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设计与规范

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设计过程,涉及材料学、表面处理、加工方法、力学、可靠性、振动噪声、动力学、静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弥补资深工程师知识结构的不全面和年轻工程师的经验不足。

第一章标准件设计准则

1.1 优选器件准则;1.2 标准件种类最少准则;1.3 非标件慎用准则;1.4 相同装配相同标准件准则;1.5 腐蚀环境材料同质准则;1.6 外部螺钉特征一致准则;1.7 明显差异或完全相同准则;

第二章:薄板件设计准则

2.1 薄板翻边准则;2.2 薄板零件禁攻丝准则;2.3 薄板件判定标准;2.4 形状简单准则;2.5 节省材料准则;2.6 足够强度刚度准则;2.7 避免粘刀准则;2.8 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2.9平缓弯曲准则;2.10 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2.11 槽孔边不弯曲准则;2.12 复杂结构组合制造准则;2.13 避免直线贯通准则;2.14 压槽连通排列准则;2.15 空间压槽准则;2.16 局部松弛准则;

第三章:防腐蚀设计准则

3.1 避免大面积叠焊准则;3.2 避免间隙腐蚀准则;3.3 避免局部微观腐蚀环境准则;3.4 防止流体通道淤积原则;3.5 避免大温度和浓度梯度差准则;3.6 防止高速流体准则;3.7 腐蚀裕度准则;3.8 最小比表面积准则;3.9 便利后继措施准则;3.10 良好力学状态准则;

第四章:公差设计准则

4.1 关键配合尺寸的加工要求明确准则;4.2 同一道工序准则;4.3 减少刚体转动位移准则;4.4 避免双重配合准则;4.5 最小公称尺寸准则;4.6 避免累积误差准则;4.7 形状简单准则;4.8 最小尺寸数量准则;4.9 采用弹性元件准则;4.10采用调节元件准则;

第五章:焊接件设计准则

5.1几何连续性原则;5.2避免焊缝重叠;5.3焊缝根部优先受压;5.4避免铆接式结构;5.5避免尖角;5.6便于焊接前后的处理操作和检测准则;5.7对接焊缝强度大及动载荷设计准则;5.8焊接区柔性准则;5.9最少的焊接;5.10材料的可焊性,碳钢中的碳含量;5.11前处理、后处理工艺;5.12焊缝受载形式利于焊接工艺准则;

第六章:可靠性设计准则

6.1冗余法则;6.2零流准则;6.3可靠的工作原理准则;6.4裕度准则;6.5安全阀准则;6.6简单准则;

第七章:力学原理设计准则

7.1强度计算和试验准则;7.2均匀受载准则;7.3力流路径最短准则;7.4减低缺口效应准则;7.5变形协调准则;7.6等强度准则;7.7附加力自平衡准则;7.8空心截面准则;7.9受扭截面凸形封闭准则;7.10最佳着力点准则;7.11受冲击载荷结构柔性准则;7.12避免长压杆失稳准则;7.13热变形自由准则;

第八章:便于切削设计准则

8.1便于退刀准则;8.2最小加工量准则;8.3可靠夹紧准则;8.4一次夹紧成形准则;8.5便利切削准则;8.6减少缺口效应准则;8.7避免斜面开孔准则;8.8贯通空优先准则;8.9孔周边条件相近准则;

第九章:热应力设计准则

9.1问题点明确准则;9.2知识点明确准则;9.3减法结构准则;9.4加法结构准则;9.5方向调节原则;9.6消除温度差准则;9.7自由膨胀准则;9.8柔性准则;

第十章:塑胶件设计准则

10.1零件配合无变形过应力准则;10.2避免翘曲准则;10.3细长筋受拉准则;10.4避免内切准则;10.5避免尖锐棱角准则;10.6铸塑构件避免局部材料堆积;10.7避免局部表面倒塌准则;10.8避免公差精度准则;10.9非各向同性准则;10.10粘合面剪切力原则;10.11螺栓带衬板准则;10.12最小壁厚准则;10.1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

第十一章:系统要求设计准则

11.1结构布局重心居中准则;11.2兼顾产品系列准则;11.3销售价格和预期成本;11.4年度、月度批量;11.5销售卖点预设计准则;11.6配套人员技能与公司薪酬匹配准则;11.7同类产品缺陷清晰准则;11.8用户环境明确准则;11.9隐含环境条件明确准则;11.10环境条件变化率明确准则;11.11环境材料匹配准则;11.12非传动机构优先准则;11.13复杂结构功能分解准则;11.14功能合并准则;11.15等强度准则;11.16裸露边角倒角准则;11.17设计公差与加工公差能力匹配准则;11.18系统接地安全设计准则;11.19整机包装要求;11.20整机运输要求;11.21整机安装要求;11.22配件的现场配套准则;11.23整机的维修级别定义准则;11.24维修工具、维修设备明确准则;11.25量化指标考核准则;11.26部件的维修级别准则;11.27建立企业优选器件清单;11.28接口规格一致准则;11.29接口规格不一致准则;11.30螺纹螺母同材质准则;

第十二章:运动部件设计准则

12.1可活动部件预防准则;12.2运动部件防护和标识准则;12.3运动部件磨损储存腐蚀SFC分析准则;12.4磨损后的运动部件安全设计准则;12.5最大活动范围受控准则;12.6运动部件装配专用工装夹具准则;

第十三章:轴支撑设计准则

13.1轴向静定准则;13.2固定轴承轴向能双向受力准则;13.3固定轴承四面定位准则;13.4松弛轴承至少一圈定位准则;13.5受变载轴承圈固定准则;13.6可分离轴承的配合固定准则;13.7可分离轴承的调隙准则;13.8便利安装拆装准则;13.9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不混用准则;13.10保障轴向定位可靠准则;13.11过渡配合准则;13.12避免双重配合准则;

第十四章:铸件设计准则

14.1最小壁厚准则;14.2筋长方向柔性准则;14.3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14.4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14.5便利模具制作准则;14.6脱模方便准则;14.7流动畅通准则;14.8便于排气准则;14.9清除表皮方便准则;14.10便于切削加工准则;

第十五章:便于装配设计准则

15.1预留装配活动空间准则;15.2防呆设计;15.3一道工序只操作一个活动零件准则;15.4装配累积误差受控准则;15.5密封圈装配过程光滑过渡准则;15.6清洗烘干排液便利准则;15.7加工过程表面要求;15.8标准工具准则;15.9便于运送的原则;15.10便于方位识别的准则;

第十六章:工艺设计准则

16.1 螺钉的扭矩扭力要求;16.2 内孔后处理准则;16.3 重要安装面受保护准则;16.4 精密零件包装强化要求准则;16.5 模具件外观判定;16.6 工装辅助装配设计准则;16.7 加螺纹胶防松措施;16.8 易掉细小物件固定准则;16.9 可更换件方便拆装准则;16.10 开关防误操作准则;16.11重零部件组装中先支撑准则;16.12相近组件中明显区分部件准则;16.13磁环导线固定准则;16.14无用接插件脚热熔胶热封准则;16.15走线孔内护线套准则;16.16光源处无漏光遮光准则;16.17两插件之间最短距离;16.18其它;

第十七章:线材和接插件设计准则

17.1线材型号定义对称准则;17.2线材接插件插拔强度准则;17.3线材有物料编号版本控制准则;17.4PCB板接插件差异化准则;17.5插头插座锁定准则;17.6插拔无阻碍准则;17.7走线无干扰准则;

第十八章:整机外观设计准则

15.1手压外壳检测方法;15.2无锐边和毛刺准则;15.3操作运输无脱落准则;15.4外壳开口设计准则;

时间地点:每季度安排一场培训,每一场安排2天时间培训,可以随时联系报名参加,也可为企业定制内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技术匠心·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