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Konva 实现Web PPT 编辑器(二)

动画系统

        为了实现演示中复杂的动画效果,使用 Animation 类统一管理;切换动画通过 css animation 实现,并且是应用在 konvajs-content 上,动画则通过 gsap 实现,应用在 Konva.Node 上,实现思路如下:

/**
 * 动画相关实现
 *  1. 切换动画通过 css animation 实现
 *      1.1 应用在 konvajs-content 上
 *      1.2 对于 animation 来说,动画就是个类名,通过 style 来设置动画
 *      1.3 动画结束后,需要移除动画类名,通过 style.animation = '' 实现
 *      1.4 动画应用是通过 Layer.setAttrs 记录状态,在预览时,动态添加即可
 *
 *  2. 元素动画则通过 gsap 库实现,应用在 Konva.Node 上
 *      2.1 这里的动画其实是一个时间线,从某个节点状态运行到另一个节点状态
 *      2.2 官网: https://gsap.com/docs/v3/
 *      2.3 官网上提供了很多动画,这里只使用 gsap 的 timeline 来实现动画
 *      2.4 同样需要记录 动画状态,在预览时,通过动画状态来应用动画;
 *
 *  3. 切换应用动画的流程:
 *      3.1 调用 setAnimation 给当前layer标记动画属性;
 *      3.2 在预览时 调用 applyAnimation 应用动画;
 *      3.3 动画结束后,调用clearTimeOut清除动画
 *      3.4 如果是应用全部动画的话,通过 global 标识,每次新增幻灯片,都判断有没有全局动画,如果有,则应用全局动画
 */

        应用到实例上效果如下:

        经过研究探讨,发现原生的 Konva.Tween 难以满足应用中复杂的强调、入场、退场动画,对节点的属性控制、播放节点控制能力较弱,而Konva.Animation 则是通过request Animation实现的动画,对时间的控制不够精确,整个属性过渡的效果需要自行实现,因此,决定采用 gsap 动画实现。gasp 官网​​​​​​​ 具体的API我就不介绍了哈,大家自行前往官网查看,我就举个例子说明项目中的应用:

const timeline = gsap.timeline();
timeline.pause();

// 淡入
[KonvaAnimationMap.fadeIn]: () => {
  const tween = gsap.fromTo(
    node,
    {
      opacity: 0,
      scaleX: 0,
      scaleY: 0,
      x: node.x() + node.width() / 2,
      y: node.y() + node.height() / 2,
    },
    {
      opacity: 1,
      scaleX: 1,
      scaleY: 1,
      x: node.x(),
      y: node.y(),
      onComplete,
    }
  );

  timeline.add(tween);
  return timeline;
}

        这里只是创建了补间动画及时间轴,并且默认是暂停状态,因为幻灯片中的元素动画应用是有’单击时‘、’上个动画同时‘、’上个动画结束‘,因此,将动画对象返回,根据合适的时机进行执行是最合适的(这里仅是对动画进行应用展示哈,后续的如何在预览时,根据时机播放,我们放在预览中说明

对齐辅助线

        我们参考官网的实现案例:How to snap canvas shape to other shapes,通过监听 dragmove dragend 来实现对齐辅助线:

        大致思路就是取拖动的六条线坐标,与当前画布节点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满足条件的节点,绘制直线即可,konva中的宽高在缩放后是不会改变的,因此,需要取其缩放比例,手动计算实际的宽高:

  // 元素真实的宽高与缩放比例也有关系
  const node = e.target;
  const scaleX = node.scaleX() || 1;
  const scaleY = node.scaleY() || 1;
  const x = node.x();
  const y = node.y();
  const width = node.width() * scaleX;
  const height = node.height() * scaleY;

 

        而磁吸效果实现的核心,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修正节点位置:

单选、多选、框选

        单选通过监听 group.click 事件实现,多选就是用户按住 Ctrl Shift 键的时候,不清空之前的形变节点即可。

 // 左键选中元素
  if (e.evt.button === 0) {
    const layer = draw.getLayer();
    if (!layer) return;

    const group = e.target.parent!;

    const { shiftKey, ctrlKey } = e.evt;

    // 是否多选
    if (shiftKey || ctrlKey) {
      // 标记激活状态
      group.setAttr("selected", true);

      groupMultiple(e, draw);
      return;
    }

    // 清空所有的形变 包括取消选中节点属性
    draw.clearTransformer({ selected: true });

    // 标记激活状态
    group.setAttr("selected", true);

    // 为当前节点创建形变节点
    groupTransformer(draw, group);
  }

通过创建的 Konva.Transformer ,会自动识别宽高尺寸,旋转角度等,不需要我们处理:

 

        框选实现,则通过监听鼠标 mousedown mousemove mouseup 事件,绘制合适的选区,计算位置关系,得出被框选的元素:

// mousedown

//   记录初始位置
const ssx = e.evt.offsetX;
const ssy = e.evt.offsetY;
stage.setAttrs({
  selecting: true,
  ssx, // stage start x
  ssy, // stage start y
});
const selectBoxCss = ".konva-root-container-frame_selected";
const selectBox = root.querySelector(selectBoxCss) as HTMLDivElement;
selectBox.style.left = ssx + "px";
selectBox.style.top = ssy + "px";
// mousemove

// 解析位置
const { offsetX, offsetY } = e.evt;
//   计算偏移量
const dx = offsetX - ssx;
const dy = offsetY - ssy;

const selectBoxCss = ".konva-root-container-frame_selected";
const selectBox = root.querySelector(selectBoxCss) as HTMLDivElement;

if (dx > 0) selectBox.style.width = dx + "px";
else {
  // 如果小于 0 则反向框选,需要修改 left width
  selectBox.style.left = offsetX + "px";
  selectBox.style.width = Math.abs(dx) + "px";
}

if (dy > 0) selectBox.style.height = dy + "px";
else {
  selectBox.style.top = offsetY + "px";
  selectBox.style.height = Math.abs(dy) + "px";
}
// mouseup 
stage.setAttrs({
  selecting: null,
  ssx: null,
  ssy: null,
});

const selectBoxCss = ".konva-root-container-frame_selected";
const selectBox = root.querySelector(selectBoxCss) as HTMLDivElement;
selectBox.style.top = "0px";
selectBox.style.left = "0px";
selectBox.style.width = "0";
selectBox.style.height = "0";

         框选中判断节点是否被选中实现如下,则直接使用 Konva.Util.haveIntersection 工具函数即可:

/**
 * 判断节点是否在范围内
 * @param node 传入需要判断的Konva节点
 * @param range 传入范围 {x,y,width,height}
 */
export function haveInterSection(
  node: Konva.Node,
  range: { x: number; y: number; width: number; height: number }
) {
  return Konva.Util.haveIntersection(
    { x: node.x(), y: node.y(), width: node.width(), height: node.height() },
    range
  );
}

// mouseup 判断节点是否选中

layer.find(".konva-base-group").filter((node) => {
      const range = { x: left, y: top, width, height };
      const isIntersection = haveInterSection(node, range);
      if (isIntersection) {
        // 给节点添加selected状态
        node.setAttrs({ selected: true });
        // 选中节点
        groupTransformer(draw, node);
      }
    });

拓展konva类型

图片

        图片的处理上篇已经讲述过实现原理了哈,这里不再赘述;

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实现的方案是Konva.Image 实现的,因为Image的image属性支持类型如下,可参考官网案例:How to display video on Canvas

表格

        表格实现是基于Konva自定义图形,通过定义形状绘制方法与事件响应范围来实现:

// table - 表格
  public Table(payload: IKonvaTableConfig & Konva.ShapeConfig) {
    const group = this.getGroup(payload);
    const data = [
      ["Name", "Age", "Gender"],
      ["Alice", 25, "Female"],
      ["Bob", 30, "Male"],
      ["Charlie", 35, "Male"],
      ["Diana", 28, "Female"],
    ];
    const columnWidths = [100, 100, 100]; // 列宽
    const rowHeight = 30; // 行高
    const width = 300;
    const height = 150;

    // 自定义表格
    var table = new Konva.Shape({
      ...payload,
      width,
      height,
      fill: "#fff",
      stroke: "#000",
      /**
       * 定义绘制方法 数据属性放置在 attrs 上,调用 render 即可重新渲染
       * @param ctx
       * @param shape
       */
      sceneFunc: (ctx, shape) => {
        ctx.beginPath();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for (let j = 0; j < data[i].length; j++) {
            const cellX = 100 * j;
            const cellY = i * rowHeight;
            const cellWidth = columnWidths[j];
            const cellHeight = rowHeight;

            // 绘制单元格边框 - 奇偶行实现斑马纹
            ctx.fillStyle = i % 2 ? "#fafafa" : "#fff";
            if (i === 0) ctx.fillStyle = "rgba(0,0,0,0.2)";
            ctx.fillRect(cellX, cellY, cellWidth, cellHeight);

            // 是否启用边框
            ctx.strokeRect(cellX, cellY, cellWidth, cellHeight);

            // 绘制单元格内容;
            ctx.fillStyle = "#000"; // 设置文本颜色为黑色
            ctx.font = "14px Arial"; // 设置字体样式
            ctx.fillText(data[i][j].toString(), cellX + 5, cellY + 20); // 绘制文本内容
          }
        }

        ctx.fillStrokeShape(shape); // (!) Konva specific method, it is very important
      },
      // 绘制事件响应区域
      hitFunc: function (ctx, shape) {
        ctx.beginPath();
        ctx.rect(0, 0, width, height);
        ctx.closePath();
        ctx.fillStrokeShape(shape);
      },
    });

    // 处理事件 - 双击进行数据编辑
    group.on("dblclick", () => {
      console.log("table dblclick");
    });

    group.add(table);
    this.overwriteGraph(group);
    return group;
  }

表格的更新,通过自定义属性,记录初始数据,动态生成table,确认后再转为 shape 的属性:

统计图

        本应用使用的统计图较为简单,就不引入其他库了,手动绘制实现,还是通过 Konva.Shaph 自定义图形哈,具体的绘制过程就不展示了,就是基础的canvas绘图能力。

文本

        文本这里的处理有一个难点哈,也是前期的一个坑,现在来填一下,在我们最初设计的时候,文本是跟随group一起移动的对吧,但是缩放也会跟着缩放!如下:

        但是,WPS 的效果可不是这样的哦:

        因此,实现文本自适应是最重要的!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都没有好的办法处理,都说需要动态设置文本的缩放比例,太过复杂! 既然是缩放过程中文本被迫缩放了,那么,不让他跟随缩放不就完了嘛

        大家要理解这里面的层级关系哈:外层 Group 负责draggable,Rect 负责缩放,文本才能自适应.

公式

        公式的实现比较难,大家有什么好的库推荐下,这里使用的是 mathlive,很多的插件,都是提供 latex 编辑器,然后提供预览功能,其实这样是非常难用的,我们无法直观的查看及编辑公式内容;而 mathlive 则能够直接提供直观的公式编辑页面:

mathLive功能演示:

        但是目前没有比较完善的文章将mathlive的使用、导出等功能进行讲解,只能自我摸索,边看文档边实践;同时,本文也不重点关注这块,如果感兴趣,后期可以出一篇文章讲解mathlive 的使用哈,我只重点讲述遇到的难点:

隐藏菜单、键盘:

        我是不使用默认的功能哈,公式的插入手动实现,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使用默认功能。

/** 隐藏公示栏的菜单及键盘按钮 **/
@media not (pointer: coarse) {
    math-field::part(virtual-keyboard-toggle) {
        display: none;
    }

    math-field::part(menu-toggle) {
        display: none;
    }
}

引入样式文件:

转成 html:

        这里是为了转图片做准备的哈

 const html= convertLatexToMarkup(mfe.value);

转图片:

        这里使用的库是mathlive官网使用的:html-to-image :

toPng(div).then(function (dataUrl) {
      /* do something */
      console.log(dataUrl);
    });

插入公式:

        官网给我们提供了 command 命令,可以执行一些常用的操作,比例插入,撤销重做等。同时,还提供了所有 LaTex command,将常见的公式也封装了,只需要执行响应的命令,就可以插入公式:

        比如现在要插入(根号3):

mfe.executeCommand("insert", "\\sqrt{3}");

 

注意:一定是 \ 转义一次哈,不然得到的可就不是 根号3 而是字符串了

 

效果如下:

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的实现,大家可以参考官网给出的案例,在大型应用中,如果直接使用 toJSON 保存历史记录的话,会丢失很多关键信息,例如事件、过滤器等,因此我们不适用json保存。

        看了官网的案例,是通过保存整个stage,然后撤销重做时,重新进行事件绑定,这种方案在我们的应用中,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封装了group ,为group 添加了这么多事件,如果都重写,那工作量可多了。

       【解决方案】:在图层管理中,缓存的是layer数据,layer是可以直接进行赋值操作,事件也不会丢失,因此,采用layer进行历史记录缓存。

  // undo 栈
  private undoStack: Konva.Layer[] = [];
  // redo 栈
  private redoStack: Konva.Layer[] = [];
  // 最大历史记录数
  private maxRecordCount = maxRecordCount;
  /** 添加记录 */
  public patchHistory() {
    const layer = this.draw.getLayer()?.clone()!;
    // 当前图层的JSON串 - 不直接使用 toJSON(),避免后续修改
    const layerJson = JSON.stringify(layer?.toObject());

    // 被添加图层与最后缓存的记录是否一致
    const lastLayer = this.undoStack[this.undoStack.length - 1];
    const lastLayerJson = JSON.stringify(lastLayer?.toObject());

    if (layerJson === lastLayerJson) return console.error("记录已存在");

    layer.find("Transformer").forEach((tr) => tr.destroy());

    // 不然直接添加到 undoStack
    console.log("patchHistory");
    this.undoStack.push(layer);

    // 如果记录数大于 maxRecordCount,则删除最前的记录
    while (this.undoStack.length > this.maxRecordCount) this.undoStack.shift();
  }
  // 撤销动作
  public undo() {
    // 需要保留背景图层,因此 撤销栈不能为0
    if (this.undoStack.length <= 1) return console.log("不可撤销");

    // 获取当前图层,放到 redoStack,并删除 undoStack
    const layer = this.undoStack.pop()!;
    this.redoStack.push(layer);

    // 重新渲染图层
    this.render();
  }
  // 重做动作
  public redo() {
    if (this.redoStack.length <= 0) return console.log("不可重做");

    // 获取当前图层,放到 undoStack,并删除 redoStack
    const layer = this.redoStack.pop()!.clone();
    this.undoStack.push(layer.clone());

    // 重新渲染图层
    this.render();
  }
  /** 重新渲染图层 */
  private render() {
    // 取出上一次的图层,并添加到当前图层
    const lastLayer = this.undoStack[this.undoStack.length - 1];
    const layerClone = lastLayer.clone(); // 这里一定要 clone 避免图层引用导致的历史记录异常问题

    // 进行图层更新
    this.draw.clearLayer(); // 删除layer
    this.draw.setLayer(layerClone); // 修正 layer
    this.draw.getStage().add(layerClone);
    this.draw.render({ patchHistory: false });
  }

总结

        经过这么多天的沉淀,现在已经大体实现了幻灯片新增、删除,支持元素-矩形、箭头、文字、统计图、表格、图片多媒体、公式类型的新增删除编辑操作;实现了基本的动画系统、历史记录管理器。

        下一步将是对预览系统进行完善,并考虑预览中的动画播放问题,同时,还将提供设计功能,为整个幻灯片提供基础的配色方案及预设功能;将完善相关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 6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