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1)

OSI 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为什么要分层:
1.易于实现和标准化各层独立,就可以把大问题分割成多个小问题,利于实现
2.灵活性好,如果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不会影响其他层
3.分层后,用户只关心用到的应用层,其他层用户可以复用
4.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底层的功能是采取硬件来实现的,只需要知道通过底层的接口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ip地址:ipv4 ,ipv6
MAC地址 物理地址

端口号:一台主机中具体的某个进程 、
协议:tcp,http,ip,udp

TCP 编程流程

服务端(ser)

socket()
bind()
listen()
c = accept()
recv()
send()
close()
需要的头文件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arpa/inet.h>
#include<netinet/in.h>

客户端(cli)

socket()
connect()
send()
recv()
close()

tcp特点:
面向连接的(connect) 可靠的 流式服务

SYN标志:表示请求建立一个连接
ACK标志:表示确认号是否有效

三次握手

1.客户端: SYN 发送序号 i
2.服务端 :ACK 确认号 i+1,SYN发送 序号 j
3.客户端:ACK 发送 确认号j+1

listen()

已完成监听队列
未完成监听队列

c = accept() 阻塞,accept 处理的是已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关闭close()引起的
FIN 标志:表示通知对方本端要关闭连接了
四次挥手可能由于客户端先关闭或(服务器端先关闭)产生
执行close之后,不是立即关闭,而是要等待一段时间

客户端首先关闭
客户端执行close() 后,
1.客户端发送 FIN i
2.服务器端发送 ACK i+1
服务器端执行close()
3.服务器端发送 FIN j
4.客户端发送 ACK j+1

服务器端首先关闭
服务器端执行close() 后,
1.服务器端发送 FIN i
2.客户端发送 ACK i+1
客户端执行close()
3.客户端发送 FIN j
4.服务器端发送 ACK j+1

可靠性:应答确认,超时重传,乱序重排,去重
滑动窗口 流量控制

TCP粘包?
如何解决:1.设置发送的大小
2.发送数据末尾添加标志位
3.send ,recv,后,发送一个确认信息

netstat -natp 可以查看接收缓冲区和发送缓冲区的字符数量,可以查看ip和port,可以查看当前连接状态
TIME_WAIT状态存在的原因有两点:
1.可靠地终止TCP连接
2.保证让迟来的TCP报文段有足够的时间被识别并丢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