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王道图(第六章)自用笔记

本文深入探讨了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无向图、有向图、简单图和多重图,以及顶点的度、入度和出度。介绍了图的存储方法,如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此外,还讲解了图的遍历,如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以及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和构造算法,如Prim和Kruskal算法。最后,提到了有向无环图(DAG)及其在拓扑排序中的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基本概念

  1. 图的概念
    图G
    顶点集V边集E组成,记为G = (V, E),其中V(G)表示图G中顶点的有限非空集;E(G)
    表示图G中顶点之间的关系(边)集合。若V = {v1, v2, … , vn},则用 |V| 表示图G中顶点的个
    数,也称
    图G的阶==,E = {(u, v) | uÎV, vÎV},用 |E| 表示图G中边的条数。
    注意:线性表可以是空表,树可以是空树,但图不可以是空,即V一定是非空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无向图、有向图
    若E是 无向边 (简称边)的有限集合时,则图G为无向图。边是顶点的无序对,记为 (v, w)或(w, v)因为(v, w) = (w, v),其中v、w是顶点。可以说顶点w和顶点v互为邻接点。边(v, w)依附于顶点w和v,或者说边(v, w)和顶点v、w相关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G2 = (V2, E2)
    V2 = {A, B, C, D, E}
    E2 = {(A, B), (B, D), (B, E), (C, D), (C, E), (D, E)}
    若E是有向边(也称弧)的有限集合时,则图G为有向图。弧是顶点的有序对,记为<v, w>,其中v、w是顶点,v称为弧尾,w称为弧头,<v, w>称为从顶点v到顶点w的弧,也称v邻接到w,或w邻接自v, <v, w> ≠ <w, 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1 = (V1, E1)
    V1 = {A, B, C, D, E}
    E1 = {<A, B>, <A, C>, <A, D>, <A, E>, <B, A>, <B, C>, <B, E>, <C, D>}

  3. 简单图、多重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图——① 不存在重复边;② 不存在顶点到自身的边
    多重图——图G中某两个结点之间的边数多于一条,又允许顶点通过同一条边和自己关联,则G为多重图

  4. 顶点的度、入度、出度
    无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顶点-顶点的关系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路径——顶点Vp到顶点Vq,之间的一条路径是指顶点序列,Vp,Vi1,Vi2…Vim , Vq
  • 回路——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相同的路径称为回路或环
  • 简单路径——在路径序列中,顶点不重复出现的路径称为简单路径。
  • 简单回路——除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外,其余顶点不重复出现的回路称为简单回路。
  • 路径长度——路径上边的数目
  • 点到点的距离——从顶点u出发到顶点v的最短路径若存在,则此路径的长度称为从u到v的距离。若从u到v根本不存在路径,则记该距离为无穷(oo)
  • 无向图中,若从顶点v到顶点w有路径存在,则称v和w是连通
  • 有向图中,若从顶点v到顶点w和从顶点w到顶点v之间都有路径,则称这两个顶点是强连通
  1. 连通图、强连通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若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都是连通的,则称图G为连通图,否则称为非连通图
    常见考点:
    对于n个顶点的无向图G,
    若G是连通图,则最少有 n-1 条边
    若G是非连通图,则最多可能有C2 n-1条边
  • 若图中任何一对顶点都是强连通的,则称此图为强连通图
    常见考点:
    对于n个顶点的有向图G,
    若G是强连通图,则最少有 n 条边(形成回路)
  1. 研究图的局部——子图
    设有两个图G = (V, E)和G’ = (V’, E’),若V’是V的子集,且E’是E的子集,则称G’是G的子图
    若有满足V(G’) = V(G)的子图G’,则称其为G的生成子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连通分量与强连通分量
  • 无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子图必须连通,且包含尽可能多的顶点和边)称为 连通分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有向图中的极大强连通子图(子图必须强连通,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边)称为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生成树与生成森林
  • 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包含图中全部顶点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边尽可能的少,但要保持连通)
    若图中顶点数为n,则它的生成树含有n-1条边。对生成树而言,若砍去它的一条边,则会变成非连通图,若加上一条边则会形成一个回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非连通图中,连通分量的生成树构成了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边的权、带权图/网
    边的权——在一个图中,每条边都可以标上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值,该数值称为该边的权值。
    带权图/网——边上带有权值的图称为带权图,也称网。
    带权路径长度——当图是带权图时,一条路径上所有边的权值之和,称为该路径的带权路径长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几种特殊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存储

邻接矩阵法

  • 非带权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fine MaxVertexNum 100    //顶点数目最大值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      //边的权值得类型
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Vex[MaxVertexNum];    //顶点表
    EdgeType Edge[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边表
    int vexnum, arcnum;  //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 MGrap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考:如何求顶点的度、入度、出度?如何找到与一个顶点相连的边/弧?

第i个结点的出度 = 第i行的非零元素个数

第i个结点的入度 = 第i列的非零元素个数

第i个结点的度 = 第i行、第i列的非零元素个数之和

邻接矩阵法求顶点的度/出度/入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带权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fine MaxVertexNum  无穷大/int的最大值   //顶点数目最大值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      //边的权值得类型
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Vex[MaxVertexNum];    //顶点表
    EdgeType Edge[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边表
    int vexnum, arcnum;  //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 MGraph;
  • 邻接矩阵法的性能分析
  1. 空间复杂度:O(|V|2)——只和顶点数相关,和实际的边数无关
  2. 适合用于存储稠密图
  3.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可以压缩存储(只存储上三角区/下三角区)
  • 邻接矩阵法的性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邻接表(顺序+链式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fine MaxVertexNum  100   //顶点数目最大值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      //边的权值得类型
//边/弧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边/弧指向哪个结点
    struct ArcNode *next;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InfoType info;    //边权值
} ArcNode;
//顶点
typedef struct VNode {
    VertexType data;    //顶点信息
    ArcNode *first;     //第一条边/弧
} VNode, AdjList[MaxVertexNum];
//用邻接表存储的图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 arcnum;
} ALGrap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十字链表——存储有向图

  • 邻接表和邻接矩阵的弊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邻接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十字链表法性能分析
    空间复杂度:O(IVI+IEI)
    如何找到指定顶点的所有出边?——顺着绿色线路找
    如何找到指定顶点的所有入边?——顺着橙色线路找
    注意:十字链表只用于存储有向图

邻接多重表——存储无向图

  • 十字链表的弊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邻接多重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十字链表法性能分析
    空间复杂度:O(|V|+|E|)(每条边只对应一份数据)
    删除边、删除节点等操作很方便
    注意:邻接多重表只适用于存储无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基本操作

  1. Adjacent(G,x,y):判断图G是否存在边<x, y>或(x, y)。
  2. Neighbors(G,x):列出图G中与结点x邻接的边。
  3. InsertVertex(G,x):在图G中插入顶点x。
  4. DeleteVertex(G,x):从图G中删除顶点x。
  5. AddEdge(G,x,y):若无向边(x, y)或有向边<x, y>不存在,则向图G中添加该边。
  6. RemoveEdge(G,x,y):若无向边(x, y)或有向边<x, y>存在,则从图G中删除该边。
  7. FirstNeighbor(G,x):求图G中顶点x的第一个邻接点,若有则返回顶点号。若x没有邻接点或图中不存在x,则返回-1。
  8. NextNeighbor(G,x,y):假设图G中顶点y是顶点x的一个邻接点,返回除y之外顶点x的下一个邻接点的顶点号,若y是x的最后一个邻接点,则返回-1。
  9. Get_edge_value(G,x,y):获取图G中边(x, y)或<x, y>对应的权值。
  10. Set_edge_value(G,x,y,v):设置图G中边(x, y)或<x, y>对应的权值为v。
  • 邻接矩阵
    **

//返回顶点值所在对应的顶点数组G.Vex[]的下标
int LocateVex(MGraph G, VertexType e)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e == G.Vex[i]) {
            return i;
        }
    }
}

//创建图
void CreateGraph(MGraph &G) {
    cin >> G.vexnum >> G.arcnum;    //输入图的顶点个数和边数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初始化邻接矩阵
        cin >> G.Vex[i];        //输入顶点的值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G.Edge[i][j] = 0;      //初始化为0;
        }
    }
    for (int k = 0; k < G.arcnum; k++) {
        VertexType a, b;
        cin >> a >> b;      //输入边<a,b>
        int i = LocateVex(G, a);    //找对应的下标
        int j = LocateVex(G, b);
        G.Edge[i][j] = 1;
        //G.Edge[j][i] = G.Edge[i][j];      //无向图
    }
}

//判断图G是否存在边<x, y>或(x, y)
bool Adjacent(MGraph G, VertexType x, VertexType y)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if (G.Edge[LocateVex(G, x)][LocateVex(G, y)] == 1) {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输出图
void output(MGraph G)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cout << G.Vex[i] << " ";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cout << G.Edge[i][j] << " ";
        cout << endl;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邻接表
  • **
#define MaxVertexNum  100   //顶点数目最大值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      //边的权值得类型
//边/弧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边/弧指向哪个结点
    struct ArcNode *next;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InfoType info;    //边权值
} ArcNode;
//顶点
typedef struct VNode {
    VertexType data;    //顶点信息
    ArcNode *first;     //第一条边/弧
} VNode, AdjList[MaxVertexNum];
//用邻接表存储的图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 arcnum;
} ALGraph;

int LocateVex(ALGraph G, VertexType v)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v == G.vertices[i].data) {
            return i;
        }
    }
}

void CreateGraph(ALGraph &G) {
    cin >> G.vexnum >> G.arcnum;    //输入点数和边数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cin >> G.vertices[i].data;    //输入顶点值
        G.vertices[i].first = NULL;   //初始化指针指向空
    }
    for (int k = 0; k < G.arcnum; k++) {
        VertexType v1, v2;
        cin >> v1 >> v2;    //输入边<v1,v2>
        int i = LocateVex(G, v1);  //定位对应定点的下标值
        int j = LocateVex(G, v2);
        ArcNode *p1, *p2;     //头差法,详细见线性表一章
        p1 = new ArcNode();   //生成p1结点
        p1->adjvex = j;       //p1的值为v1指向的顶点v2的下标
        p1->next = G.vertices[i].first;  //p1的指针指向前一个指针指的空
        G.vertices[i].first = p1;     //前一个顶点指向p1
        //无向图时,再次插入另一个结点
        p2 = new ArcNode();
        p2->adjvex = i;
        p2->next = G.vertices[j].first;
        G.vertices[j].first = p2;
    }
}

void OutputGraph(ALGraph G) {
    ArcNode *p;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G.vertices[i].first != NULL)
            cout << i << "| " << G.vertices[i].data << "->";
        else
            cout << i << G.vertices[i].data;
        p = G.vertices[i].first;
        while (p) {
            if (p->next != NULL)
                cout << p->adjvex << "->";
            else
                cout << p->adjvex;
            p = p->next;
        }
        cout << endl;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辅助队列实现)

手算时采用辅助队列进行操作,详细见树的层序遍历动画,同时与之对应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做参考,切忌看图

与树的广度优先遍历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的广度优先遍历:
通过根节点,可以找到下一层的结点2,3,4.通过234又可以找到再下一层的结点567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从顶点1出发得到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1,2,5,6,3,7,4,8
从顶点3出发得到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3,4,6,7,8,2,1,5

算法实现

⼴度优先遍历(Breadth-First-Search, BFS)要点:

  1. 找到与⼀个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
  2. 标记哪些顶点被访问过
  3. 需要⼀个辅助队列
  • FirstNeighbor(G,x):求图G中顶点x的第⼀个邻接点,若有则返回顶点号。
    若x没有邻接点或图中不存在x,则返回-1。
  • NextNeighbor(G,x,y):假设图G中顶点y是顶点x的⼀个邻接点,返回除y之外
    顶点x的下⼀个邻接点的顶点号,若y是x的最后⼀个邻接点,则返回-1。
  • bool visited [MAX_VERTEX_NUM];//访问标记数组
    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从图中某个顶点 v 出发, 访问 v, 并置 visited[v]的值为 true, 然后将 v 进队。
  2. 只要队列不空, 则重复下述操作:
    ①队头顶点 u 出队;
    ②依次检查 u 的所有邻接点 w, 如果 visited[w]的值为 false, 则访问 w, 并置 visited[w]的值为 true, 然后将 w 进队。
    代码
    1.邻接矩阵
#include "queue"
bool visited[MaxVertexNum];//访问标记数组,默认初始化是false,恰好如此


//求图G中顶点x的第一个邻接点,若有则返回顶点号。
// 若x没有邻接点或图中不存在x,则返回-1
int FirstNeighbor(MGraph G, int v) {        //v为第一个未访问的邻接点
    for (int k = 0; k < G.vexnum; k++) {
        if (G.Edge[v][k] == 1 && !visited[k]) {       //确保k是为被访问的
            return k;
        }
    }
    return -1;
}

//假设图G中顶点y是顶点x的一个邻接点,返回除y之外
//顶点x的下一个邻接点的顶点号,若y是x的最后一个邻接点,则返回-1。
int NextNeighbor(MGraph G, int v, int w) {
    if (w >= G.vexnum - 1) {      //j越界
        return -1;
    }
    for (int k = w + 1; k < G.vexnum; k++) {  //w是v的一个邻接点,继续寻找w后面的邻接点
        if (G.Edge[v][k] == 1 && !visited[k]) {
            return k;
        }
    }
    return -1;
}

//从v开始广度优先遍历连通图
void BFS(MGraph G, int v) {
    queue<int> Q;        //定义一个队列
    cout << G.Vex[v] << " ";
    visited[v] = true;
    Q.push(v);
    while (!Q.empty()) { //队不为空
        v = Q.front();
        Q.pop();    //顶点v出队
        //依次检查v的所有邻接点w, FirstNeighbor(G,v)表示u的第一个邻接点
        //NextNeighbor(G,v,w)表示v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点,w>=0表示存在邻接点
        for (int w = FirstNeighbor(G, v); w >= 0; w = NextNeighbor(G, v, w)) {
            if (!visited[w]) {
                cout << G.Vex[w] << " ";
                visited[w] = true;
                Q.push(w);
            }
        }
    }
}
//从0开始广度优先遍历非连通图
void BFSTraverse(MGraph G)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visited[i] = false;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visited[i]) {
            BFS(G, i);       //从G.Vex[]中第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开始
        }
    }
}
//从V开始广度优先遍历非连通图
void BFS_AM(MGraph G, int v) {
    BFS(G, v);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visited[i]) {
            BFS(G, i);
        }
    }
}

2.邻接表

努力吧少年

复杂度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度优先生成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递归实现)

手算时参考邻接矩阵/邻接表利用函数调用栈实现

与树的深度优先遍历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实现

树的深度优先遍历(先根、后根):
从根节点出发,能往更深处⾛就尽量往深处⾛。每当访问⼀个结点的时候,要检查是否还有与当前结点相邻的且没有被访问过的结点,如果有的话就往下⼀层钻。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先根遍历。
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邻接矩阵手算深度优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2出发的深度遍历序列:2,1,5,6,3,4,7,8(邻接矩阵)
从1出发的深度遍历序列:1,2,6,3,4,7,8,5(邻接矩阵)
从3出发的深度遍历序列:3,4,7,6,2,1,5,8(邻接矩阵)
同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方式唯一,因此深度优先遍历序列唯一
同一个图邻接表表示方式不唯一,因此深度优先遍历序列不唯一

  • 代码
  1. 邻接矩阵
//深度优先遍历连通图
void DFS(MGraph G, int v) {
    cout << G.Vex[v] << " ";
    visited[v] = true;
    for (int w = FirstNeighbor(G, v); w >= 0; w = NextNeighbor(G, v, w)) {
        if (!visited[w]) {
            DFS(G, w);
        }
    }
}
//深度优先从0开始遍历非连通图
void DFSTraverse(MGraph G){
    for( int v=0; v<G.vexnum;v++)
        visited[v]= false;
    for(int v=0; v<G.vexnum; v++)
        if( !visited[v])
            DFS(G,v);
}

//深度优先从V开始遍历非连通图
void DFS_AM(MGraph G, int v) {
    cout << G.Vex[v] << " ";
    visited[v] = true;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if (G.Edge[v][i] != 0 && !visited[i]) {
            DFS(G, i);
        }
    }

}

2.邻接表

加油少年!!!

复杂度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优先生成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遍历和图的连通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小生成树(最小代价树)

最小生成树概念

对于⼀个带权连通⽆向图G = (V, E),⽣成树不同,每棵树的权(即树中所有边上的权值之和)也可能不同。设R为G的所有⽣成树的集合,若T为R中边的权值之和最⼩的⽣成树,则T称为G的最⼩⽣成树(Minimum-Spanning-Tree, MST)

  • 最小生成树可能有多个,但边的权值之和总是唯一且最小
  • 最小生成树的边数=顶点数–1。砍掉一条则不连通,增加一条边则会出现回路
  • 如果⼀个连通图本身就是⼀棵树,则其最⼩⽣成树就是它本身
  • 只有连通图才有⽣成树,⾮连通图只有⽣成森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im算法——对点操作

Prim 算法(普⾥姆):
从某⼀个顶点开始构建⽣成树;每次将代价最⼩的新顶点纳⼊⽣成树,直到所有顶点都纳⼊为⽌(最小生成树不唯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uct {
    VertexType adjvex;         //顶点值
    int lowcost;               //边值
} closedge[MaxVertexNum];

//普利姆(Prim)算法,从v开始生成
void MiniSpanTree_Prim(MGraph G, VertexType u) {
    int k = LocateVex(G, u);        //获取v的下标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if (j != k) {
            //初始化,除k以外,全部adjvex=u,lowcost=G.Edge[k][j](u到各个顶点(G.Vex[j])的边值)
            //此时图中不连通的顶点间边值为无穷大
            对v-u 的每一个顶点 Vj, 初始化 closedge[j]
            closedge[j] = {u, G.Edge[k][j]};
        }
    }
    closedge[k].lowcost = 0;     //初始, U={u}
    for (int j = 1; j < G.vexnum; j++) {
        //选择其余 n-1 个顶点,生成 n-1 条边(n=G.vexnum)
        int min = MaxInt;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值不为零且到G.Vex[j]的距离小于最小值
            if (closedge[j].lowcost != 0 && closedge[j].lowcost < min) {
                min = closedge[j].lowcost;        //找到最小的值
                k = j;        //将其顶点下标赋值给k
            }
        }
        VertexType u0 = closedge[k].adjvex;       //最小的一个顶点
        VertexType v0 = G.Vex[k];     //最小的另一个顶点
        cout << u0 << " " << v0 << " " << endl;
        closedge[k].lowcost = 0;   //第k下标的顶点并入u集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if (G.Edge[k][j] < closedge[j].lowcost)        //新顶点并入u 后重新选择最小边
                closedge[j] = {G.Vex[k], G.Edge[k][j]};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复杂度:O(|V|2)适合⽤于边稠密图

Kruskal(克鲁斯卡尔)算法——对边操作

图参考Prim的用例图

Kruskal 算法(克鲁斯卡尔):
每次选择⼀条权值最⼩的边,使这条边的两头连通(原本已经连通的就不选)直到所有结点都连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的实现要引入以下辅助的数据结构。
①结构体数组Edge:
存储边的信息,包括边的两个顶点信息和权值。

struct {
    VertexType Head;    //边的始点
    VertexType Tail;    //边的终点
    EdgeType lowcost;   //边上的权值
} Edge[MaxVertexNum];//应该是边的大小

(2) Vexset[i]: 标识各个顶点所属的连通分量。对每个顶点Vi属于V, 在辅助数组中存在一个相应元
素Vexset[i]表示该顶点所在的连通分量。初始时Vexset[i] = i, 表示各顶点自成一个连通分量。

//辅助数组 Vexset 的定义
int Vexset[MVNu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Edge数组需要按照权值大小排序

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辅助数组Edges 的定义
struct Edges {
    VertexType Head;    //边的始点
    VertexType Tail;    //边的终点
    EdgeType lowcost;   //边上的权值
} Edge[MaxVertexNum];//应该是边的大小

//辅助数组 Vexset 的定义
int Vexset[MaxVertexNum];

//Edge的创建在创建图时同时创建
//创建图
void CreateGraph(MGraph &G) {
    cin >> G.vexnum >> G.arcnum;    //输入图的顶点个数和边数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初始化邻接矩阵
        cin >> G.Vex[i];        //输入顶点的值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G.Edge[i][j] = MaxInt;      //初始化为无穷大;
        }
    }
    for (int k = 0; k < G.arcnum; k++) {
        VertexType a, b;
        int num;//Edge[]数组下标;
        cin >> a >> b >> num;      //输入边<a,b>
        int i = LocateVex(G, a);    //找对应的下标
        int j = LocateVex(G, b);
        G.Edge[i][j] = num;
        //同时创建Edge[],克鲁斯卡尔辅助数组
        Edge[k] = {G.Vex[i], G.Vex[j], num};//头尾权值一次赋值
        G.Edge[j][i] = G.Edge[i][j];      //无向图
    }
}

//按照权值小——大排序Edge[]数组
void MySort(Edges edges[], MGraph G) {
    for (int i = 0; i < G.arcnum - 1; i++) {
        for (int j = i+1; j < G.arcnum; j++) {
            if (edges[i].lowcost > edges[j].lowcost) {
                Edges p = edges[i];
                edges[i] = edges[j];
                edges[j] = p;
            }
        }
    }
}

void OutPut_Edge(Edges edges[], int m) {
    for (int i = 0; i < m; i++) {
        cout << edges[i].Head << " " << edges[i].Tail << " " << edges[i].lowcost << endl;
    }
}

//克鲁斯卡尔Kruskal
void MiniSpanTree_Kruskal(MGraph G) {
    //排序Edge[]数组
    MySort(Edge, G);
    //初始化Vexset数组
    for (int i = 0; i < G.arcnum; i++) {
        Vexset[i] = i;
    }
    for (int i = 0; i < G.arcnum; i++) {
        //获取头尾结点的数组下标
        int v1 = LocateVex(G, Edge[i].Head);
        int v2 = LocateVex(G, Edge[i].Tail);
        //获取Vexset数组的值以比较判断是否在同一连通分量
        int vs1 = Vexset[v1];
        int vs2 = Vexset[v2];
        if (vs1 != vs2) {
            cout << Edge[i].Head << Edge[i].Tail << endl;    //输出头尾
            //循环判断在Vexset数组中是否含有与Vs2相同的,有则改成与vs1相同的值
            for (int j = 0; j < G.arcnum; ++j) {
                if (Vexset[j] == vs2) {
                    Vexset[j] = vs1;
                }
            }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复杂度:O( |E|log2|E| )适合⽤于边稀疏图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类型

  • “G港”是个物流集散中心,经常需要往各个城市运东西,怎么运送距离最近?——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BFS算法(无权图)和Dijkstra算法(带权图、无权图)
  • 各个城市之间也需要互相往来,相互之间怎么走距离最近?——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Floyd算法(带权图、无权图)
    图例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不适用于带负权值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辅助数组
struct SDPath {
    bool S;   //判断是否求出权值
    EdgeType D;    //权值
    int path;   //记录到该点的的前驱
} SDPath[MaxVertexNum];//应该是点的大小

//迪杰斯特拉
void ShortestPath_DIJ(MGraph G, int v0) {
    int n = G.vexnum;
    //SDPath的初始化操作
    for (int v = 0; v < n; v++) {
        SDPath[v].S = false;     //初始化全为false
        SDPath[v].D = G.Edge[v0][v];  //记录V0出发到各个点的权值
        //如果有边,path为前驱v0的下标0,反之为-1;
        if (SDPath[v].D < MaxInt) {
            SDPath[v].path = v0;
        } else {
            SDPath[v].path = -1;
        }
    }

    SDPath[v0].S = true;    //v0出发,已记录权值
    SDPath[v0].D = 0;       //(v0,v0)权值为0
    int v;
    //求最短路径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min = MaxInt;
        //找到最小值并记录v,v为最小值对应的点的下标;
        for (int w = 0; w < n; ++w) {
            if (!SDPath[w].S && SDPath[w].D < min) {
                v = w;
                min = SDPath[w].D;
            }
        }
        SDPath[v].S = true; //此时的V为新求出来的点的下标
        //判断新求出来的点+以前的路径权值是否比之前的小,如果小则替换同时path为true
        for (int w = 0; w < n; w++) {
            if (!SDPath[w].S && (SDPath[v].D + G.Edge[v][w]) < SDPath[w].D) {
                SDPath[w].D = SDPath[v].D + G.Edge[v][w];
                SDPath[w].path = v;
            }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已知path[ ]可以求起到各个终点的最短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loyd算法

不能解决带有“负权回路"的图(有负权值的边组成回路),这种图有可能没有最短路径,可以解决带负权值的图
找到起点和终点,逐步在起点终点之间加点,然后判断路径权值,直至找到最短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Floyd算法
void shortestPath_Floyd(MGraph G) {
    int D[G.vexnum][G.vexnum], P[G.vexnum][G.vexnum];
    //各对结点之间初始已知路径及距离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D[i][j] = G.Edge[i][j];
            if (D[i][j] < MaxInt) {
                P[i][j] = i;
            } else {
                P[i][j] = -1;
            }
        }
    }
    for (int k = 0; k < G.vexnum; ++k) {
        for (int i = 0; i < G.vexnum; ++i) {
            for (int j = 0; j < G.vexnum; ++j) {
                //从1经k到]的一条路径更短
                if (D[i][k] + D[k][j] < D[i][j]) {
                    D[i][j] = D[i][k] + D[k][j];//更新D[i) [j J
                    P[i][j] = P[k][j];    //更改]的前驱为K
                }
            }
        }
    }
        //已知D[][]和P[][]数组求最短路径,加油少年!!!
}

有向无环图

概念

若一个有向图中不存在环,则称为有向无环图,简称DAG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G描述表达式,由表达式写出化简后的图

  • (方法一)根据表达式画出对应的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一)相同项合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方法二)
    Step 1:把各个操作数不重复地排成一排
    Step 2:标出各个运算符的生效顺序(先后顺序有点出入无所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ep 3:按顺序加入运算符,注意“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ep 4:从底向上逐层检查同层的运算符是否可以合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拓扑排序

AOV⽹

AOV⽹(Activity On Vertex NetWork,⽤顶点表示活动的⽹):
⽤DAG图(有向⽆环图)表示⼀个⼯程。顶点表示活动,有向边<Vi, Vj>表示活动Vi必须先于活动Vj进⾏
例如:做饭的顺序不能变,按照图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拓扑排序

  • 拓扑排序︰在图论中,由一个有向无环图的顶点组成的序列,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该图的一个拓扑排序:
    ①每个顶点出现且只出现一次。
    ②若顶点A在序列中排在顶点B的前面,则在图中不存在从顶点B到顶点A的路径。
    或定义为:拓扑排序是对有向无环图的顶点的一种排序,它使得若存在一条从顶点A到顶点B的路径,则在排序中顶点B出现在顶点A的后面。每个AOV网都有一个或多个拓扑排序序列。
    上图的一个拓扑排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拓扑排序的实现:
    从AOV网中选择一个没有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并输出。
    ②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和所有以它为起点的有向边。
    ③重复①和②直到当前的AOV网为空当前网中不存在无前驱的顶点为止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