍存:
• 技术边界:团队坦言其尚处“实习生级”,依赖外部大模型能力,距通用人工智能(AGI)仍有距离。
• 就业冲击:初级HR、数据分析等岗位可能被替代,但催生AI训练师、伦理审查员等新职业,年薪或达百万。
• 生态博弈:OpenAI同期推出月费2万美元的“博士级”代理服务,巨头竞争或将加速行业洗牌。
创始人肖弘(90后连续创业者)的布局极具前瞻性:从微信生态工具到海外AI插件Monica,再到Manus的“手脑协同”理念(拉丁语Manus意为“手”),其路径暗合黄仁勋“AI代理是下一个机器人行业”的预言。东北证券指出,未来竞争将聚焦“一体机+全栈能力”,拥有算力、模型和应用生态的玩家将构筑护城河。
五、AI代理元年的“微信级”机遇
Manus的爆发标志着AI从工具向智能体的范式跃迁。正如比尔·盖茨所言“Agent是AI应用的终极形态”,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重构生产力关系——当AI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执行-交付”,人机协作将进入“超级个体”时代。尽管成为“微信级”应用仍需攻克技术成熟度、用户习惯迁移等挑战,但Manus已为万亿市场撕开一道裂缝。在这场变革中,投资人争夺的不仅是邀请码,更是智能时代的入场券。
大模型是脑,智能体是手。你是?我是?(这是小编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