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1.概论

   1.节点:
       - 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2.边:通信链路    
       - 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
       - 主干链路:路由器间的链路
   
   3.通信链路: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卫星
     传输速率:带宽(bps)
    
   4.协议: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收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5.互联网(Internet):特指Internet,起源于美国,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而这些软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7. 互连网(internet):可以通过路由器把网络互连起来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也是网络的网络;
   
   8.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9.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距离:5~50公里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个人网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范围很小,大约10米左右
       2)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public network):按照规定交纳费用的人可以使用的网络。因此也可以称为公众网。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为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10.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    
           1)速率:
                比特(bit)是指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的信息量的单位
                比特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速率的单位是bit/s kbit/s  Mbit/s  Gbit/s  
           2) 宽带:
                 两种不同含义: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it/s,即“比特每秒”、
           3)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个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是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有时也称延迟或迟延
                   网络中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不同组成:
                      1)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it) /  发送速率(bit/s)
                     
                      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信号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号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 信道在信道上传播速率(米/秒)       
                     
                      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长端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通信量
                     
                      5)时延带宽积:链路的时延宽带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长度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而是交互的。因此,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往返时间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时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为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某信道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8)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用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若令Do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则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简单公式表示D和Do之间的关系
                                                 D  = Do / 1 - U
                                              其中U是网络利用率,数值在0到1之间   
                                   

2.网络结构

   1.网络边缘:主机、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端)
   2.网络核心:有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3.接入网、物理媒体:有线或者无线通讯链路
   4.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Client/Server 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种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方式):Peer -to-Peer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上的的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TCP-IP协议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网络核心

   1.网络核心:路由器的网状网络
   2.基本问题:数据怎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 电路交换:为每个呼叫预留一条专有电路:如电话网
                  使用交换机:每一部电话都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彼此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所采用地交互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从通信资源地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地资源。
         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证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在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通信:主叫和被叫双方就能互相通电话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连接
                   
       -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1) 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分组
          2) 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送到相邻路由器,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送到目标端
          3)每段: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带宽)   
          4)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5)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
               -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节点交换机
               - 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的选择传输路径    
          缺点:
            1)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时延  
            2)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开销    
   3.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1)路由: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的的路径:路由算法
          2)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4. 数据报的工作原理:
         - 在通信之前无须建立一个连接,有数据就传输
         - 每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不一样,可能会失序)
         - 路由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                  
   5. 虚电路工作
   
   6.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处理分组过程:
         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准发出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接入网:
 1.住宅接入:modem
      将上网数据调制加载音频信号上,在电话吸纳上传输,在局端将其中数据解调出来。
    缺点:不能同时上网和打电话。   
 2.线缆网络:有线电视信号线缆双向改造,在不同频段传输不同信号的数据,数字电视和上网数据
  
 3.无线接入网络  

物理媒体 
	导引型媒体: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非导引型媒体:信号自由传播:如无线电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形成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 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数据的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问题)。 
 - 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
    1)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运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过程:
         应用进程将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PDU(protoca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应用层PDU再传到运输层,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数据报(或分组)
         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运输层
         运输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应用层
         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物理层

	1.基本概念:
	   -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传输媒体
	   -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称为物理层规程 
    
    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3.信道的几个概念: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递信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分为两大类:
          1) 基带调职: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想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任是基带信号。这个过程称为 编码。
           常用编码: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而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代表1
           
          2)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更好地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地信号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信道的极限容量: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信噪比: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号输出速率(香龙公式):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可表达为:
                C = Wlog2(1 + S/N)(bit/s)
                w为信道带宽(Hz为单位)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音功率
    
    4.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导引型传输媒体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5.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是通过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它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2)波分复用
        3)码分复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数据链路层

   1.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有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层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功能  
   3.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信道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要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生。
   4.三个基本问题:
          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帧定界的方法:
                        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
                        控制字符SOH(start of Header)放在一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另一个控制字符EOT(End of Transmission)表示帧的结束   
                         
             2)透明传输
          
             3)差错控制;
                 -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可能会变成0而0可能会变成1
                 -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
                 - 误码率与信道比有很大关系
                 -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4)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5.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主要的特点:
             1)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2)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的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以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2)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行
           
        在局域网中主要用到的标准:以太网
        
        适配器又称通信适配器或网卡重要功能:
           1)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2)对数据进行缓存
           3)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按照设备驱动软件
           4)实现以太网协议
   
       CSMA/CD协议 
      
          含义: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送碰撞
         ”碰撞检测“就是见算计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以太网: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是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缺点:它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基带信号增加了一倍。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64字节没有发送冲突,则后续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反长度小于64字节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无效的无效帧

       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以太网:
             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以太网的MAC层:
              MAC层的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48位二级制)
              802标准所说的”地址“严格的讲应当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48位MAC地址:
               IEEE802标准规定MAC地址字段采用6字节(48)或2字节(16位)这两种的一种
               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RA负责向厂家分配地址字段6个字节中的前三个字节,称为组织唯一标识符
               地址字段6字节中后三字个字节由厂家自行指派,称为唯一标识符,必须保证生成出的适配器没有重复地址。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把它丢弃。
         
         以太网交换机特点: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通常都有十几个或更多接口)
                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台主机或另一个以太网交换机相连,并且一般都是工作再全双工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并行性(能同时连通多对接口,使多对主机能同时通信)
                相互通信的主机都是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存储转发方式:把整个数据帧先缓存后再进行处理。
               
               直通方式:接收数据帧的同时立即按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决定该帧的转发接口,因而提高了帧的转发速度。
               缺点:是它不检查差错就直接将帧转发出去,因此有可能将一些无效帧转发给其他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虚拟互联网络
    将网络互连并能够互相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不同寻址方案
       2.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3.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4.不同的超时控制
       5.不同差错恢复方法
       6.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7.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8.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9.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0.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2)IP地址的编址方法:
       1.分类的IP地址:
          - 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
          - 将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 主机号在它前面的网络好所指明的网络范围内必须唯一
       2.子网的划分
       3.构成超网    

3)地址解析协议ARP作用:
      已经知道了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如何找到响应的硬件地址
         
          使用解析ARP就是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ARP作用: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解决问题 :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IP
   
 4)IP数据报的格式
     -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个部分组成
     - 首部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
     -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5)划分子网或构造超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运输层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作用:
       - 在一个主机中经常有多个应用进程同时分别和另一台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通信。
       - 这表明运输层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复用和分用
       -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需求,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即面向连接TCP和无连接UDP
    2.两种不同的运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al):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时不可靠的(只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
         TCP传送的数据单元协议是TCP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al) :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是一条不可靠信道。
         UDP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
  
    3.TCP与UDP:
        UDP:一种无连接协议
        -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 传送数据单位协议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
        - 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确认
        - 虽然UDP不提供可靠交付,但某些情况下UDP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 传送的数据协议是TCP报文段
          - 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 由于TCP要提高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许多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了很多,还要占用许多处理机资源
                 

10.应用层

  1. 特点:每个应用层协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调。 
 
  2.域名系统DNS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