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Redis底层原理实现机制

一、Redis的两个实现持久化机制

1、RDB方式:

RDB方式是指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将内存的数据集快照到磁盘里,实际的操作过程是fork(拷贝)一个子线程,先将数据写在临时文件里,写入之后在更换之前的文件,使用二进制压缩存储。所有他是全量的方式进行持久化的。

优点:

(1)一旦采用该方式,那么你的整个Redis数据库将只包含一个文件,这样非常方便进行备份。比如你可能打算没1天归档一些数据。
(2)方便备份,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将一个一个RDB文件移动到其他的存储介质上
(3)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4)RDB 可以最大化 Redis 的性能:父进程在保存 RDB 文件时唯一要做的就是 fork 出一个子进程,然后这个子进程就会处理接下来的所有保存工作,父进程无须执行任何磁盘 I/O 操作。

缺点:

(1)如果你需要尽量避免在服务器故障时丢失数据,那么 RDB 不适合你。 虽然 Redis 允许你设置不同的保存点(save point)来控制保存 RDB 文件的频率, 但是, 因为RDB 文件需要保存整个数据集的状态, 所以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操作。 因此你可能会至少 5 分钟才保存一次 RDB 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发生故障停机, 你就可能会丢失好几分钟的数据。
(2)每次保存 RDB 的时候,Redis 都要 fork() 出一个子进程,并由子进程来进行实际的持久化工作。 在数据集比较庞大时, fork() 可能会非常耗时,造成服务器在某某毫秒内停止处理客户端; 如果数据集非常巨大,并且 CPU 时间非常紧张的话,那么这种停止时间甚至可能会长达整整一秒。 虽然 AOF 重写也需要进行 fork() ,但无论 AOF 重写的执行间隔有多长,数据的耐久性都不会有任何损失。

2、AOF方式

AOF方式是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进行的增删操作,查询操作以文本的形式记录,可以打开文件详情进行查看记录。它是以增量的方式进行持久化的,(也就是说不是一下把所有的数据全都记录下来),最终记录的是命令形式。

优点:

(1)使用 AOF 持久化会让 Redis 变得非常耐久(much more durable):你可以设置不同的 fsync 策略,比如无 fsync ,每秒钟一次 fsync ,或者每次执行写入命令时 fsync 。 AOF 的默认策略为每秒钟 fsync 一次,在这种配置下,Redis 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性能,并且就算发生故障停机,也最多只会丢失一秒钟的数据( fsync 会在后台线程执行,所以主线程可以继续努力地处理命令请求)。

(2)AOF 文件是一个只进行追加操作的日志文件(append only log), 因此对 AOF 文件的写入不需要进行 seek , 即使日志因为某些原因而包含了未写入完整的命令(比如写入时磁盘已满,写入中途停机,等等), redis-check-aof 工具也可以轻易地修复这种问题。
(3)Redis 可以在 AOF 文件体积变得过大时,自动地在后台对 AOF 进行重写: 重写后的新 AOF 文件包含了恢复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小命令集合。 整个重写操作是绝对安全的,因为 Redis 在创建新 AOF 文件的过程中,会继续将命令追加到现有的 AOF 文件里面,即使重写过程中发生停机,现有的 AOF 文件也不会丢失。 而一旦新 AOF 文件创建完毕,Redis 就会从旧 AOF 文件切换到新 AOF 文件,并开始对新 AOF 文件进行追加操作。

(4)AOF 文件有序地保存了对数据库执行的所有写入操作, 这些写入操作以 Redis 协议的格式保存, 因此 AOF 文件的内容非常容易被人读懂, 对文件进行分析(parse)也很轻松。 导出(export) AOF 文件也非常简单: 举个例子, 如果你不小心执行了 FLUSHALL 命令, 但只要 AOF 文件未被重写, 那么只要停止服务器, 移除 AOF 文件末尾的 FLUSHALL 命令, 并重启 Redis , 就可以将数据集恢复到 FLUSHALL 执行之前的状态。

缺点:

(1)对于相同的数据集来说,AOF 文件的体积通常要大于 RDB 文件的体积。

(2)根据所使用的 fsync 策略,AOF 的速度可能会慢于 RDB 。 在一般情况下, 每秒 fsync 的性能依然非常高, 而关闭 fsync 可以让 AOF 的速度和 RDB 一样快, 即使在高负荷之下也是如此。 不过在处理巨大的写入载入时,RDB 可以提供更有保证的最大延迟时间(latency)。

(3)AOF 在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 bug : 因为个别命令的原因,导致 AOF 文件在重新载入时,无法将数据集恢复成保存时的原样。 (举个例子,阻塞命令 BRPOPLPUSH 就曾经引起过这样的 bug 。) 测试套件里为这种情况添加了测试: 它们会自动生成随机的、复杂的数据集, 并通过重新载入这些数据来确保一切正常。 虽然这种 bug 在 AOF 文件中并不常见, 但是对比来说, RDB 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种 bug 的。

简单示例

public class RedisClient {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如何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redis客户端
    public RedisClient(String host,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
        //需要先建立java和客户端的连接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host,port);
        //往外写数据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读取服务器端的数据,读取从服务器端进来的流
         inputStream = socket.getInputStream();
    }

    public void set(String key ,String value) throws IOException {
        //1.需要先组装redis的指令
        StringBuffer data = new StringBuffer();
        data.append("*3").append("\r\n");
        data.append("$3").append("\r\n");
        data.append("SET").append("\r\n");
        System.out.println(data.toString());

        data.append("$").append(key.getBytes().length).append("\r\n");
        data.append(key).append("\r\n");
        System.out.println(data.toString());

        data.append("$").append(value.getBytes().length).append("\r\n");
        data.append(value).append("\r\n");
        System.out.println(data.toString());
        //*3
        //$3
        //SET
        //$7  这个7是key的字节长度
        //k123456
        //$21  这个21是value的字节长度     其他的都是固定的指令
        //hello I am is wangwei


        //2.然后把指令发给Redis的服务器端
        outputStream.write(data.toString().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发送成功----->");
        System.out.println(data);

        //3.把接受服务器端进行响应
        byte[] response = new byte[1024];
        inputStream.read(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响应---->");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toString());
    }

    //这个是实现redis客户端的get方法
    public void get(String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1.需要先组装redis的指令
        StringBuffer data = new StringBuffer();
        data.append("*3").append("\r\n");
        data.append("$3").append("\r\n");
        data.append("GET").append("\r\n");
        System.out.println(data.toString());

        data.append("$").append(key.getBytes().length).append("\r\n");
        data.append(key).append("\r\n");
        System.out.println(data.toString());


        //2.然后把指令发给Redis的服务器端
        outputStream.write(data.toString().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get方法发送成功----->");
        System.out.println(data);

        //3.把接受服务器端进行响应
        byte[] response = new byte[1024];
        inputStream.read(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get方法接收到响应---->");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to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RedisClient redisClient = new RedisClient("127.0.0.1",6379);
        redisClient.set("k123456","hello I am is wangwei");
        redisClient.get("k123456");

    }


}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Redis 是一个基于内存的高性能键值数据库,常被用于缓存、消息队列等场景。Redis底层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存存储:Redis 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通过使用数据结构来提高内存使用效率,如使用压缩列表来存储链表等。 2. 异步 I/O:Redis 采用单线程模型,通过异步 I/O 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Redis 将请求放入请求队列中,然后通过 epoll 或 kqueue 等机制来监听文件描述符,当有请求完成时,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 数据持久化:Redis 支持两种数据持久化方式,分别是快照和日志。快照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定期保存到磁盘上,而日志则是将每个写操作转化为日志,当需要恢复数据时,通过重新执行日志中的写操作来实现。 4. 多种数据结构支持:Redis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每种数据结构都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如字符串采用简单动态字符串,哈希表采用哈希表等。 5. 网络协议:Redis 使用自定义的网络协议,协议格式简单,易于解析。客户端与 Redis 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都是通过网络协议来实现的。 总之,Redis底层实现原理主要是通过内存存储、异步 I/O、数据持久化、多种数据结构支持和网络协议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