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是一年七夕将至,牛郎织女相会银河,有情人互诉衷肠。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独守月宫,触景生情,嫦娥是否会黯然神伤?
不过她早已不再寂寞,因为在月地之间,早已搭起了一座沟通的“鹊桥”。
月亮,一位我们陌生又熟悉的美人,千百年来,人类赞颂她、歌咏她,却从未能真正了解她。
时间进入20世纪,人类有了更多科学手段来实现对月球的探测、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宇航员登月、卫星探测、月球车勘察,种种方式探寻下,月亮的秘密似乎无处隐藏。可是,还有一处隐秘之地,我们知之甚少。
那就是月球背面,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而暗面则始终不可见。这是由于潮汐锁定的影响,地球引力对月球施加潮汐作用,减缓月球的自转速度,最终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同步。
“嫦娥四号” 图片来源:网络
过往各类探测器都造访过月球,但都从来不曾前往月球背面。因为始终背对地球,月背难以与地球实现直接的无线电通信,所以传输月背探测数据十分困难。
但是人类终将探查月之暗面。中国二期探月工程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着陆探测。
“鹊桥” 图片来源:网络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月球中继通讯卫星“鹊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月球背面软着陆,由“鹊桥”中继通信卫星与地面站建立通信。“鹊桥”常驻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围绕其做周期运动,保障地球与“嫦娥四号”的持续沟通。
“鹊桥”卫星的空间位置固定,能指导“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软着陆和月表操作,担任地球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沟通媒介。在过去两年多的服役时间中,“鹊桥”已经协助完成了月球车和着陆器的大量数据收发。
月表“石碑” 图片来源:网络
“嫦娥四号”搭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持续在月背穿行探测。截至2021年7月底,“玉兔二号”已行经772米,运行32月昼,获取了大量月球背面地表的第一手数据。
在月背探测期间,“玉兔二号”发现了地表一块凸起的“石碑”。研究发现,这块石块并不是原生基岩,明显来自其他地方。这样的结论让人们脑洞大开,石块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态留在荒凉的月球?莫非曾有过外星文明的造访?
答案当然是NO。
下方图片是月背的地形地貌图。与面向地球的月表不同,月背被密密麻麻的陨石坑覆盖。作为卫星,月球阻挡了大量朝向地球的陨石。而上述的“石碑”,其实也是陨石留下的残片。
月表陨石坑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个甜蜜的时刻,“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依旧兢兢业业地在月球背面工作,她们的努力让我们更了解月亮。科技的力量使人类深入神话之境,拓展世界的边际。
让我们共同期望,从“鹊桥”那里,收获更多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