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

目录

一: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连接方式

(2):MAC地址

ARP协议

ICMP协议

(3)IP

IP地址的分类

子网划分

 (3)路由

二:物理层

三: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 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 差错检验

Ethernet V2帧的格式

PPP协议 

​四: 网络层

五:传输层

UDP--数据格式

UDP--检验和

端口

TCP--数据格式 

TCP--检验和

TCP--标志位

TCP--确认号,序号,端口

TCP重要考点

◼ 可靠传输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慢开始

拥塞避免

快重传

快恢复

TCP--确认号,序列号

TCP--三次握手 

◼ 为什么建立连接的时候,要进行3次握手?2次不行么?

TCP--四次挥手



一: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连接方式

  1. 网线连接
  2. 同轴电缆
  3. 集线器
    没有智商,会把通信发到每个角落(有点像广播)
  4. 网桥
    能够通过自学得知每个接口的MAC地址,通信不会随便到处乱发,从而隔绝冲突域
    网桥只有两个接口
  5. 交换机
    相当于接口更多的网桥
  6. 路由器
    网线直连、同轴电缆、集线器、网桥、交换机
    连接的设备必须在同一网段
    连接的设备处在同一广播域
     
    路由器
    可以在不同网段之间转发数据

    隔绝广播域

(2):MAC地址

◼ 每一个网卡都有一个6字节(48bit)的地址MAC地址

◼ 全球唯一,固化在了网卡的中,由标准规定

前3个字节:组织唯一标识符    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分配给厂商

后3个字节:网络接口标识符    由厂商自行分配

ARP协议

        地址解析器,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
        当我们不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时,可通过ARP广播获取对方MAC地址

ICMP协议

        通常来返回错误信息

(3)IP

IP地址由2部分组成:网络标识(网络ID)、主机标识(主机ID)
通过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得知网络ID 、主机ID
主机所在的网段 = 子网掩码 & IP地址
计算机和其他计算机通信前,会先判断目标主机和自己是否在同一网段
同一网段:不需要由路由器进行转发
不同网段: 交由路由器进行转发

IP地址的分类

A类
B类
C类

子网划分

如果需要让200台主机在同一个网段内,可以分配一个C类网段,比如192.168.1.0/24
共254个可用IP地址:192.168.1.1~192.168.1.254
多出54个空闲的IP地址,这种情况并不算浪费资源
如果需要让500台主机在同一个网段内,那就分配一个B类网段,比如191.100.0.0/16
共65534个可用IP地址:191.100.0.1~191.100.255.254
多出65034个空闲的IP地址,这种情况属于极大的浪费资源
如何尽量避免浪费IP地址资源?
合理进行子网划分
可用分为
等长子网划分:将一个网段等分成多个子网,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量是一样的
变长子网划分: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量可以是不一样的

 

 (3)路由

按照网络的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局域网 ( Local Area NetWork,LAN )
一般是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的计算机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常用于公司、家庭、学校、医院、机关、一幢大楼等
局域网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技术叫: 以太网
在电脑、手机上经常见到的一个英文 (WLAN),意思是无线局域网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一般范围是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可以覆盖一个城市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WAN
一般范围是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覆盖一个国家。通常都需要租用
的线路。

二: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接口标准、线缆标准、传输速率、传输方式 

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一条传输介质上(比如网线)上可以有多条信道
单工通信
信号只能往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输方向
比如无线电广播、有线电视广播
半双工通信
信号可以双向传输,但必须是交替进行,同一时间只能往一个方向传输
比如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
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输
比如手机(打电话,听说同时进行)

三:数据链路层

链路:从1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中间没有其他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在一条链路上传输数据时,需要有对应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不同类型的数据链路,所用的通信协议可能是不同的
广播信道:CSMA/CD协议(比如同轴电缆、集线器等组成的网络)
点对点信道:PPP协议(比如2个路由器之间的信道)
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验

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

帧(Frame)的数据部分
就是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包(IP数据包,Packet)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够传送的帧的数据长度上限
以太网的MTU为1500个字节

数据链路层 透明传输

使用SOH(Start Of Header)作为帧开始符
使用EOT(End Of Transmission)作为帧结束符
数据部分一旦出现了SOH、EOT,就需要进行转义

数据链路层 差错检验

 

FCS是根据数据部分 + 首部计算得出的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使用了CSMA/CD的网络可以称为是以太网(Ethernet),它传输的是以太网帧
以太网帧的格式有:Ethernet V2标准、IEEE的802.3标准
使用最多的是:Ethernet V2标准
为了能够检测正在发送的帧是否产生了冲突,以太网的帧至少要 64 字节
用交换机组建的网络,已经支持全双工通信,不需要再使用CSMA/CD,但它传输的帧依然是以太网帧
所以,用交换机组建的网络,依然可以叫做以太网

Ethernet V2帧的格式

PPP协议 

四: 网络层

网络层数据包(IP数据包,Packet)由首部、数据2部分组成
数据:很多时候是由 传输层 传递下来的数据段(Segment)
版本(Version)
占4位
0b0100:IPv4
0b0110:IPv6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
占4位,二进制乘以4才是最终长度
0b0101:20(最小值)
0b1111:60(最大值)
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占8位
可以用于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 总长度(Total Length)

 占16位

 首部 + 数据的长度之和,最大值是65535

由于帧的数据不能超过1500字节,所以过大的IP数据包,需要分成片(fragments)传输给数据链路层
每一片都有自己的网络层首部(IP首部)
标识(Identification)
占16位
数据包的ID,当数据包过大进行分片时,同一个数据包的所有片的标识都是一样的
有一个计数器专门管理数据包的ID,每发出一个数据包,ID就加1
标志(Flags)
占3位
第1位(Reserved Bit):保留
第2位(Don't Fragment):1代表不允许分片,0代表允许分片
第3位(More Fragments):1代表不是最后一片,0代表是最后一片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
占13位
片偏移乘以8:字节偏移
每一片的长度一定是8的整数倍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
占8位
每个路由器在转发之前会将TTL减1,一旦发现TTL减为0,路由器会返回错误报告
观察使用ping命令后的TTL,能够推测出对方的操作系统、中间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协议(Protocol)
占8位
表明所封装的数据是使用了什么协议

 ◼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用于检查首部是否有错误

五:传输层

传输层有2个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连接性

UDP--数据格式

UDP是无连接的,减少了建立和释放连接的开销
UDP尽最大能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因此不需要维护一些复杂的参数,首部只有8个字节(TCP的首部至少20个字节)

UDP长度(Length)
占16位,首部的长度 + 数据的长度

UDP--检验和

检验和的计算内容:伪首部 + 首部 + 数据
伪首部:仅在计算检验和时起作用,并不会传递给网络层

端口

UDP首部中端口是占用2字节
可以推测出端口号的取值范围是:0~65535
客户端的源端口是临时开启的随机端口
防火墙可以设置开启\关闭某些端口来提高安全性

TCP--数据格式 

数据偏移
占4位,取值范围是0x0101~0x1111
乘以4: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
首部长度是20~60字节
保留
占6位,目前全为0

UDP的首部中有个16位的字段记录了整个UDP报文段的长度(首部+数据)
但是,TCP的首部中仅仅有个4位的字段记录了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并没有字段记录TCP报文段的数据长度
分析
UDP首部中占16位的长度字段是冗余的,纯粹是为了保证首部是32bit对齐
TCP\UDP的数据长度,完全可以由IP数据包的首部推测出来
传输层的数据长度 = 网络层的总长度 –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 – 传输层的首部长度

TCP--检验和

跟UDP一样,TCP检验和的计算内容:伪首部 + 首部 + 数据
伪首部:占用12字节,仅在计算检验和时起作用,并不会传递给网络层

TCP--标志位

URG(Urgent)
当URG=1时,紧急指针字段才有效。表明当前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优先尽快传送
ACK(Acknowledgment)
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PSH(Push)
RST(Reset)
当RST=1时,表明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
SYN(Synchronization)
当SYN=1、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回复SYN=1、ACK=1
FIN(Finish)
当FIN=1时,表明数据已经发送完毕,要求释放连接

TCP--确认号,序号,端口

序号(Sequence Number)
占4字节
首先,在传输过程的每一个字节都会有一个编号
在建立连接后,序号代表:这一次传给对方的TCP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
占4字节
在建立连接后,确认号代表:期望对方下一次传过来的TCP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窗口(Window)
占2字节
这个字段有流量控制功能,用以告知对方下一次允许发送的数据大小(字节为单位)

TCP重要考点

可靠传输

        所谓的可靠,就是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达到
TCP--可靠传输--停止等待ARQ协议
ARQ( A utomatic R epeat–re Q uest),自动重传请求

 TCP--可靠传输--停止等待ARQ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TCP--可靠传输--停止等待ARQ协议--SACK协议

在TCP通信过程中,如果发送序列中间某个数据包丢失(比如1、2、 3 、4、5中的 3 丢失了)
TCP会通过重传最后确认的分组后续的分组(最后确认的是2,会重传 3 、4、5)
这样原先已经正确传输的分组也可能重复发送(比如4、5),降低了TCP性能
为改善上述情况,发展出了SACK(Selective acknowledgment,选择 确认)技术
告诉发送方哪些数据丢失,哪些数据已经提前收到
使TCP只重新发送丢失的包(比如 3 ),不用发送后续所有的分组(比如4、5)
如果接收窗口最多能接收4个包
但发送方只发了2个包
接收方如何确定后面还有没有2个包?
等待一定时间后没有第3个包
就会返回确认收到2个包给发送方
为什么选择在传输层就将数据“大卸八块”分成多个段,而不是等到网络层再分片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因为可以提高重传的性能
需要明确的是:可靠传输是在传输层进行控制的
✓ 如果在传输层不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整个传输层的数据都得重传
✓ 如果在传输层分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只需要重传丢失的那些段即可

流量控制

如果接收方的缓存区满了,发送方还在疯狂着发送数据
接收方只能把收到的数据包丢掉,大量的丢包会极大着浪费网络资源
所以要进行流量控制
什么是流量控制?
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处理
原理
通过确认报文中窗口字段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窗口大小
当发送方收到接收窗口的大小为0时,发送方就会停止发送数据
        
◼ 有一种特殊情况
一开始,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了0窗口的报文段
后面,接收方又有了一些存储空间,给发送方发送的非0窗口的报文段丢失了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一直为零,双方陷入僵局
解决方案
当发送方收到0窗口通知时,这时发送方停止发送报文
并且同时开启一个定时器,隔一段时间就发个测试报文去询问接收方最新的窗口大小
如果接收的窗口大小还是为0,则发送方再次刷新启动定时器

◼ 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拥塞控制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
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过载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
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比而言,流量控制是点对点通信的控制,即接收端控制发送端,它所要做的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几个缩写
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段最大的数据部分大小
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cwnd(congestion window):拥塞窗口
rwnd(receive window):接收窗口
swnd(send window):发送窗口
swnd = min(cwnd, rwnd)

慢开始

cwnd的初始值比较小,然后随着数据包被接收方确认(收到一个ACK)
cwnd就成倍增长(指数级)

拥塞避免

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慢 开始 阈值,cwnd达到阈值后,以线性方式增加
拥塞避免(加法增大):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乘法减小: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把ssthresh减为拥塞峰值的一半,同时执行慢开始算法(cwnd又恢复到初始值)
当网络出现频繁拥塞时,ssthresh值就下降的很快

快重传

接收方
每收到一个失序的分组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
使发送方及时知道有分组没有到达
而不要等待自己发送数据时才进行确认
发送方
只要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总共4个相同的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
而不必继续等待重传计时器到期后再重传

快恢复

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说明网络出现拥塞
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ssthresh减为拥塞峰值的一半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现在不执行慢开始算法,即cwnd现在不恢复到初始值
而是把cwnd值设置为新的ssthresh值(减小后的值)
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大”),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大
发送窗口的最大值:swnd = min(cwnd, rwnd)
当rwnd < cwnd时,是接收方的接收能力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当cwnd < rwnd时,则是网络的拥塞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TCP--确认号,序列号

  注意蓝色和紫色颜色区别

 

TCP--三次握手 

CLOSED :client处于关闭状态
LISTEN :server处于监听状态,等待client连接
SYN-RCVD :表示server接受到了SYN报文,当收到client的ACK报文后,它会进入到 ESTABLISHED 状态
SYN-SENT :表示client已发送SYN报文,等待server的第2次握手
ESTABLISHED :表示连接已经建立

为什么建立连接的时候,要进行3次握手?2次不行么?

主要目的:防止server端一直等待,浪费资源
如果建立连接只需要2次握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假设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因为网络延迟,在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
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请求后,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
于是server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如果不采用“3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真正想连接服务器的意愿,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
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例如上述情况,client没有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第3次握手失败了,会怎么处理?
此时server的状态为SYN-RCVD,若等不到client的ACK,server会重新发送SYN+ACK包
如果server多次重发SYN+ACK都等不到client的ACK,就会发送RST包,强制关闭连接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发现 第三次握手是可以携带数据的,前两次握手是不可以携带数据的,这也是面试常问的题。

TCP--四次挥手

为什么释放连接的时候,要进行4次挥手?
TCP是全双工模式
第1次挥手:当 主机1 发出FIN报文段时
表示 主机1 告诉 主机2 主机1 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此时 主机1 还是可以接受来自 主机2 的数据
第2次挥手:当 主机2 返回ACK报文段时
表示 主机2 已经知道 主机1 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 主机2 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 主机1
第3次挥手:当 主机2 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
表示 主机2 告诉 主机1 主机2 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第4次挥手:当 主机1 返回ACK报文段时
表示 主机1 已经知道 主机2 没有数据发送了。随后正式断开整个TCP连接
从上面过程可知,服务端通常需要等待完成数据的发送和处理,所以服务端的 ACK 和 FIN 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比三次握手导致多了一次。
为什么 TIME_WAIT 等待的时间是 2MSL?
MSL 是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报文最大生存时间,它是任何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报文将被丢弃。
网络中可能存在来自发送方的数据包,当这些发送方的数据包被接收方处理后又会向对方发送响应,所以 一来一回需要等待 2 倍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 TIME_WAIT 状态
原因一:防止旧连接的数据包
假设 TIME-WAIT 没有等待时间或时间过短,被延迟的数据包抵达后会发生什么呢?
  • 如上图黄色框框服务端在关闭连接之前发送的 SEQ = 301 报文,被网络延迟了。

  • 这时有相同端口的 TCP 连接被复用后,被延迟的 SEQ = 301 抵达了客户端,那么客户端是有可能正常接收这个过期的报文,这就会产生数据错乱等严重的问题。

 所以,TCP 就设计出了这么一个机制,经过 2MSL 这个时间,足以让两个方向上的数据包都被丢弃,使得原来连接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都自然消失,再出现的数据包一定都是新建立连接所产生的。

原因二:保证连接正确关闭

假设 TIME-WAIT 没有等待时间或时间过短,断开连接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 如上图红色框框客户端四次挥手的最后一个 ACK 报文如果在网络中被丢失了,此时如果客户端 TIME-WAIT 过短或没有,则就直接进入了 CLOSE 状态了,那么服务端则会一直处在 LASE-ACK 状态。

  • 当客户端发起建立连接的 SYN 请求报文后,服务端会发送 RST 报文给客户端,连接建立的过程就会被终止。

 所以客户端在 TIME-WAIT 状态等待 2MSL 时间后,就可以保证双方的连接都可以正常的关闭。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网络结构等等。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3.1 局域网 1.3.2 城域网 1.3.3 广域网 1.3.4 互联网 1.3.5 无线网 1.4 网络体系结构 1.4.1 协议分层 1.4.2 服务类型 1.4.3 服务原语 1.5 ISO/OSI参考模型 1.5.1 参考模型 1.5.2 模型评价 1.6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数据通信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号与通信 2.1.2 模拟通信 2.1.3 数字通信 2.2 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2.2.1 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2.2.3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2.3 传输介质 2.3.1 双绞线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介质 2.4 多路复用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2 波分多路复用 2.4.3 时分多路复用 2.5 数据交换技术 2.5.1 电路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6 调制解调器 2.6.1 调制方式 2.6.2 Modem标准 2.6.3 Modem分类 2.6.4 工作模式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物理层接口 3.1 RS-232-C接口 3.1.1 机械特性 3.1.2 电气特性 3.1.3 功能特性 3.1.4 过程特性 3.1.5 空Modem电缆 3.2 其他接口 3.2.1 RS-449接口 3.2.2 RS-530接口 3.3 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底层物理网络 第4章 广域网 4.1 广域网结构 4.1.1 虚电路和数据报 4.1.2 两者比较 4.2 广域网实例 4.2.1 PSTN 4.2.2 X.25 4.2.3 DDN 4.2.4 帧中继 4.2.5 SMDS 4.2.6 B-ISDN/ATM 4.3 各种广域网的比较 4.4 小结 习题 第5章 局域网 5.1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5.1.1 ALOHA协议 5.1.2 CSMA协议 5.1.3 CSMA/CD协议 5.2 以太网和IEEE 802.3 5.2.1 物理层标准 5.2.2 MAC协议 5.2.3 性能分析 5.3 令牌环网和IEEE 802.5 5.3.1 MAC协议 5.3.2 管理与维护 5.3.3 性能分析 5.4 网桥 5.4.1 透明网桥 5.4.2 源选径网桥 5.5 小结 习题 第6章 高速局域网 6.1 FDDI网络 6.1.1 与OSI的关系 6.1.2 帧格式 6.1.3 MAC协议 6.1.4 工作原理 6.1.5 拓扑结构 6.1.6 网络容错 6.1.6 技术指标 6.2 快速以太网 6.3 千兆位以太网 6.4 局域网交换机 6.5 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网络互联 第7章 网络互联与TCP/IP 7.1 网络互联层次 7.1.1 应用级互联 7.1.2 网络级互联 7.2 TCP/IP参考模型 7.3 TCP/IP参考模型的特点 7.3.1 TCP/IP的两大边界 7.3.2 IP层的地位 7.3.3 TCP/IP的可靠性思想 7.3.4 TCP/IP模型的特点 7.4 TCP/IP与ISO/OSI 7.5 小结 习题 第8章 IP 8.1 IP数据报 8.1.1 数据报格式 8.1.2 地址格式 8.2 IPv6 8.2.1 固定头部格式 8.2.2 IPv6地址 8.2.3 扩展头部 8.3 小结 习题 第9章 ARP、RARP和ICMP 9.1 ARP和RARP 9.1.1 ARP 9.1.2 RARP协议 9.1.3 报文格式 9.2 ICMP 9.2.1 ICMP报文类型 9.2.2 ICMP报文格式 9.2.3 ICMP差错报文 9.2.4 ICMP控制报文 9.2.5 ICMP请求/应答报文 9.3 小结 习题 第10章 IP路由协议 10.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10.1.1 路由器 10.1.2 路由选择 10.2 Internet结构 10.3 基本路由算法 10.3.1 D-V路由算法 10.3.2 L-S路由算法 10.4 IGP:内部网关协议 10.4.1 RIP 10.4.2 IGRP 10.4.3 OSPF协议 10.5 外部网关协议EGP 10.6 Internet组播 10.6.1 组播协议 10.6.2 组的维护 10.6.3 组播范围 10.7 移动IP路由 10.8 无类域间路由 10.9 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11.1 传输层基本原理 11.1.1 服务质量 11.1.2 传输层端口 11.2 UDP 11.2.1 UDP报文格式 11.2.2 UDP伪头部 11.2.3 UDP多路复用 11.3 TCP 11.3.1 TCP报文格式 11.3.2 TCP连接端点 11.3.3 TCP可靠传输 11.3.4 TCP流量控制 11.3.5 TCP拥塞控制 11.3.6 TCP连接建立 11.3.7 TCP连接删除 11.3.8 TCP紧急数据传输 11.4 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网络应用 第12章 客户/服务器模型与套接字编程接口 12.1 网络间进程通信 12.2 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 套接字编程接口 12.3.1 套接字基本概念 12.3.2 套接字系统调用 12.3.3 其它系统调用 12.4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4.1 客户/服务器模型流程图 12.4.2 套接字实现机制 12.4.3 Unix环境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5 小结 习题 第13章 DNS域名系统 13.1 域名结构 13.1.1 平面型命名机制 13.1.2 层次型命名机制 13.1.3 层次型名字管理 13.1.4 TCP/IP域名 13.2 域名解析 13.2.1 TCP/IP域名服务器 13.2.2 域名解析 13.2.3 逆向域名解析 13.2.4 域名解析的效率 13.3小结 习题 第14章 远程登录Telnet和Rlogin 14.1 为什么要引入远程登录? 14.2 TELNET协议 14.2.1 Telnet工作原理 14.2.2 网络虚终端 14.2.3 Telnet选项 14.3 Rlogin 14.4 小结 习题 第15章 文件传输与访问 15.1 FTP:文件传输协议 15.1.1 FTP特点 15.1.2 FTP工作原理 15.1.3 FTP连接建立 15.1.4 FTP访问控制 15.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15.3 NFS:网络文件系统 15.4 小结 习题 第16章 电子邮件 16.1 电子邮件系统体系结构 16.1.1 ISO/OSI电子邮件系统 16.1.2 TCP/IP电子邮件系统 16.2 TCP/IP电子邮件地址 16.3 TCP/IP电子邮件标准 16.3.1 TCP/IP电子邮件格式 16.3.2 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 16.3.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6.4 邮箱访问 16.5 小结 习题 第17章 万维网 17.1 Web页面浏览 17.1.1 浏览器和服务器 17.1.2 HTTP 17.1.3 HTML语言 17.2 交互式动态页面 17.2.1 CGI 17.2.2 Java 17.2.3 ASP 17.3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8章 网络管理 18.1 互连网管理 18.2 SNMP网管体系 18.2.1 管理员/代理模型 18.2.2 MIB:管理信息库 18.2.3 ASN.1 18.2.4 SNMP 18.3 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安全 19.1 基本概念 19.2 网络安全攻击 19.3 安全策略 19.4 安全机制 19.4.1 加密 19.4.2 鉴别 19.4.3 数字签名 19.5 防火墙 19.5.1 包过滤 19.5.2 应用级网关 19.6 小结 习题 第20章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20.1 新型网络应用技术 20.2 宽带网络技术 20.3 无线接入技术 20.4 统一网络技术 20.5 网络安全技术 20.6 主动网络技术 20.7 小结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