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Collection集合、Iterator迭代器、泛型、数据结构)

Collection集合

集合概述

  • 集合:集合是java中提供的一种容器,可以用来存储多个引用数据类型的数据。
  • 集合和数组既然都是容器,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集合的长度是可变的。
    • 数组中存储的是同一类型的元素,集合中可以存储任意类型数据。
    • 集合存储的都是引用数据类型。如果想存储基本类型数据需要存储对应的包装类型。

单列集合常用类的继承体系

Collection:是单列集合类的根接口,用于存储一系列符合某种规则的元素,它有两个重要的子接口,分别是

  • java.util.List: List的特点是元素有序、元素可重复 ;
    • 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有java.util.ArrayListjava.util.LinkedList
  • java.util.Set: Set的特点是元素不可重复
    • 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有java.util.HashSetjava.util.LinkedHashSetjava.util.TreeSet

描述集合常用类的继承体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上面这张图只是我们常用的集合有这些,不是说就只有这些集合。

Collection 常用功能

Collection是所有单列集合的父接口,因此在Collection中定义了单列集合(List和Set)通用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操作所有的单列集合。方法如下:

  • public boolean add(E e):把给定的对象添加到当前集合中 。
  • public void clear() :清空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 public boolean remove(E e):把给定的对象在当前集合中删除。
  •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bj):判断当前集合中是否包含给定的对象。
  • public boolean 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
  • public int size():返回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 public Object[] toArray():把集合中的元素,存储到数组中

tips: 有关Collection中的方法可不止上面这些,其他方法可以自行查看API学习。

Iterator迭代器

Iterator接口

迭代的概念

迭代:即Collection集合元素的通用获取方式。在取元素之前先要判断集合中有没有元素,如果有,就把这个元素取出来,继续再判断,如果还有就再取出来。一直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全部取出。这种取出方式专业术语称为迭代。

获取迭代器对象

Collection集合提供了一个获取迭代器的方法:

  •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获取集合对应的迭代器,用来遍历集合中的元素的。

Iterator接口的常用方法

  • public E next():返回迭代的下一个元素。
  • public boolean hasNext():如果仍有元素可以迭代,则返回 true。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Collection集合对象,指定集合中元素的类型为String
        Collection<String> coll = new ArrayList<>();

        // 往集合中添加元素: public boolean add(E e)
        coll.add("小明");
        coll.add("小红");
        coll.add("小白");
        coll.add("小黑");

        // 遍历coll集合中的元素:使用Collection集合中的迭代器
        // 获取coll集合对应的迭代器
        Iterator<String> it = coll.iterator();
        // 循环使用迭代器进行判断
        while (it.hasNext()) {
            // 使用迭代器取出元素
            String next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取出来的元素:"+next);
        }

        System.out.println("源集合:"+coll);// 源集合:[小明, 小红, 小白, 小黑]
  	}
}

迭代器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一

  • 在进行集合元素获取时,如果集合中已经没有元素可以迭代了,还继续使用迭代器的next方法,将会抛出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没有集合元素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Collection<String>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小明");
            coll.add("小红");
            coll.add("小白");
            coll.add("小黑");
    
            Iterator<String> it = coll.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正确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it.next());//集合中已经没有元素可以迭代了 报异常
        }
    
  • 解决办法: 如果还需要重新迭代,那么就重新获取一个新的迭代器对象进行操作

常见问题二

在进行集合元素迭代时,如果添加或移除集合中的元素 , 将无法继续迭代 , 将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并发修改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Collection<String>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小明");
        coll.add("小红");
        coll.add("小白");
        coll.add("小黑");

        Iterator<String> it = coll.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coll.add("小刚");// 报异常
            //coll.remove(s);// 报异常
            it.remove();
        }
        System.out.println("====================="+coll);
}

迭代器的实现原理

上面的案例已经完成了Iterator遍历集合的整个过程。当遍历集合时,首先通过调用t集合的iterator()方法获得迭代器对象,然后使用hashNext()方法判断集合中是否存在下一个元素,如果存在,则调用next()方法将元素取出,否则说明已到达了集合末尾,停止遍历元素。

Iterator迭代器对象在遍历集合时,内部采用指针的方式来跟踪集合中的元素。在调用Iterator的next方法之前,迭代器的索引位于第一个元素之前,不指向任何元素,当第一次调用迭代器的next方法后,迭代器的索引会向后移动一位,指向第一个元素并将该元素返回,当再次调用next方法时,迭代器的索引会指向第二个元素并将该元素返回,依此类推,直到hasNext方法返回false,表示到达了集合的末尾,终止对元素的遍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增强for

增强for循环(也称for each循环)是JDK1.5以后出来的一个高级for循环,专门用来遍历数组和集合的。它的内部原理其实是个Iterator迭代器,所以在遍历的过程中,不能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增删操作。

格式:

for(元素的数据类型  变量 : Collection集合or数组){ 
  	//写操作代码
}

它用于遍历Collection和数组。通常只进行遍历元素,不要在遍历的过程中对集合元素进行增删操作。

tips:
增强for循环必须有被遍历的目标,目标只能是Collection或者是数组;
增强for(迭代器)仅仅作为遍历操作出现,不能对集合进行增删元素操作,否则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并发修改异常
Collection是所有单列集合的根接口,如果要对单列集合进行遍历,通用的遍历方式是迭代器遍历或增强for遍历。

泛型

泛型的概述

可以在类或方法中预知地使用未知的类型。

泛型的作用

泛型的作用是在创建对象时,将未知的类型确定具体的类型。当没有指定泛型时,默认类型为Object类型。

定义和使用含有泛型的类

定义含有泛型的类

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 类名<代表泛型的变量> {  }
代表泛型的变量: 可以是任意字母  例如: T,E...

泛型在定义的时候不具体类型,使用的时候才具体类型。在使用的时候确定泛型的具体数据类型。

class ArrayList<E>{ 
    public boolean add(E e){ }

    public E get(int index){ }
   	....
}

确定泛型具体类型

在创建对象的时候确定泛型

例如,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此时,变量E的值就是String类型,那么我们的类型就可以理解为:

class ArrayList<String>{ 
     public boolean add(String e){ }

     public String get(int index){  }
     ...
}

定义和使用含有泛型的方法

定义含有泛型的方法

定义格式:

修饰符 <代表泛型的变量>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  }

例如,

public class MyGenericMethod {	  
    public <MVP> void show(MVP mvp) {
    	System.out.println(mvp.getClass());
    }
    
    public <MVP> MVP show2(MVP mvp) {	
    	return mvp;
    }
}

确定泛型具体类型

调用方法时,确定泛型的类型

public class GenericMetho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对象
        MyGenericMethod mm = new MyGenericMethod();
        // 演示看方法提示
        mm.show("aaa");
        mm.show(123);
        mm.show(12.45);
    }
}

定义和使用含有泛型的接口

定义含有泛型的接口

定义格式:

修饰符 interface接口名<代表泛型的变量> {  }

例如,

public interface MyGenericInterface<E>{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E e);
	
	public abstract E getE();  
}

确定泛型具体类型

使用格式:

1、定义实现类时确定泛型的类型

例如

public class MyImp1 implements MyGenericInterfac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String e) {
        // 省略...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E() {
		return null;
	}
}

此时,泛型E的值就是String类型。

2、始终不确定泛型的类型,直到创建对象时,确定泛型的类型

例如

public class MyImp2<E> implements MyGenericInterfac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E e) {
       	 // 省略...
	}

	@Override
	public E getE() {
		return null;
	}
}

确定泛型:

/*
 * 使用
 */
public class GenericInterf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Imp2<String>  my = new MyImp2<String>();  
        my.add("aa");
    }
}

tips:泛型是一种未知的数据类型,定义在类上的泛型,使用类的时候会确定泛型的类型,定义在方法上的泛型,会在使用方法的时候确定泛型,定义在接口上的泛型,需要使用接口的时候确定泛型。

泛型通配符

通配符基本使用

泛型的通配符:不知道使用什么类型来接收的时候,此时可以使用?,?表示未知通配符。

此时只能接受数据,不能往该集合中存储数据。

例如: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Intger> list1 = new ArrayList<Integer>();
    getElement(list1);
    Collection<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
    getElement(list2);
}

public static void getElement(Collection<?> coll){}

//?代表可以接收任意类型
//泛型不存在继承关系 Collection<Object>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这种是错误的。

通配符高级使用----受限泛型

之前设置泛型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任意设置的,只要是类就可以设置。但是在JAVA的泛型中可以指定一个泛型的上限下限

泛型的上限

  • 格式类型名称 <? extends 类 > 对象名称
  • 意义只能接收该类型及其子类

泛型的下限

  • 格式类型名称 <? super 类 > 对象名称
  • 意义只能接收该类型及其父类型

比如:现已知Object类,String 类,Number类,Integer类,其中Number是Integer的父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Integer> list1 = new ArrayList<Integer>();
    Collection<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
    Collection<Number> list3 = new ArrayList<Number>();
    Collection<Object> list4 = new ArrayList<Object>();
    
    getElement1(list1);
    getElement1(list2);//报错
    getElement1(list3);
    getElement1(list4);//报错
  
    getElement2(list1);//报错
    getElement2(list2);//报错
    getElement2(list3);
    getElement2(list4);
  
}
// 泛型的上限:此时的泛型?,必须是Number类型或者Number类型的子类
public static void getElement1(Collection<? extends Number> coll){}
// 泛型的下限:此时的泛型?,必须是Number类型或者Number类型的父类
public static void getElement2(Collection<? super Number> coll){}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介绍

数据结构 : 其实就是存储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内容比较多,常见的数据结构:堆栈、队列、数组、链表和红黑树

常见数据结构

  • stack,又称堆栈,它是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不允许在其他任何位置进行添加、查找、删除等操作。

简单的说:采用该结构的集合,对元素的存取有如下的特点

  • 先进后出(即,存进去的元素,要在后它后面的元素依次取出后,才能取出该元素)。例如,子弹压进弹夹,先压进去的子弹在下面,后压进去的子弹在上面,当开枪时,先弹出上面的子弹,然后才能弹出下面的子弹。

  • 栈的入口、出口的都是栈的顶端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两个名词需要注意:

  • 压栈:就是存元素。即,把元素存储到栈的顶端位置,栈中已有元素依次向栈底方向移动一个位置。

  • 弹栈:就是取元素。即,把栈的顶端位置元素取出,栈中已有元素依次向栈顶方向移动一个位置。

队列

队列queue,简称队,它同堆栈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限制是仅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取出并删除。

简单的说,采用该结构的集合,对元素的存取有如下的特点:

  • 先进先出(即,存进去的元素,要在后它前面的元素依次取出后,才能取出该元素)。例如,小火车过山洞,车头先进去,车尾后进去;车头先出来,车尾后出来。
  • 队列的入口、出口各占一侧。例如,下图中的左侧为入口,右侧为出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组

  • 数组Array,是有序的元素序列,数组是在内存中开辟一段连续的空间,并在此空间存放元素。就像是一排出租屋,有100个房间,从001到100每个房间都有固定编号,通过编号就可以快速找到租房子的人。

简单的说,采用该结构的集合,对元素的存取有如下的特点:

  • 查找元素快:通过索引,可以快速访问指定位置的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增删元素慢

  • 指定索引位置增加元素:需要创建一个新数组,将指定新元素存储在指定索引位置,再把原数组元素根据索引,复制到新数组对应索引的位置。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定索引位置删除元素:需要创建一个新数组,把原数组元素根据索引,复制到新数组对应索引的位置,原数组中指定索引位置元素不复制到新数组中。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表

链表linked list,由一系列结点node(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组成,结点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生成。每个结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存储数据元素的数据域,另一个是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的指针域。我们常说的链表结构有单向链表与双向链表,那么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单向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的说,采用该结构的集合,对元素的存取有如下的特点:

  • 多个结点之间,通过地址进行连接。例如,多个人手拉手,每个人使用自己的右手拉住下个人的左手,依次类推,这样多个人就连在一起了。

  • 查找元素慢:想查找某个元素,需要通过连接的节点,依次向后查找指定元素。

  • 增删元素快:只需要修改链接下一个元素的地址值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树基本结构介绍

树具有的特点

  1. 每一个节点有零个或者多个子节点
  2. 没有父节点的节点称之为根节点,一个树最多有一个根节点。
  3. 每一个非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名词含义
节点指树中的一个元素
节点的度节点拥有的子树的个数,二叉树的度不大于2
叶子节点度为0的节点,也称之为终端结点
高度叶子结点的高度为1,叶子结点的父节点高度为2,以此类推,根节点的高度最高
根节点在第一层,以此类推
父节点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之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子节点子节点是父节点的下一层节点
兄弟节点拥有共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二叉树

如果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子节点的个数不超过2,那么该树就是一个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的特点:

  1. 左子树上所有的节点的值均小于等于他的根节点的值
  2. 右子树上所有的节点值均大于或者等于他的根节点的值
  3. 每一个子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

案例演示(20,18,23,22,17,24,19)数据的存储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遍历获取元素的时候可以按照"左中右"的顺序进行遍历;

注意:二叉查找树存在的问题:会出现"瘸子"的现象,影响查询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平衡二叉树

概述

为了避免出现"瘸子"的现象,减少树的高度,提高我们的搜素效率,又存在一种树的结构:“平衡二叉树”

规则: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左图是一棵平衡二叉树,根节点10,左右两子树的高度差是1,而右图,虽然根节点左右两子树高度差是0,但是右子树15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为2,不符合定义,所以右图不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旋转

在构建一棵平衡二叉树的过程中,当有新的节点要插入时,检查是否因插入后而破坏了树的平衡,如果是,则需要做旋转去改变树的结构。

左旋

左旋就是将节点的右支往左拉,右子节点变成父节点,并把晋升之后多余的左子节点出让给降级节点的右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旋

将节点的左支往右拉,左子节点变成了父节点,并把晋升之后多余的右子节点出让给降级节点的左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个例子,像上图是否平衡二叉树的图里面,左图在没插入前"19"节点前,该树还是平衡二叉树,但是在插入"19"后,导致了"15"的左右子树失去了"平衡",所以此时可以将"15"节点进行左旋,让"15"自身把节点出让给"17"作为"17"的左树,使得"17"节点左右子树平衡,而"15"节点没有子树,左右也平衡了。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新节点插入

由于在构建平衡二叉树的时候,当有新节点插入时,都会判断插入后时候平衡,这说明了插入新节点前,都是平衡的,也即高度差绝对值不会超过1。当新节点插入后,有可能会有导致树不平衡,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调整,而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有4种,分别称作左左,左右,右左,右右

左左:只需要做一次右旋就变成了平衡二叉树。
右右:只需要做一次左旋就变成了平衡二叉树。
左右:先做一次分支的左旋,再做一次树的右旋,才能变成平衡二叉树。
右左:先做一次分支的右旋,再做一次数的左旋,才能变成平衡二叉树。
  • 左左

左左:只需要做一次右旋就变成了平衡二叉树。

左左即为在原来平衡的二叉树上,在节点的左子树的左子树下,有新节点插入,导致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为2,如下即为"10"节点的左子树"7",的左子树"4",插入了节点"5"或"3"导致失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左调整其实比较简单,只需要对节点进行右旋即可,如下图,对节点"10"进行右旋。

  • 左右

左右:先做一次分支的左旋,再做一次树的右旋,才能变成平衡二叉树。

左右即为在原来平衡的二叉树上,在节点的左子树的右子树下,有新节点插入,导致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为2,如上即为"11"节点的左子树"7",的右子树"9",插入了节点"10"或"8"导致失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右的调整就不能像左左一样,进行一次旋转就完成调整。我们不妨先试着让左右像左左一样对"11"节点进行右旋,结果如下图,右图的二叉树依然不平衡,而右图就是右左,即左右跟右左互为镜像,左左跟右右也互为镜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右这种情况,进行一次旋转是不能满足条件的,正确的调整方式是,将左右进行第一次旋转,将左右先调整成左左,然后再对左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二叉树平衡。即先对上图的节点"7"进行左旋,使得二叉树变成了左左,之后再对"11"节点进行右旋,此时二叉树就调整完成,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左

右左:先做一次分支的右旋,再做一次数的左旋,才能变成平衡二叉树。

右左即为在原来平衡的二叉树上,在节点的右子树的左子树下,有新节点插入,导致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为2,如上即为"11"节点的右子树"15",的左子树"13",插入了节点"12"或"14"导致失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左跟左右其实互为镜像,所以调整过程就反过来,先对节点"15"进行右旋,使得二叉树变成右右,之后再对"11"节点进行左旋,此时二叉树就调整完成,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右

右右:只需要做一次左旋就变成了平衡二叉树。

右右即为在原来平衡的二叉树上,在节点的右子树的右子树下,有新节点插入,导致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为2,如下即为"11"节点的右子树"13",的左子树"15",插入了节点"14"或"19"导致失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右只需对节点进行一次左旋即可调整平衡,如下图,对"11"节点进行左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黑树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是计算机科学中用到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在1972年由Rudolf Bayer发明的,当时被称之为平衡二叉B树,后来,在1978年被Leoj.Guibas和Robert Sedgewick修改为如今的"红黑树"。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红黑树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可以是红或者黑;红黑树不是高度平衡的,它的平衡是通过"红黑树的特性"进行实现的;

  • 红黑树的特性
    1.每一个节点或是红色的,或者是黑色的
    2.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3.每个叶节点(Nil)是黑色的;(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子节点或者父节点,则该节点相应的指针属性值为Nil,这些Nil视为叶节点)
    4.如果某一个节点是红色,那么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不能出现两个红色节点相连的情况)
    5.对每一个节点,从该节点到其所有后代叶节点的简单路径上,均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进行元素插入的时候,和之前一样; 每一次插入完毕以后,使用黑色规则进行校验,如果不满足红黑规则,就需要通过变色,左旋和右旋来调整树,使其满足红黑规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