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音频编码

MPEG音频编码

基本思想
分析信号,去掉不能被感知的部分
心理声学模型(Psychoacoustic model )
生理(Physiological )感知极限(传感极限)
心理 (Psychological )感知极限 (信号处理极限)
心理声学模型
听觉系统中存在一个听觉阈值电平,低于这个电平的声音信号就听不到
听觉阈值的大小随声音频率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人是否听到声音取决于声音的频率,以及声音的幅度是否高于这种频率下的听觉阈值
¾ 听觉掩蔽特性。即听觉与阈值电平是自适应的,会䲿听到的不同频率声音而发生变化

关键添加代码
FILE *output=NULL;
output=fopen(“output.txt”,“w”);






transmission_pattern (scalar, scfsi, &frame);
main_bit_allocation (smr, scfsi, bit_alloc, &adb, &frame, &glopts);
if(frameNum==100)
{
int k,i;
fprintf(output,“bit_allocation:\n”);///输出该帧的比特分配结果
for(k=0;k<nch;k++)
{
fprintf(output,“channel[%d]\n”,k);
for(i=0;i<frame.sblimit;i++)
{
fprintf(output,“subband[%d]:%d\n”,i,bit_alloc[k][i]);

	}
}

}




if(frameNum==100)
{
int k,t,i;
fprintf(output,“sample_rate=%.1f khz\n”,s_freq[header.version][header.sampling_frequency]);
//输出采样率
fprintf(output,“bitrate=%d kbps\n”, bitrate[header.version][header.bitrate_index]);
//输出目标码率
fprintf(output,“frameNum=%d\n”,frameNum);
fprintf(output,“available_bits=%d\n”,adb);
//输出该帧的可用比特数
fprintf(output,“scale_factors:\n”);
//输出该帧的比例因子
for(k=0;k<nch;k++)
{
fprintf(output,“channel[%d]\n”,k);
for(i=0;i<frame.sblimit;i++)
{
fprintf(output,“subband[%d]:”,i);
for(t=0;t<3;t++)
{
fprintf(output,"%d\t",scalar[k][t][i]);
}
fprintf(output,"\n");
}
}

}

输出结果
音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音乐+噪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噪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单独噪音以及含噪声音频,各个子带所分配比特数分布较为均匀,因为随机噪音的存在,信号分布较为均匀,与人类感受相关度较小。
对于音乐,在高频部分所被分配的比特数较少,主要是因为人类心理声学模型范围的影响,分配比特数不均匀,且极值相差较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