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应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基础软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不要关注记录的存储和不同表之间的关系,不要编程,开发速度快。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
2.文件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分离。
3.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用DBMS统一管理和制数据。
4. 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联系:1.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2.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3.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举出适合用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以及适合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

对数据量小的适合用文件系统,例如建立班级花名册用Excel表格来管理本班学生的数据。大量的数据集合适合用数据库系统,如全国居民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居住地等),以供公安局高效查找,便于其工作。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7.什么是概念模型?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8.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
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如一个学生、一个部门、一门课。

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来实体,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入学时间)。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如全体学生。

实体之间的联系: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

9.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概念:数据模型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作用: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三要素: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10.试述层次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层次模型的实例。

概念: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层次模型:(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2)根以外的其它节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实例:教员学生层次数据库模型、行政机构层次数据库模型、行政区域层次数据库模型。

11.试述网状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网状模型的实例。

概念: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网状模型:(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以上的是双亲

实例:学生选课网状数据库模型、教师选教室网状数据模型、学生选教室网状数据模型

12.试述网状、层次数据库的优缺点。

网状模型:
优点:1.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
2.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

缺点:
1.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掌握
2.DDL、DML语言复杂,不容易使用

层次模型:
优点:1.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清晰
2.查询效率高,性能优于关系模型,不低于网状模型
3.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缺点:1.结点之间的多对多联系表示不自然
2.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
3.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
4.层次数据库的命令(语音)趋于程序化

13.试述关系模型的概念,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关系,属性,域,元组,码,分量,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所采用的数据组成方式。在用户的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属性: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元组:表中的一行

码:也称为码键。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14.试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1.相同列中数据类型一致,不同数据类型必须用不同列定义

2.不同列无顺序要求

3.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4.不同行也无顺序区别

15.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并说明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优点: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6.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

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4.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5.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17.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时,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的原因:*特定的应用程序是在外模式描述的数据结构上编制的,它依赖于特定的外模式,与数据库的模式和存储结构独立。*数据库的二级影响保证了数据库外模式的稳定性,从而从底层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除非应用程序需求本身发生变化,否则应用程序一般不需要修改。

18.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管理员构成。

19.试述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的职责。

数据库管理员(DBA):1.参与确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参与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的设计
3.参与确定数据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周期性转储数据库、系统故障修复、介质故障修复、监视审计文件)
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性能监控和调优;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需求增加和改变时,数据库需要重构造)

系统分析员:1.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
2.与用户及数据库管理员结合,确定系统的硬软件配置
3.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

数据库设计人员:1.参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
2.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
3.设计数据库各级模式

应用程序员的职责:1.设计和编写应用程序的程序模块
2.进行调试和安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