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原因何在?

过去几十年,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大爆发,全球经济一体化让世界各国都享受到红利,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 “黄金时代”。但是,这种高速增长也许正在走向极限。随着科技红利的减弱,各国面临的资源约束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全球可能会逐步陷入新一轮的“黑铁时代”。各国内部极度内卷,外部形成对抗性集团。经济增长乏力导致更多不平等和冲突。这种文明退步的局面,与古罗马帝国衰落时期有诸多相似之处。

何以见得?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瓶颈期,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日渐减弱。过去几十年间,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红利。但是这种红利很可能正在逐步耗尽。当科技推动的生产力增长潜力趋于饱和之时,经济增长就要依靠传统要素投入,并面临递减边际收益的约束。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或者投资什么,都感觉不赚钱。

随着科技红利的消退,全球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各国面临的将是零和博弈的局面。这可能会导致各国陷入无谓的内卷竞争,争夺存在的少量增量资源,结果只会是互相消耗。与此同时,由于增长动力减弱,各国也会趋向于保护自身利益,全球化进程可能受阻。世界各国有可能从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相对封闭与对抗的状态。这种去全球化将大幅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制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这些结构性变化很可能会使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

人类文明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频繁、经济增长缓慢的状态,这应被视为历史的“常态”。近现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持续和平与高速增长的时期,可以看作一个百年难遇的“蜜月期”。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低增长、高冲突局面,在历史尺度上更为常见。我们正从异常状态回归正常态。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简单重复,却压着相同的韵脚

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康波周期中找到注脚。(有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看我上一篇的详细介绍)

美国罗斯福往事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美国经济,避免了更严重的萧条。但是,归因罗斯福个人功绩需要审慎,因为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反弹,有更深层次的科技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作为根本动力。

第一,这一时期各项电力化、自动化新技术快速成熟和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新技术如电视、汽车等也创造了大量新的消费需求。科技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二,二战前夕欧洲资本和人才大规模向美国转移,为美国提供了丰富的要素输入。战争期间,美国通过出口军火获得巨额利润。战后重建又给美国带来了大量订单。可以说,罗斯福新政的效果,与这一时期科技和国际因素激发的经济增长潜力不无关系。正是踩准了康波周期,罗斯福的政策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增长有其历史周期性,决定性因素在于科技和国际环境变化。政策制定者需要审时度势,积极抓住康波周期点,开启新的增长周期。而仅仅是踩准这种节奏就可以彻底改变国运,为美国带来半个世纪的繁荣。


煤老板的故事

说完了美国,咱们再来聊聊中国。不少人可能还记得2000年到2011年间“煤老板”这三个字所代表的份量。放到现在,可能也就只有互联网的一众大佬可以媲美了。

2000年前后,一批煤炭大亨在中国迅速发家致富,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人物。而他们炙手可热的背后,是这样一个大背景:

当时互联网泡沫刚在美国破裂,大量资金开始重新流向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同时,IT 技术进入快速革新周期,全球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增,让煤炭行业迎来难得机遇。 再加上中国加入WTO,成为吸引全球资本和技术的空白市场。在这个大周期下,中国经济出现小周期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是有周期规律的。抓住大周期,又掌握小周期转折点,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而且两个周期的上升波段完美重合、产生共振,带着中国经济一飞冲天。

而中国的这份小康波周期恰恰摸到了这批煤老板身上,随着入世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明显加大,加上欧美经济也渐渐从衰退周期重新回到康波繁荣周期的轨道上,世界资本的暖风时隔几十年又一次吹进了中国。就这样,众多发达国家纷纷把一些产业如:电子器件、通讯、计算机装配…向中国转移。于是,大大小小的工厂开始被建立,随之而来的就是配套基建的井喷和房地产的繁荣。

以上的这些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由此中国用电需求开始大幅攀升。然而经济需求永远走在基础建设之前,生产部门对于电力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年年都有缺口,而缺口年年变大。新装机的发电厂供电量根本就满足不了新增的需求。电,又在新世纪的中国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工业必需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而且相当多的煤炭品质较好。丰富的资源以及良好的性能让火电在我国拥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所以燃煤发电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经济选择。直到2015年,中国的煤炭发电量依然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

随着电力需求的暴涨,煤炭供应缺口越来越大,煤老板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只要脚下有矿,那么这里的人发财致富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偏僻的陕北农村在过去几千年里都是黄土高坡,那里的人们更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却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一夕之间改头换面,大批的贫困户卸下蛇皮袋子,换上了香奈儿;地里的庄稼汉更是背着现金去北上广买楼圈地。

是因为他们天资聪明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在不经意间站在了康波周期的波峰上。

现阶段呢?

过去30年,半导体技术进步确实遵循了摩尔定律,实现了指数级增长。但随着芯片制程逼近物理极限,这一周期可能走向终结。

目前,芯片制程已经达到 3nm 节点,此工艺对应的是硅原子间距尺度。如果继续缩小,将面临无法克服的物理障碍。从 3nm 向 2nm 的进一步演进存在极大困难。

可以说,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带动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也进入bottleneck期。摩尔定律预言的指数级增长周期可能结束。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转向更多依赖系统集成和创新应用。

总体而言,技术进步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任何技术都有其物理极限。当前期周期红利消失时,需要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来打开下一个周期。充分认识技术增长周期的规律,对相关产业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总结

当前,人类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过去30年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造就了全球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核心技术如半导体进步面临物理极限,这一超级周期可能结束。

在新的科技革命到来之前,全球很可能进入一个相对低增长的时期。各国面临的将是零和博弈,全球化合作倒退。这种去全球化和经济放缓可能持续一代人周期,内卷将成为主基调。

但是,即使在低增长时期,滤镜效应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仍有10年周期的朱格拉周期,以及3年左右的库存周期等。不同周期的叠加将继续形成复杂的经济波动。

充分认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规律,洞察不同周期的交汇点,依然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即使在低增长时期,也存在着实现逆流突围的机会。保持战略定力与敏锐洞察,才能在变局中开拓新机。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