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1.按轨道高度的卫星分类

GEOMEOLEOVLEO
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调制区域切换控制技术

星间链路

相控阵天线技术

跳波束技术

空口技术、跳波技
术、多波束预编码
技术、6G
优势覆盖范围广覆盖能力较强
传输延迟适中
传输延迟低、成
本低、重量轻、
组网灵活
极高分辨率
快速到达预定轨道
通信速度快
劣势

较高的延迟

轨道资源有限

卫星组网
维护复杂
覆盖范围有限
轨道环境复杂
强烈的大气阻力
寿命短、轨道环境
复杂
应用通讯、气象、
广播电视、导
弹预警、数据
中继、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 通
信中继
军事目标探测
手机通讯
对地观测、高清晰
度的图像通信、低
延时的数据传输
离地距离约 35786km2000~20000km300~2000 km 300km 以下

1.1.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GEO/IGSO (Geostationary Orbit/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

      GEO指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该位置的卫星距赤道上空约 35786km,用三颗相距地轴 120^{0}的同步卫星就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区域,实现全球通信覆盖。但分配的频带会受到卫星通频带的限制,而且由于距离远、约 500ms 的较大传输时延、信号弱、轨道资源有限,对移动通信设备要求较高。

1.2.中轨道通信卫星 MEO(Medium Orbit Earth Satellite)

        中轨道通信卫星指轨道距离地球表面 2000~20000km的通信卫星,这种卫星 4~12 小时环绕地球一周。目前的卫星通信主要采用多颗这种中轨道通信卫星组成星链,用作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补充和扩展。

1.3.低轨道通信卫星 LEO(Low Earth Orbit)

        低轨道通信卫星指距地面 300~2000 km 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其环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大约在 90 分钟。

1.4.超低轨道通信卫星VLEO(Very Low Earth Orbit)

        超低轨道通信卫星指运行在轨道高度低于 300km 以下的通信卫星。超低轨道卫星以其距离近,通信时延小,路损低,用户终端小型化等优势,提供更高分辨率、更快速度、更智能化全球覆盖的空间服务。VLEO的优势如下:

  1. 传输时延低:通信距离缩短带来的信号传输时延缩短优势,其延时可控制在 50ms 以内,与地面光纤网络的传输时延相当,尤其是可为应急救援、火情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提供近实时的数据。
  2. 通信宽带大:卫星飞行高度的降低和密集的卫星组网,可使空间覆盖的蜂窝小区大大缩小,每个卫星提供给用户的通信带宽可大大增加。
  3. 成本降低:卫星体积减小和高度降低使单颗卫星发射成本降低。
  4. 信号处理时间短:通过星上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等手段,省去地面集中数据处理环节,使信号处理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

2.国内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1, 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卫星时代。继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后在1958年12月, 美国又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斯科尔, 正式拉开美苏太空通信领域的装备竞赛,英国、法国、北约等国家和组织也陆续加入到通信卫星的研发当中 。 [1]

2.1.典型静止轨道卫星系统

2013 年12月8日 ,第五代海事卫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至今已发射4颗卫星,实现了全球覆盖。Inmarsat-5 选择了 Ka 波段频率,每颗卫星有89个固定波束和6个移动波束, 固定波速可提供下行50 Mbit/s,上行5 Mbit/s 的速 率 ,移动波速可提供下行100 Mbit/s ,上行10 Mbit/s 的速率。 第五代海事卫星系统具有高频段、高宽带、高移动性、 高稳定性、全球覆盖等特性。[1]

2.2.典型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Iridium铱星系统是由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美国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系统由66颗卫 星组成,在轨高度780 km,工作频段在L频段,铱星系统采用的是星间链路、星上处理技术。[1]

Globalstar全球星系统是由美国高通公司倡导发起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全球星系统由48颗卫星组 成 ,在轨高度为1414 km,工作频段在 L / S 频段,该系统采用了透明转发和CDMA(码分多址)技术。[1]

2.3.低轨星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SpaceX公司计划构建的Starlink星链系统初期计划发射4408颗工作在540~570km高度的卫星,其后期还将采用 335~346km的超低轨道,具有低时延和低部署成本的优势。[2]每颗卫星可提供17~23Gbit/s的下行链路总容量,工作频段为Ka / Ku 频段,采用相控阵技术和激光星间链路,使卫星具有高适应性。系统将提供1Gbit/s 速率,且网络延迟约为 25~35 ms 的宽带服务。[1]后期 Starlink 还计划将总星座规模扩增至4.2万颗卫星。[2]

OneWeb公司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计划由720颗在轨卫星和200颗备份卫星组成,卫星在轨高度约1200km,每颗卫星提供上行50 Mbit/s,下行 200Mbit/s 的接入速率。工作频段为 Ka / Ku 频段,采用小区切换和渐进俯仰技术可有效降低卫星干扰,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的宽带互联网服务。[1]截至 2021 年年底,OneWeb 已部署近 400 颗卫星,且未来计划将星座扩充至 6 372 颗卫 星,以提高中低纬度地区的覆盖密度。[2]

Kuiper计划由亚马逊公司于2019年提出。星座包括工作在590~630 km高 度的3236颗倾斜轨道卫星。[2]

“虹云”卫星通信系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五 云一车”的商业航天工程之一,研制Ka波段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计划发射156颗卫星 ,在轨高度约为1000 km,工作频段为Ka频段 ,预计接入速率可达到500Mbit/s,将采用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1]

“鸿雁”卫星通信系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 。该系统计划由300颗卫星组成,工作频段为 L / Ka 频段,以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卫星空间组网。[1]

名称负责方速率波段类型卫星颗数
第五代海事卫星(Inmarsat-5)国际海事卫星组织

固定波速下行50Mbit/s,上行5Mbit/s

移动波速下行100Mbit/s ,上行10Mbit/s

Ka波段静止轨道卫星系统4颗
铱星系统(Iridium)摩托罗拉公司L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66颗
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美 国 高 通 公 司L / S 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48 颗
星链系统(Starlink )美国SpaceX公司17~23Gbit/s的下行链路Ka / Ku 频段低轨卫星星座系统4408颗
OneWeb系统OneWeb公司上行50 Mbit/s,下行 200Mbit/sKa / Ku 频段低轨卫星星座系统720颗在轨卫星和200颗备份卫星
Kuiper计划亚马逊公司低轨卫星星座系统3236颗
“虹云”卫星通信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500Mbit/sKa波段低轨卫星星座系统156颗卫星
“鸿雁”卫星通信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L / Ka 频段低轨卫星星座系统300颗卫星

参考文献

[1]宋奕辰,徐小涛,宋文婷.国内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电信快报,2019,(08):37-41.

[2]陈全,杨磊,郭剑鸣,等.低轨巨型星座网络:组网技术与研究现状[J].通信学报,2022,43(05):177-18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