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文件系统中的inode概念,包括其存储元信息的特性,以及如何查看文件的inode号。同时,文章还探讨了inode满载时如何处理,并通过实验展示了模拟情况。在日志分析部分,讲述了日志的功能、分类和优先级,以及常用分析工具。最后,文章提到了误删文件的恢复方法,重点讨论了EXT和XFS文件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策略,以及日志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inode和block

文件、扇区    

        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块(block)

         一般连续的八个扇区组成了一个块,一个块是4K,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操作系统读取硬 盘的时候,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就是一块一块的读取

inode(索引节点)

  1.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 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2. inode是存储文件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的区域。
  3.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Linux 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 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

  inode里面存的元信息

  1. 文件的字节数
  2.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3. 文件的Group ID
  4.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5. 文件的时间戳
  6. 注:不包含文件名

总结:文件存储时,文件名和文件数据是分开存储的,文件数据包含元信息和实际数据

文件名是在目录文集里的。

如何查看文件的inode号

        1. ls -i  +  文件名    例:ls -i 123.txt

        2. stat +   文件名    例:stat 123.txt

其中stat命令查看出有三个字段

  1. ctime(change time:最近改动)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时间
  2. atime(access time:最近访问)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3. mtime(modify time:最近更改)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的时间

inode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          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 区,存放inode 所包含的信息。每个inode 的大小,一般          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单个inode的大小,而是需要重点关注inode总数。inode的总数在格式          化时就给定了,执行"df-i”命令即可查看每个硬盘分区对应的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inode            数量。

 由于indo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Linux系统具备以下几种特有的现象:

 (inode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