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是一种光散射现象,由印度物理学家C.V. 拉曼于1928年首次发现。拉曼散射的原理主要基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频率变化,具体如下:
-
基本原理:当单色光(通常是激光)照射到分子时,光子可以与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光子与分子之间的能量交换。大部分情况下,光子会以相同的能量散射,这种散射叫做“瑞利散射”。然而,少量的光子会与分子的振动或旋转能级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转移能量,导致散射光的频率发生改变。根据频率的改变程度,拉曼散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 斯托克斯散射:散射光的频率低于入射光的频率,分子获得了能量。
- 反斯托克斯散射:散射光的频率高于入射光的频率,分子失去了能量。
-
频率变化:拉曼散射中光子频率的变化与分子的振动模式、转动状态等物理特性有关。因此,通过分析散射光的频谱,可以获得分子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
拉曼光谱:拉曼散射产生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中的峰值对应于分子的特征振动模式,这些振动模式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特征振动模式(或称为特征模态)通常是指在振动分析中,物体或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特定振动方式或形态。这些模式由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边界条件等因素决定。
入射光产生的诱导电偶极矩
考虑: 拉曼峰离主峰(瑞利散射)的距离
Raman位移 Raman Shift(波数差)
波数差: 一厘米里有多少个波
如:532nm激光,
每个分子都有一组独特的振动,取决于其分子结构。这使每个分子都具有可识别的独特拉曼光谱。用单色激光激发分子,并记录拉曼散射光。通过拉曼光谱中的峰位置可以识别分子。
总之,光谱学揭示隐藏的分子振动。
散射光 (1)瑞利散射(弹性散射) 主导 波长不变
(2)拉曼散射(非弹性散射) 1010分之一的几率发生,波长改变,(振动态上升为虚态,虚能级)
入射光 分子 (能量留一部分给分子震动)分子振动 散射光—斯托克斯拉曼(能量变低,波长变长)---出现几率高
入射光 分子振动 (能量带走) 分子 散射光—反斯托克斯拉曼(能量变高,波长变短)
SERS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ing)的英文缩写,它是指一种特殊的拉曼散射现象,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材料表面,分子的拉曼散射光谱强度能得到非常显著的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可以反应分子的结构信息,分子结构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非常敏感反映在拉曼散射光谱中,所以拉曼光谱可用来对物质进行结构分析,而这种散射光谱的显著的增强,能使人们可以更轻易地观察和利用拉曼散射光谱。可以说,正是由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象的发现,拉曼散射光谱的应用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