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目录

1.1 什么是Internet

一、从具体构成角度

 二、从服务角度

1.2 网络边缘

一、网络结构

 二、网络边缘

三、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四、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1.3 网络核心

一、网络核心

二、电路交换

三、分组交换

四、网络分类

 1.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一、住宅接入:modem

二、接入网: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

三、接入网:线缆网络

四、接入网:家庭网络

 五、企业接入网络(Ethernet)

​编辑

 六、无线接入网络

七、物理媒体

八、物理媒体:同轴电缆、光纤

九、物理媒介:无线链路

1.5 Internet结构和ISP

一、互联网络结构:网络的网络

 二、Internet结构:network of networks

三、ISP之间的连接

1.6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一、分组丢失和延时的发生

 二、四种分组延时

三、车队类比

四、节点延时

五、排队延时

六、Internet的延时和路由

 七、分组丢失

 八、吞吐量

1.7 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

一、协议层次

二、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三、服务的类型

四、服务和协议

五、数据单元(DU)

五、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的好处

六、Internet协议栈

七、ISO/OSI参考模型

八、封装和解封装 

九、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1.1 什么是Internet

一、从具体构成角度

1、节点

  • 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2、边:通信链路

  • 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主机和路由器之间)
  • 主干链路:路由器间的链路

3、协议

人类协议

  • "几点了?"
  • "我有个问题"
  • 你好

发送特定的消息

收到信息时采取的特定行动或其他事件

网络协议:包括语法、语义、同步

  • 类似人类协议
  • 机器之间的协议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协议
  • Internet中所有的通信行为都受协议制约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收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续:

①数以亿计的、互联网计算设备:

  • 主机=端设备
  • 运行网络应用程序

通信链路

  • 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卫星
  • 传输速率=带宽(bps)

分组交换设备:转发分组(packets)

  • 路由器和交换机

协议控制发送、接收消息

  • 如:TCP、IP、HTTP、FTP、PPP

Internet:"网络的网络"

  • 松散的层次结构,互连的ISP
  • 公共Internet VS 专用intranet

⑥Internet标准

  • RPC(协议的标准):Request for comments
  • IETF(非营利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一堆网通过网络互联设备连在一起,小网络之间也互连。

 二、从服务角度

1、使用通信设施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

  • Web、VoIP、email、分布式游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

2、通信基础设施为apps提供互连着的路由器编程接口(通信服务)

  • 将发送和接受数据apps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用户到服务器,例如:游戏用户做出动作传到服务器、订单中的用户和服务器)
  • 为app应用提供服务选择,类似于邮政服务:①无连接不可靠服务UDP(不打招呼) ②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TCP(打招呼)

1.2 网络边缘

一、网络结构

1、网络边缘

  • 主机
  • 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

2、网络核心

  • 互连着的路由器
  • 网络的网络

3、接入网、物理媒体

  • 有线或者无线通讯链路

 二、网络边缘

1、端主机(主机)

  • 运行应用程序
  • 如Web、email
  • 在"网络的边缘"

2、客户/服务器模式

  • 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收服务
  • 如Web浏览器/服务器;email客户端/服务器

3、对等(peer-to-peer)模式P2P(既可以当客户端也可以当服务器)

  • 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器
  • 如Gnutella、KaZaA、Emule

三、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1、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 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做好准备(①人类协议中:你好、你好②两个通信主机之间为连接建立状态
  •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上面向连接的服务

2、TCP服务(RFC 793)

  • 可靠地、按顺序地传送数据:确认和重传
  • 流量控制: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发送方速度太快,接收方速度太慢招架不住,所以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发送方向接收方传递数据,共用链路发现拥塞,所以降低发送速率)

四、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1、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 无连接服务
  • UDP——用户数据传输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①无连接②不可靠数据传输③无流量控制④无拥塞控制

2、使用TCP的应用

  • HTTP(Web),FTP(文件传送),Telnet(远程登录),SMTP(email)

3、使用UDP的应用

  • 流媒体、远程会议、DNS、Internet电话

1.3 网络核心

一、网络核心

1、网络核心:路由器的网状网络

2、基本问题:数据怎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 电路交换:为每个呼叫预留一条专有电路,如电话网
  • 分组交换:①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分组)  ②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器(hop),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到目标端  ③每段: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带宽)

二、电路交换

1、端到端的资源被分配给从源端到目标端的呼叫"call":

①图中,每段链路有4条线路:

  • 该呼叫采用了上面链路的第二个线路,右边链路的第一个线路(piece)

②独享资源:不同享

  • 每个呼叫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保证性能

③如果呼叫没有数据发送,被分配的资源就会被浪费(no sharing)

④通常被传统电话网络采用

2、为呼叫预留端—端资源

  • 链路带宽、交换能力
  • 专用资源:不共享
  • 保证性能
  • 要求建立呼叫连接

3、网络资源(如带宽)被分成

  • 为呼叫分配片
  • 如果某个呼叫没有数据,则其资源片处于空闲状态(不共享)
  • 将带宽分成片:①频分(FDM) ②时分(TDM) ③波分(WDM)

4、FDM与TDM

 5、计算举例

在一个电路交换网络上,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一个640,000比特的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 所有的链路速率为1.536Mbps
  • 每条链路使用时隙数为24的TDM
  • 建立端—端的电路需500ms

答:

        每条链路的速率(一个时间片):1.563Mbps/24 = 64kbps

        传输时间:640kb/64kps = 10s

        共用时间:传输时间+建立链路时间=10s + 500ms = 10.5s(其中忽略传播延迟,因为链路太短忽略不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 建立连接时间长
  •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突发性,如果线路交换,则浪费的片较多:即使这个呼叫没有数据传播,其所占据的片也不能够被别的呼叫使用
  • 可靠性不高? 

三、分组交换

1、以分组作为单位存储-转发方式

  •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为一个个片,传输时使用全部带宽
  • 主机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分组

2、资源共享,按需使用

存储-转发:分组每次移动一跳(hop)

  • 在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
  • 延迟比线路交换要大(多了整个分组的存储时间)
  • 排队时间(等待前方分组结束占用)

3、存储-转发

  • 被传输到下一个链路之前,整个分组必须到达路由器:存储-转发
  • 在一个速率为R bps的链路,一个长度为L bits的分组的存储转发延时:L/R s
  • 例题:L=7.5 Mbits  R=1.5Mbps 三次存储转发的延时=7.5/1.5*3=15s(接和发只算一个)

4、排队延迟和丢失

排队和延迟

如果到达速率>链路的输出速率:(为实现共享而付出的代价)

  • 分组将会排队,等待传输
  • 如果路由器的缓存用完了,分组将会被抛弃

5、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路由: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标的路径

  • 路由算法

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6、统计多路复用

  •  A&B时分复用链路资源
  • A&B分组没有固定模式(无序)—>统计多路复用

7、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同样的网络资源,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

1Mbps链路

每个用户:

  • 活动时100kbps
  • 10%的时间是活动的

①电路交换:1Mbps/100kbps=10用户(独占)

②分组交换:(支持通讯数量多)

  • 假设35个用户时
  • >=10个用户活动的概率为:0.04%(有0.04%的概率存在活跃用户数超过10个,此时线路带宽满足不了要求)

(为9不为10,见1.6节第五小节,当为10时,L/R=1,延时很大)

分组交换是突发数据的胜利者

①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传输(相同资源)

  • 资源共享
  • 简单,不必建立呼叫

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分组延时和丢失

  • 对可靠地数据传输需要协议来约束:拥塞控制

怎样提供类似电路交换的服务

  • 保证音频/视频应用需要的带宽
  • 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

8、分组交换网络: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分组的存储转发一段一段从源端传到目标端,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分成:

数据报网络:(不需要打招呼)

  •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
  • 在不同的阶段,路由可以改变
  • 类似:问路
  • Internent

虚电路网络:(需要打招呼)

  • 每个分组都带标签(虚电路标识VC ID),标签决定下一跳
  • 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在整个呼叫中保持不变
  •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
  • X.25和ATM

9、数据报的工作原理

  • 在通信之前,无需建立起一个连接,有数据就传输(路由器不维护主机和主机的通信状态)
  • 每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不一样,可能会失序,路由表可能会变,ip不变)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

10、虚电路的工作原理(靠信令)

四、网络分类


 1.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一、住宅接入:modem

1、将上网数据调制音频信号上,在电话线上传输,在局端将其中的数据解调出来;反之亦然

  • 调频
  • 调幅
  • 调相位
  • 综合调制

2、拨号调制解调器

  • 56Kbps的速率直接接入路由器(通常更低)
  • 不嫩同时打电话和上网:不能总是在线

二、接入网: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

1、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

  • 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
  • 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

2、<2.5Mbps上行传输速率(通常<1Mbps)

3、<24Mbps下行传输速率(通常<10Mbps)

三、接入网:线缆网络

1、FDM:在不同频段传输不同信道的数据,数字电视和上网数据(上下行)

2、HFC:hybrid fiber coax

  • 非对称:最高30Mbpx的下行传输速率,2Mbps上行传输速率

3、线缆和光纤网络将各个家庭用户接入到ISP路由器

4、各用户共享到线缆头端的接入网络

  • 与DSL不同,DSL每个用户一个专用线路到CO(central office)

四、接入网:家庭网络

 

 五、企业接入网络(Ethernet)

经常被企业或者大学等机构采用

  • 10Mbps,100Mbps,1Gbps,10Gbps传输率
  • 现在,端系统经常直接接到以太网络交换机上

 六、无线接入网络

1、各无线端系统共享无线接入网络(端系统到无线路由器)

  • 通过基站或者叫接入点

2、无线LANs

  • 建筑物内部
  • 802.11b/g(WIFI):11,54Mbps传输速率

3、广域无线接入

  • 由电信运营商提供
  • 1到10Mbps
  • 3G,4G:LTE

七、物理媒体

1、Bit:在发送-接收对间传播

2、物理链路:连接每个发送-接收对之间的物理媒体

3、导引型媒体

  • 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引导: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4、非导引型媒体

  • 开放的空间传输电磁波或者光信号,在电磁或者光信号中承载数字数据

5、双绞线(TP):两根绝缘铜导线拧合

  • 5类:100Mbps以太网,Gbps千兆位以太网
  • 6类:10Gbps万兆以太网

八、物理媒体:同轴电缆、光纤

1、同轴电缆

  • 两根同轴的铜导线
  • 双向
  • 基带电缆:①电缆上一个单个信道 ②Ethernet
  • 宽带电缆:①电缆上有多个信道 ②HFC

2、光线和电缆

  • 光脉冲,每个脉冲表示一个bit,在玻璃纤维中传输
  • 高速:点到点的高速传播(如10Gbps—100Gbps传输速率)
  • 低误码率:在两个中继器之间可以有很长的距离,不受电磁噪声的干饶
  • 安全

九、物理媒介:无线链路

  • 开放空间传输传输电磁波,携带要传输的数据
  • 无需物理“线缆”
  • 双向
  • 传播环境效应:反射、吸收、干扰

无线链路类型

1、地面微波

  • up to 45 Mbps channels

2、LAN(e.g WIFI)

  • 11Mbps,54Mbps,540Mbps...

3、wide-area(e.g 蜂窝)

  • 3G 几Mbps
  • 4G 10Mbps
  • 5G 数Gbps

4、卫星

  • 每个信道Kbps到45Mbps(或者多个聚集信道)
  • 270msec端到端延迟
  • 同步静止卫星和低轨卫星

1.5 Internet结构和ISP

一、互联网络结构:网络的网络

1、端系统通过接入ISPs连接到互联网

2、接入ISPs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因此任何2个端系统可相互发送分组到对方)

3、每两个ISPs直接相连,不可扩展

4、竞争:如果是全局ISP是有利可为的业务,会有竞争者。

5、合作:通过ISP之间的合作可以完成业务的扩展,肯定会有互联,对等互联的结算关系。

 6、业务会细分(全球接入和区域接入),区域网络将出现,用与将接入ISPs连接到全局ISPs

 7、内容提供商网络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ICP,e.g., Google,Microsoft, Akamai) 可能会构建它们自己的网络,将它们的服务、内容更加靠近端用户,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自己的运营支出。例如:谷歌自己铺光纤拥有自己的网络,把数据中心机房部署的位置安排在离ISP比较近的位置。

 8、在网络的最中心,一些为数不多的充分连接的大范围网络(分布广、节点有限、
但是之间有着多重连接)

  • “tier-1” commercial ISPs (e.g., Level 3, Sprint, AT&T, NTT), 国家或者国际
    范围的覆盖。
  • content provider network (e.g., Google): 将它们的数据中心接入ISP,方便周边用户的访问;通常私有网络之间用专网绕过第一层ISP和区域ISPs

 二、Internet结构:network of networks

1、松散的层次结构

2、中心第一层 ISP (如 UUNet, BBN/Genuity, Sprint,AT&T )国家 / 国际覆盖,速率极高

  •  直接与其他第一层 ISP 相连
  • 与大量的第二层 ISP 和其他客户网络相连

3、第二层 ISP更小些的 ( 通常是区域性的 ) ISP

  • 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层 ISPs ,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 ISP

4、第三层 ISP 与其他本地 ISP

  • 接入网 ( 与端系统最近 )

三、ISP之间的连接

1、POP: 高层 ISP 面向客户网络的接入点,涉及费用结算

  •  如一个低层 ISP 接入多个高层 ISP ,多宿( multi home )

2、对等接入: 2 个 ISP 对等互接,不涉及费用结算
3、IXP :多个对等 ISP 互联互通之处,通常不涉及费用结算

  • 对等接入

4、ICP 自己部署专用网络,同时和各级 ISP 连接


1.6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一、分组丢失和延时的发生

1、在路由器缓冲区的分组队列

  • 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了链路输出的能力
  • 分组等待排到队头、被传输

 二、四种分组延时

1、节点处理延时

  • 检查bit级差错
  • 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分组到向何处

2、排队延时

  • 在输出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
  • 依赖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3、传播延时

  • R=链路带宽(bps)
  • L=分组长度(bits)
  • 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L/R
  • 存储转发延时

4、传播延时

  • ​​​​​d​=物理链路的长度
  • s=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2×10^8m/sec)
  • 传播延时=d/s

三、车队类比

1、情况一 

  • 汽车以100km/h的速度传播
  • 收费站服务每辆车需12s(传输时间)
  • 汽车~bit;车队~分组
  • Q:在车队的第一辆车到达第一个收费站开始计时,到这个车队的最后一辆车离开第二个收费站,共需要多长时间?
  • 将车队从收费站输送到公路上的时间=12×10=120s=2min
  • 最后一辆车从第一个收费站的传播时间=100km/(100km/h)=1h
  • 总时间为62min

2、情况二

  • 汽车以1000km/h的速度传播汽车
  • 收费站服务每辆车要1min
  • Q:在所有的汽车被第一个收费站服务之前,汽车会到达第二个收费站吗?
  • Yes!7分钟后,第一辆车到达了第二个收费站,而第一个收费站仍有3辆汽车
  • 在整个分组被第一个路由器传输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到达了第二个路由器!

四、节点延时

1、d(proc)=处理延时

  • 通常是微秒数量级或更少

2、d(queue)=排队延时

  • 取决于拥塞程度
  • 随机

3、d(trans)=传输延时

  • =L/R,对低速率的链路而言很大(如拨号),通常为微秒级到毫秒级

4、d(prop) =传播延时

  • 几微秒到几百毫秒

五、排队延时

1、R=链路带宽(bps)

2、L=分组长度(bits)

3、a=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

4、流量强度=La/R

  • La/R ~ 0:平均排队延时很小
  • La/R -> 1:平均排队延时很大
  • La/R > 1:比特到达队列的速率超过了从该队列输出的速率,平均排队延时将趋向无穷大

所以,设计系统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

六、Internet的延时和路由

1、Traceroute诊断程序:提供从源端,经过路由器,到目的地的延时测量。

 七、分组丢失

1、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

2、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

3、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

 八、吞吐量

1、吞吐量: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单位时间)

  • 瞬间吞吐量:在一个时间点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在一个长时间内平均值

2、瓶颈链路:端到端路径上,限制端到端吞吐的链路

3、端到端平均吞吐=min{R1 ,R2  ,…,Rn}


1.7 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

一、协议层次

1、网络功能繁杂:数字信号的物理信号承载、点到点、路由、rdt、进程区分、应用等

2、现实来看,网络有许多构成元素和设备:

  • 主机
  • 路由器
  • 各种媒体的链路
  • 应用
  • 协议
  • 硬件、软件

3、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

  •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层功能明确层次,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或一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服务
  • 本层协议实体互相交互执行本层协议动作,目的是实现本层功能,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二、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服务(Service):底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能力

  • 服务用户(service user)
  •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2、原语(primitive):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形式,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以及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都是通过服务访问原语来进行交互的——形式

3、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s Access Point):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间的接口——地点;

  • 例子:邮箱
  • 地址(address):下层的一个实体支撑着上层的多个实体,SAP有标志不同上层实体的作用
  • 可以有不同的实现,队列
  • 例子:传输层的SAP:端口(port)

三、服务的类型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方式

1、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 连接(Connection):两个通信实体为进行通信而建立的一种结合
  • 面向连接的服务通信的过程:建立连接,通信,拆除链接
  • 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例子:网络层的连接被成为虚电路
  • 适用范围:对于大的数据块要传输;不适合小的零星报文
  • 特点:保序
  • 服务类型:
    • 可靠的信息流 传送页面(可靠的获得,通过接收方的确认)
    • 可靠的字节流 远程登录
    • 不可靠的连接 数字化声音

2、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 无连接服务:两个对等层实体在通信前不需要建立一个连接,不预留资源;不需要通信双方都是活跃(例:寄信)
  • 特点:不可靠、可能重复、可能失序
  • IP分组,数据包;
  • 适用范围:适合传送零星数据;
  • 服务类型:
    • 不可靠的数据报  电子方式的函件
    • 有确认的数据报 挂号信
    • 请求回答 信息查询

四、服务和协议

1、服务与协议的区别

  • 服务(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是通过原语(primitive)来操作的,垂直
  • 协议(protocol):对等层实体(peer entity)之间在相互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的集合,水平

2、服务与协议的联系

  • 本层协议的实现要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
  • 本层实体通过协议为上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五、数据单元(DU)

 

五、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的好处

对付复杂的系统 

1、概念化:结构清晰,便于标示网络组件,以及描述其相互关系(分层参考模型)

2、结构化:模块化更易于维护和系统升级

  • 改变某一层服务的实现不影响系统中的其他层次
    • 对于其他层次而言是透明不可见的
  • 如改变2个秘书使用的通信方式不影响2个翻译的工作
  • 改变2个翻译使用的语言也不影响上下2个层次的工作

六、Internet协议栈

1、应用层 : 网络应用

  • 为人类用户或者其他应用进程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 FTP, SMTP, HTTP,DNS

2、传输层 : 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 在网络层提供的端到端通信基础上,细分为进程到进程,将不可靠的通信变成可靠地通
  • TCP, UDP

3、网络层 : 为数据报从源到目的选择路由

  • 主机主机之间的通信,端到端通信,不可靠
  • IP, 路由协议

4、链路层 : 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 2 个相邻 2 点的通信,点到点通信,可靠或不可靠
  • 点对点协议 PPP, 802.11(wifi), Ethernet

5、物理层 : 在线路上传送 bit

 

七、ISO/OSI参考模型

1、表示层: 允许应用解释传输的数据, e.g., 加密,压缩,机器相关的表示转换

2、会话层: 数据交换的同步,检查点,恢复

八、封装和解封装 

三次封装解封装(路由器)或两次封装解封装(交换机)

 

九、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1、应用层:报文 (message)

2、传输层:报文段 (segment) : TCP 段, UDP 数据报

3、网络层:分组 packet (如果无连接方式:数据报datagram )

4、数据链路层:帧 (frame)

5、物理层:位 (bit)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