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开发学习--脚本撰写

本文详细描述了测试代码的构成,包括框架、基类和脚本的使用,以及测试任务执行流程,从初始化到状态检查的各个阶段及其涉及的参数和条件。重点强调了在大型项目中使用类和方法组织代码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测试代码的构成:

1.框架(为脚本服务,对应job。包括:一批脚本如何执行,成功和失败对应什么,看环境、版本、包、信息是否符合输入标准)

2.基类(对应某一功能的通用类)

3.脚本(对基类进行传参)

之前不理解为什么要用class,def相当于负责一个功能的部门成员,多个def组成了一个部门class,通过将成员合并起来,方便调用管理。编写大型代码时比较必须,小型代码没有什么必要。

任务执行流程:

初始化阶段--》环境检查阶段--》准备阶段--》执行任务阶段--》后处理阶段--》状态检查与结束

  • 初始化阶段

        首先调用_init_进行初始化,设置一些基本参数。

        如果需要设置特定参数,调用set_parameters()

        如果满足条件,调用TopoManger.init()初始化一些数据

  • 环境检查阶段

        执行物理环境检查,调用_check_physical_environment()

        如果物理环境检查通过,继续进行局部环境检查,调用_run_check_own_environment()方法

  • 准备阶段

        根据环境检查结果,若标志为真,则执行_run_prepare()进行准备工作

  • 执行任务阶段

        如果准备阶段执行成功,则执行_run_do()方法执行具体的测试任务。

        若任务执行成功,收集性能统计信息,执行_collect_perf_info()

  • 后处理阶段

       设置准备和执行阶段的结果信息,调用_get_result_info(test_flag=True)

        执行后处理操作,包括删除可能创建的环境,调用_run_post()方法

        设置后处理阶段的结果信息,调用_set_result_info(post_flag=True)     

  • 状态检查与结束

        恢复初始值,将全局变量case_run_phase设置为None

        检查物理环境和局部环境是否都具备,若任一环境不具备,输出信息并退出

        在准备、执行或后处理阶段出现Bug时,输出信息并报错退出

        在准备、执行或后处理阶段出现代码执行异常时,输出信息并报错

        若执行成功,输出正常日志信息,并正常退出。

输入:

        

    准备物理环境需要用到的一些参数,目前只对控制器id、控制器接口、硬盘数量、硬盘接口、硬盘介质、硬盘状态、硬盘扇区大小、硬盘厂商、 硬盘大小。

        控制器ID:用于标识不同的控制器,例如在设置物理逻辑槽位映射、UBM逻辑槽位映射等犯法中需要传入的参数。

        检查设备属性时需要设备信息或属性信息作为输入,以便检测设备属性是否变成文件属性并触发相应的处理逻辑。

        可能需要一些条件参数,用于调整当前环境,如是否为前端集测平台、是否为后端集测等

        在执行准备工作、主要操作和收尾工作时,需要一些参数作为输入

        在执行清理环境、收集性能信息等方法时,需要相关参数来指导清理操作和性能信息的收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