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好习惯“第一期--4

“21天好习惯”—第四天
每天记录一点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冯·诺依曼体系
计算机系统作为一个能够自动地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工具,必须解决好两个最基本的问题:①信息如何表示才能方便地让计算机识别和处理?②采用什么工作方式才能使计算机能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 约翰·冯·诺依曼 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杰出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

冯·诺依曼思想的产生背景
冯·诺依曼在1944年加入了美国军方ENIAC(Electronic Numerci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计算机的研制项目。在此研制基础上,他在1945年提出并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EDVAC阐述了电子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它向世界宣告了电子计算机的来临。

在EDVAC技术方案中,冯·诺依曼明确提出新型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并且阐述了这五大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EDVAC的两大设计思想:
(1)信息采用二进制来表示
任何复杂运算和操作都转换成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数据也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2)程序存储的思想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存储程序),让计算机自动地执行指令,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操作(核心思想)。
冯·诺依曼针对EDVAC提出的新型电子计算机体系结构即设计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新时代。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后,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也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各具特色。

类型时期主要器件重要特征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大、功耗高、计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很困难且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军事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对比第一代,速度更快、寿命更长、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功耗更低,从科学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
第三代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计算速度和可靠性更高,机种多样化,小型计算机出现,软件和外设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扩大
第四代1972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积、功耗和成本等更进一步降低,微型计算机也随之出现,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巨型化
  2. 微型化
  3. 多媒体化
  4. 网络化
  5. 智能化

over!over!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