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多表和事务)

DCL创建用户,给用户授权,撤销授权

现在默认使用的都是root用户,超级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但是,公司里面的数据库服务器上面可能同时运行着很多个项目的数据库。所以,应该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建立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来管理和维护数据库。

创建用户

CREATE USER '用户名'@'主机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关键字说明:

1.`用户名`:将创建的用户名
2.`主机名`:指定该用户在哪个主机上可以登陆,如果是本地用户可用localhost,如果想让该用户可以从任意远程主机登陆,可以使用通配符%
3.`密码`:该用户的登陆密码,密码可以为空,如果为空则该用户可以不需要密码登陆服务器

具体操作:

-- user1用户只能在localhost这个IP登录mysql服务器
CREATE USER 'user1'@'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
-- user2用户可以在任何电脑上登录mysql服务器
CREATE USER 'user2'@'%' IDENTIFIED BY '123';

授权用户

用户创建之后,基本没什么权限!需要给用户授权

授权格式

GRANT 权限1, 权限2... ON 数据库名.表名 TO '用户名'@'主机名';

关键字说明:

1.`GRANT` 授权关键字
2.授予用户的权限,如`SELECT``INSERT``UPDATE`等。如果要授予所的权限则使用`ALL`
3.`数据库名.表名`:该用户可以操作哪个数据库的哪些表。如果要授予该用户对所有数据库和表的相应操作权限则可用*表示,如`*.*`
4.`'用户名'@'主机名'`: 给哪个用户授权

具体操作:
1.给user1用户分配对test这个数据库操作的权限

GRANT CREATE,ALTER,DROP,INSERT,UPDATE,DELETE,SELECT ON test.* TO 'user1'@'localhost';

2.给user2用户分配对所有数据库操作的权限

GRANT ALL ON *.* TO 'user2'@'%';

撤销授权

REVOKE 权限1, 权限2... ON 数据库名.表名 FROM '用户名'@'主机名';

具体操作:

  • 撤销user1用户对test操作的权限

    REVOKE ALL ON test.* FROM 'user1'@'localhost';
    

查看权限

SHOW GRANTS FOR '用户名'@'主机名';

具体操作:

  • 查看user1用户的权限

    SHOW GRANTS FOR 'user1'@'localhost';
    

DCL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密码

删除用户

DROP USER '用户名'@'主机名';

具体操作:

  • 删除user2
     DROP USER 'user2'@'%';
    

修改管理员密码

注意:需要在未登陆MySQL的情况下操作。

mysqladmin -uroot -p密码 password 新密码  -- 新密码不需要加上引号

具体操作:

mysqladmin -uroot -p password 123456
输入老密码

修改普通用户密码

注意:需要登陆MySQL的情况下操作。

set password for '用户名'@'主机名' = password('新密码');

具体操作:

set password for 'user1'@'localhost' = password('666666');

数据库备份(重要)

备份的应用场景:
在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就有可能产生数据故障。比如发生意外停机或存储介质损坏。这时,如果没有采取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手段与措施,就会导致数据的丢失,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与估量的。

DOS命令行方式备份与还原

备份格式

注意:这个操作不用登录

在DOS命令行:mysqldump -u用户名 -p密码 数据库 > 文件的路径

还原格式

注意:还原的时候需要先登录MySQL,并选中对应的数据库

SOURCE 导入文件的路径

具体操作

  • 备份test数据库中的数据
mysqldump -uroot -proot test > C:\work\code\bak.sql

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和数据都会导出成SQL语句

  • 还原test数据库中的数据

    • 删除test数据库中的所有表

    • 登录MySQL

    mysql -uroot -proot
    
    • 选中数据库
    use test;
    select database();
    
    • 使用SOURCE命令还原数据
    source C:\work\dev\code\bak.sql
    

图形化界面备份与还原

  • 备份test数据库中的数据
    选中数据库,右键 ”备份/导出”,指定导出路径,保存成.sql文件即可。
  • 包含创建数据库的语句
  • 还原test数据库中的数据
    • 删除test数据库
    • 数据库列表区域右键“执行SQL脚本”, 指定要执行的SQL文件,执行即可

数据库的三大范式

什么是范式

范式是指:设计数据库表的规则(Normal Form)
好的数据库设计对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后期的程序开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数据库就需要满足一些规则来优化数据的设计和存储

范式的基本分类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又称完美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第一范式

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在符合第一范式(1NF)表中每个列的值只能是表的一个属性或一个属性的一部分。简而言之,第一范式每一列不可再拆分,称为原子性。

第一范式:表中每一个字段不能再拆分,可以直接使用

第二范式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选取一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例如在员工表中的身份证号码即可实现每个员工的区分,该身份证号码即为候选键,任何一个候选键都可以被选作主键。在找不到候选键时,可额外增加属性以实现区分。
​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第二范式

  1. 一张表只描述一件事情(一个实体)
  2. 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依赖于主键

第三范式

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关系中不包含已在其它关系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第三范式:一张表的字段必须引用另一张表的主键

外键约束(重要)

什么是外键

一个表中的某个字段引用其他表的主键,这个字段称为外键

主表: 主键所在的表,约束别人的表,将数据给别人用
副表/从表: 外键所在的表,被约束的表,使用别人的数据

创建外键约束

  1. 新建表时增加外键约束

    CREATE TABLE 表名 (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字段名 字段类型,
        -- 添加外键约束
        CONSTRAINT 外键约束名 FOREIGN KEY(外键字段名) REFERENCES 主表(主键字段名)
    );
    

    关键字解释
    CONSTRAINT: 添加约束

    外键约束名: 取个名字,方便以后删除 fk_开头/ _fk结尾

    FOREIGN KEY(外键字段名): 指定外键的字段

    REFERENCES 主表(主键字段名) : 外键的值引用主表的主键值

  2. 已有表增加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从表 ADD CONSTRAINT 外键约束名称 FOREIGN KEY (外键字段名) REFERENCES 主表(主键字段名);
    

具体操作:

  • 副表/从表: 被别人约束,表结构添加外键约束
  • 删除副表/从表 employee
  • 创建从表 employee 并添加外键约束
CREATE TABLE employee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age INT,
	dep_id INT,
	-- 添加一个外键
	-- 外键取名公司要求,一般fk结尾
	CONSTRAINT emp_depid_ref_dep_id_fk FOREIGN KEY(dep_id) REFERENCES department(id)
);

删除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FOREIGN KEY 外键约束名;

具体操作:

  • 删除employee表的emp_depid_ref_dep_id_fk外键
ALTER TABLE employee DROP FOREIGN KEY emp_depid_ref_dep_id_fk;
  • 在employee表情存在况下添加外键
ALTER TABLE employee ADD CONSTRAINT emp_depid_ref_dep_id_fk FOREIGN KEY(dep_id) REFERENCES department(id);

外键的级联

有了外键约束后能直接修改和删除数据吗?

要把部门表中的id值2,改成5,能不能直接修改呢?

UPDATE department SET id=5 WHERE id=2;

不能直接修改:Cannot delete or update a parent row: a foreign key constraint fails 如果副表(员工表)中有引用的数据,不能直接修改主表(部门表)主键

要删除部门id等于1的部门, 能不能直接删除呢?

DELETE FROM department WHERE id = 1;

不能直接删除:Cannot delete or update a parent row: a foreign key constraint fails 如果副表(员工表)中有引用的数据,不能直接删除主表(部门表)数据

什么是级联操作

在修改和删除主表的主键时,同时更新或删除从表的外键值,称为级联操作
ON UPDATE CASCADE :级联更新 主表主键修改后,从表的数据也跟着修改
ON DELETE CASCADE :级联删除 主表主键删除后,从表数据也跟着删除

具体操作:

  • 删除employee表
  • 重新创建employee表,添加级联更新和级联删除
CREATE TABLE employee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
	age INT,
	dep_id INT,
	-- 添加外键约束,并且添加级联更新和级联删除
	CONSTRAINT employee_dep_fk FOREIGN KEY (dep_id) REFERENCES department(id) ON UPDATE CASCADE ON DELETE CASCADE
);
  • 再次添加数据到员工表和部门表

  • 把部门表中id等于1的部门改成id等于10

UPDATE department SET id=10 WHERE id=1;
  • 删除部门号是2的部门
DELETE FROM department WHERE id=2;

表关系的概念

一对多

例如:班级和学生,部门和员工,客户和订单
一对多建表原则: 在从表(多方)创建一个字段,字段作为外键指向主表(一方)的主键

多对多

例如: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课程
多对多关系建表原则: 需要创建第三张表,中间表中至少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分别作为外键指向各自一方的主键。

一对一

在实际的开发中应用不多,因为一对一可以创建成一张表。
两种建表原则:

  • 外键唯一: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外键(唯一),形成主外键关系,外键唯一UNIQUE
  • 外键是主键: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主键,形成主外键关系

多表查询介绍

什么是多表查询

查询多张表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

比如:我们想查询到开发部有多少人,需要将部门表和员工表同时进行查询

多表查询的分类

  1. 表连接查询
  2. 子查询

笛卡尔积现象

什么是笛卡尔积现象

需求:查询每个部门有哪些人
具体操作:

SELECT * FROM dept, emp;

以上数据其实是左表的每条数据和右表的每条数据组合。左表有3条,右表有5条,最终组合后3*5=15条数据。

左表的每条数据和右表的每条数据组合,这种效果称为笛卡尔乘积

如何清除笛卡尔积现象的影响

发现不是所有的数据组合都是有用的,只有员工表.dept_id = 部门表.id 的数据才是有用的。所以需要通过条件过滤掉没用的数据。

SELECT * FROM dept, emp WHERE emp.`dept_id`=dept.`id`;

我们去掉笛卡尔积的条件称为: 表连接条件

内连接(重要)

什么是内连接

多表查询时获取符合条件的数据

隐式内连接

隐式内连接:看不到JOIN关键字,条件使用WHERE指定

SELECT * FROM1,2 WHERE 条件;

显式内连接

显式内连接:使用INNER JOIN ... ON语句, 可以省略INNER

SELECT * FROM1 INNER JOIN2 ON 表连接条件 WHERE 查询条件;

内连接效果

具体操作:

  • 查询小明的信息,显示员工id,姓名,性别,工资和所在的部门名称,发现需要联合2张表同时才能查询出需要的数据,我们使用内连接
  1. 确定查询哪些表
SELECT *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1. 确定表连接条件,员工表.dept_id = 部门表.id 的数据才是有效的
SELECT *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1. 确定查询条件,查询的是小明的信息,部门表.name=‘小明’
SELECT *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AND emp.`NAME`='小明';
  1. 确定查询字段,查询小明的信息,显示员工id,姓名,性别,工资和所在的部门名称
SELECT emp.`id`, emp.`NAME`, emp.`gender`, emp.`salary`, dept.`NAME`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AND emp.`NAME`='小明';
  1. 发现写表名有点长,可以给表取别名,显示的字段名也使用别名
SELECT e.`id` 员工编号, e.`NAME` 员工姓名, e.`gender` 性别, e.`salary` 工资, d.`NAME` 部门名称 FROM dept d INNER JOIN emp e ON e.`dept_id`=d.`id` AND e.`NAME`='小明';

左外连接(重要)

左外连接:使用LEFT OUTER JOIN ... ONOUTER可以省略

SELECT * FROM 左表 LEFT OUTER JOIN 右表 ON 表连接条件 WHERE 查询条件;

左外连接可以理解为:将满足要求的数据显示,左表不满足要求的数据也显示(在内连接的基础上,保证左表的数据全部显示)

具体操作:

  • 在部门表中增加一个销售部
INSERT INTO dept (NAME) VALUES ('销售部');
  • 使用内连接查询
SELECT *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 使用左外连接查询
SELECT * FROM dept LEFT OUT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右外连接

右外连接:使用RIGHT OUTER JOIN ... ONOUTER可以省略

SELECT * FROM 左表 RIGHT OUTER JOIN 右表 ON 表连接条件 WHERE 查询条件;

右外连接可以理解为:满足要求的数据显示,并且右表不满足要求的数据也显示(在内连接的基础上保证右边的数据全部显示)

具体操作:

  • 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员工
INSERT INTO emp(NAME,gender,salary,join_date,dept_id) VALUES('小红','男',6666,'2013-02-24',NULL);
  • 使用内连接查询
SELECT * FROM dept INN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 使用右外连接查询
SELECT * FROM dept RIGHT OUTER JOIN emp ON emp.`dept_id`=dept.`id`;

子查询介绍

什么是子查询

一个查询语句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查询语句的一部分

SELECT 查询字段 FROMWHERE 条件;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SELECT MAX(salary) FROM employee);

子查询需要放在()中
先执行子查询,将子查询的结果作为父查询的一部分

子查询结果的三种情况

  1. 子查询的结果是单行单列

  2. 子查询的结果是多行单列

  3. 子查询的结果是多行多列

子查询的结果是单行单列(重要)

子查询结果是单列,在WHERE后面作为条件
SELECT 查询字段 FROM 表 WHERE 字段=(子查询);

1.查询工资最高的员工是谁?

  • 查询最高工资是多少
SELECT MAX(salary) FROM emp;
  • 根据最高工资到员工表查询到对应的员工信息
  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ary=(SELECT MAX(salary) FROM emp);

2.查询工资小于平均工资的员工有哪些?

  • 查询平均工资是多少
SELECT AVG(salary) FROM emp;
  • 到员工表查询小于平均的员工信息
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ary < (SELECT AVG(salary) FROM emp);

子查询结果是多行单列(重要)

子查询结果是多行单列,结果集类似于一个数组,在WHERE后面作为条件,父查询使用IN运算符

SELECT 查询字段 FROMWHERE 字段 IN (子查询);

1.查询工资大于5000的员工,来自于哪些部门的名字

  • 先查询大于5000的员工所在的部门id
SELECT dept_id FROM emp WHERE salary > 5000;
  • 再查询在这些部门id中部门的名字
SELECT dept.name FROM dept WHERE dept.id IN (SELECT dept_id FROM emp WHERE salary > 5000);

子查询的结果是多行多列

子查询结果是多列,在FROM后面作为

SELECT 查询字段 FROM (子查询) 表别名 WHERE 条件;

子查询作为表需要取别名,否则这张表没有名称无法访问表中的字段

1.查询出2011年以后入职的员工信息,包括部门名称

  • 在员工表中查询2011-1-1以后入职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 WHERE join_date > '2011-1-1';
  • 查询所有的部门信息,与上面的虚拟表中的信息组合,找出所有部门id等于dept_id
SELECT * FROM dept d, (SELECT * FROM emp WHERE join_date > '2011-1-1') e WHERE e.dept_id = d.id;

事务的概念

什么是事务

由多条SQL语句组成一个功能,这多条SQL语句就是事务。一个事务中的多条SQL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原子性)。

事务的应用场景说明

例如: 小明给小红转账,小明账号减钱,小红账号加钱

-- 创建数据表
CREATE TABLE account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0),
	balance DOUBLE
);

-- 添加数据
INSERT INTO account (NAME, balance) VALUES ('小明', 1000), ('小红', 1000);

模拟小明给小红转500元钱,一个转账的业务操作最少要执行下面的2条语句:

  1. 小明账号-500
  2. 小红账号+500
-- 1. 小明账号-500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1;
-- 2. 小红账号+500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2;

假设当小明账号上-500元,服务器崩溃了。小红的账号并没有+500元,数据就出现问题了。需要保证其中一条SQL语句出现问题,整个转账就算失败。只有两条SQL都成功了转账才算成功。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事务。

事务的四大特性(ACID)

事务特性含义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发生,要么都不发生。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前后数据的完整性必须保持一致。
隔离性(Isolation)是指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一个用户的事务不能被其它用户的事务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数据要相互隔离,不能相互影响。
持久性(Durability)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接下来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提交事务(重要)

MYSQL中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事务的操作

  1. 手动提交事务
  2. 自动提交事务(默认的)

事务有关的SQL语句

SQL语句描述
START TRANSACTION;开启事务
COMMIT;提交事务
ROLLBACK;回滚事务

手动提交事务

第1种情况:开启事务 -> 执行SQL语句 -> 成功 -> 提交事务
第2种情况:开启事务 -> 执行SQL语句 -> 失败 -> 回滚事务

案例演示1:模拟小明给小红转500元钱(成功)
目前数据库数据如下:

  1. 使用DOS控制台进入MySQL

  2. 执行以下SQL语句: 1.开启事务2.小明账号-5003.小红账号+500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1;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2;
    
  3.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并没有改变

  4. 在控制台执行commit提交任务:

  5.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改变]

案例演示2:模拟小明给小红转500元钱(失败)
目前数据库数据如下:

  1. 在控制台执行以下SQL语句:1.开启事务2.小明账号-500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1;
    
  2.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并没有改变

  3. 在控制台执行rollback回滚事务:

  4.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没有改变

自动提交事务(重要)

MySQL的每一条DML(增删改)语句都是一个单独的事务,每条语句DML执行完毕自动提交事务,MySQL默认开始自动提交事务。

  1. 将金额重置为1000

  2. 执行以下SQL语句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1;
    
  3.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已经改变
    使用SQL语句查看MySQL是否开启自动提交事务

show variables like '%commit%';
-- 或
SELECT @@autocommit; -- 推荐

通过修改MySQL全局变量"autocommit",取消自动提交事务

0:OFF(关闭自动提交)
1:ON(开启自动提交)

  1. 取消自动提交事务,设置自动提交的参数为OFF,执行SQL语句:set autocommit = 0;

  2. 在控制台执行以下SQL语句:小明-500

    UPDATE account SET balance = balance - 500 WHERE id=1;
    
  3.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并没有改变

  4. 在控制台执行commit提交任务

  5. 使用SQLYog查看数据库,发现数据改变

事务原理(重要)

事务开启之后, 所有的操作都会临时保存到事务日志, 事务日志只有在得到commit命令才会同步到数据表中,其他任何情况都会清空事务日志(rollback,断开连接)

  1.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服务器会给这个连接创建一个独立临时日志文件
  2. 普通的SQL语句操作,直接操作数据库
  3. 如果开启了事务,后续的SQL操作都会保存在临时日志文件中
  4. 如果commit提交事务,临时日志文件中的SQL就会作用到数据库上
  5. 如果rollback回滚事务,直接清空日志文件中的SQL语句
事务的操作MySQL操作事务的语句
开启事务START TRANSACTION;
提交事务COMMIT;
回滚事务ROLLBACK;
查询事务的自动提交情况SELECT @@autocommit;
设置事务的自动提交方式SET autocommint = 0;

回滚点

设置回滚点语法

savepoint 回滚点名字;

回到回滚点语法

rollback to 回滚点名字;

事务的隔离级别

事务在操作时的理想状态:多个事务之间互不影响,如果隔离级别设置不当就可能引发并发访问问题。

事务并发访问的问题含义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另一个事务中尚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中两次读取的数据内容不一致
幻读一个事务内读取到了别的事务插入的数据,导致前后读取记录行数不同

MySQL数据库有四种隔离级别:上面的级别最低,下面的级别最高。“是”表示会出现这种问题,“否”表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级别名字隔离级别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
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2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Oracle和SQL Server
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MySQL
4串行化serializable

脏读

查询和设置隔离级别

  1. 查询全局事务隔离级别

    show variables like '%isolation%';
    -- 或
    select @@tx_isolation; -- 推荐使用
    
  2. 设置事务隔离级别,需要退出MSQL再进入MYSQL才能看到隔离级别的变化

    set global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级别字符串;
    -- 例如:
    set global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脏读的演示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另一个事务中尚未提交的数据。

解决脏读的问题:将全局的隔离级别进行提升

结论:read committed的方式可以避免脏读的发生

不可重复读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中两次读取的数据内容不一致,这是事务update时引发的问题。

两次查询输出的结果不同,到底哪次是对的?不知道以哪次为准。
很多人认为这种情况就对了,无须困惑,当然是后面的为准。可以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比如银行程序需要将查询结果分别输出到电脑屏幕和发短信给客户,结果在一个事务中针对不同的输出目的地进行的两次查询不一致,导致文件和屏幕中的结果不一致,银行工作人员就不知道以哪个为准了。

解决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将全局的隔离级别进行提升为:repeatable read

结论:同一个事务中为了保证多次查询数据一致,必须使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

幻读

幻读:**一个事务中指的是多次读取,数据量不一样。**这是insert或delete时引发的问题

可以将事务隔离级别设置到最高,以挡住幻读的发生

结论:使用serializable隔离级别,一个事务没有执行完,其他事务的SQL执行不了,可以挡住幻读。

通过提高隔离级别到串行化,可以避免并发访问的所有的问题,但效率太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