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Computing HCIE①-eBackup 备份

1.1 备份的基本概念

数据损坏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1.物理损坏:存放数据的介质(磁盘或硬盘)损坏
2.逻辑损坏:文件层面删除或修改了数据

快照:快照保存的是索引数据,所以快照只能解决逻辑层面的数据损坏,无法解决物理存储介质损毁导致的数据丢失。即快照是一个轻量级的恢复策略,对业务影响较小。

备份:(逻辑备份,物理备份)
逻辑备份: 例如Oracle利用exp/imp,数据泵expdp/impdp 备份数据
物理备份: 例如Oracle利用RMAN工具备份底层数据块,既解决逻辑备份,也完成物理备份

因此生产环境中都是物理备份为主,逻辑备份为辅。

快照和物理备份的区别:
1)快照是保存某一时刻的状态,是逻辑上的备份;而物理备份保存的是底层数据块,是基于硬件的备份,更具有可靠性。
2)快照恢复相对较快,对业务影响较小;而物理备份回复相对较慢,对业务影响较大。

1.2 容灾的定义

容灾是一种架构方案,它包括了很多应用场景(本地高可用/双活/主备/两地三中心),每一种方案都是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本地高可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地三中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容灾是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1.3 主流的备份软件

赛门铁克:Symantec 旗下2款备份产品
1.NBU:主要备份Linux Unix
2.BE: 主要备份Windows

华为的备份产品:eBackup 全称:BCManager eBackup(BCManager 是华为的灾备产品)
eBackup缺陷:只能备份整个虚拟机以及虚拟机磁盘;无法备份文件及业务数据。

华为的容灾产品:eReplication 全称:BCManager eReplication
不仅支持虚拟化还支持云环境下以及各种数据库容灾
(另外还有一个只能做虚拟化容灾,不能做云容灾的产品:UltraVR)

1.3 备份策略

1.完全备份:每天做一次备份;
优点:恢复数据时间最快且使用某一个备份文件即可恢复;
缺点:备份数据占用磁盘量最大。
2.增量备份
累计增量备份:首次做全备,从第二次开始,只备份上次全备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优点:恢复数据时间较快
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较多
差异增量备份:首次做全备,从第二次开始,只备份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优点:占用磁盘空间最小
缺点:恢复数据时间较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穿插备份:相对提升了备份还原速度以及减少了磁盘占用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备份窗口

备份窗口指的是在不影响业务的条件下,能够对业务数据进行备份的时间间隔,或者说用于备份数据的时间段。

例如:本公司业务在每晚11点停止,第二天8点钟上线,那么对于这个业务来说,它的备份窗口就是9小时。

所以备份策略一般都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比如备份窗口组网等。

1.5 备份介质

机械磁盘(5400/7200/15000)、SSD固态硬盘、磁带库、云存储等

磁带库备份一般来说会先将磁带写满再做离线归档,而且不会重复写入数据,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备份数据被病毒感染以及使磁带保存时间更长。
相对磁盘而言,磁带性能较慢,但胜在安全和存储时间较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备份到磁带库步骤:
①数据先写入到磁盘中
②数据备份到备份存储中(D2D)
③最后从备份存储中将数据归档到磁带库(D2T)

1.6 容灾指标

RTO:恢复时间目标
客户能接受的最长业务停止时间,RTO越小意味着业务停止后恢复速度越快。
RPO:恢复点目标
客户能接受的最大数据丢失量,RPO越小意味着数据丢失量越少。

RTO计算方法:业务从停止到恢复的时长
RPO计算方法:需要重建的数据的大小

1.7 eBackup体系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备份服务器向备份代理下发备份任务,备份代理接收从生产存储传过来的备份数据并写入备份存储。

1.8 eBackup组网方式(部署场景)

1.8.1 LAN-Base组网

LAN-Base备份场景:
备份流程是备份控制流和备份数据流都走LAN网络,适合于备份数据量小,
对备份窗口没有特殊要求的场景。
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节省投资;对设备要求低。

LAN-Base备份流程:
1)备份服务器通过前端lan网络发送备份指令到备份代理;
2)备份代理会向vrm下达备份指令,vrm会通知虚拟机所在cna打快照,由VIMS指定vhd文件拍快照;
cna的hcagent通知备份代理快照打完了,备份代理下载快照中的数据备份到备份存储中;备份结束后,删除快照合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8.2 LAN-Free组网

LAN-Free备份场景:
备份流程是备份控制流走lan网络,备份数据流走后端san网络,
适合于备份数据量大,对备份窗口要求严格的场景。
特点:需要单独规划一个存储网络,成本高。
但是数据流走的存储网络,不会对主机业务造成影响。

LAN-Free备份流程:
1)备份服务器通过前端lan网络发送备份指令到备份代理;
2)备份代理将指令发送到生产端,若生产存储为虚拟化存储,vrm会通知虚拟机所在cna打快照,若生产存储为FusionStorage,则由FusionStorage自己拍快照;
3)备份代理挂载快照,将数据写入备份存储;备份结束后,删除快照合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 eBackup备份恢复原理

eBackup首次采用全量备份,后续采用永远增量备份。
在一个备份过程中,备份对象产生的所有备份映像会按照时间顺序形成一个备份链,该备份链上的备份对象均根据同一个备份对象产生,且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是在不同时刻对某一磁盘分别执行3次备份后,生成的3个备份映像。A,B,C,D,E,F为备份映像中的备份数据块。
第一次备份为全量备份,生成备份映像1;后续备份均为增量备份,生成备份映像2,3。
第二次增量备份时,磁盘上数据块B,C发生变化,则备份映像2中生成新的备份数据块B1,C1;数据块A,D未发生变化,则备份映像2中引用备份映像1中的备份数据块A,D。
第三次增量备份时,磁盘上数据块D发生变化,则备份映像3中生成新的备份数据块D1;数据块A,B1以及C1未发生变化,则备份映像3中引用备份映像2中的备份数据块A,B1以及C1;在第三次增量备份时,磁盘上新写入数据块E,F,则备份映像3中生成新的备份数据块E,F。
当某一备份映像被删除后,该备份映像中被引用的备份数据块不会被删除,其余备份数据块将被删除。如:删除备份映像2时,备份映像1在使用数据块D,数据块D不会被删除;数据块A,B1,C1被备份映像3引用,不会被删除。

1.9.2 无合成增量恢复

eBackup恢复数据时,无需将多个备份映像的数据块合成到一个备份映像,每一个备份映像均是一个“虚拟”的全备映像,且恢复数据时采用增量恢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为某一时刻磁盘数据块C1,F损坏,采用备份映像3恢复磁盘数据。
恢复数据采用增量恢复,即只恢复磁盘损坏这一刻的数据与备份映像有差异的数据块。比如上图依靠备份映像3对磁盘进行恢复,只需要恢复数据块C1,F。
利用备份映像对磁盘进行恢复时,恢复前无需做备份映像数据块的合成;比如上图恢复时无需将备份映像3中的数据块与2中的A,B1,C1数据合成;原因是备份映像3本身即可看作一个“全量备份”。

增量备份,默认情况下,首次采用的都是全量备份,后面全部采用差异增量备份。问题:每次增量备份的时候,eBackup它是如何知道上次备份到什么地方了呢?如何知道哪些数据块发生变化了呢?
答:依靠CBT技术/快照对比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3 CBT技术及原理

CBT(Changing Block Tracing):
变更数据块跟踪,是基于虚拟机快照的一个技术,是对虚拟存储块的变化进行实时跟踪,并将变化块对应的备份版本号保存到CBT文件中。灾难恢复时,根据还原点备份版本号与当前CBT文件中备份版本号的差量位图,使用备份文件恢复变化的虚拟存储块。

变更数据块跟踪 (CBT)原理:
1)跟踪对虚拟机所做的更改,仅备份变更的数据块 ;
2)可将 CBT 用于恢复,仅恢复变更的数据块;

变更数据块跟踪 (CBT)技术特点:
1)备份时间最短:只发送真正唯一的变更数据,从而使网络流量和备份时段均降至最低。
2)恢复时间最短:恢复到原虚拟机时,仅恢复自目标恢复点备份以来发生变更的数据块,显著减少恢复时间。

当我们开始对虚拟机/磁盘/业务数据进行备份的时候,业务系统中会产生四个文件,分别是内存位图、快照对应的增量磁盘(差分卷)、CBT文件、CBT复制文件。

内存位图在这里的作用是:内存中的数据是否发生变更。如果内存中对应的数据块发生变化了,那么对应的内存位图就会标记为“1”;如果没有变化,那么内存位图就标记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BT版本号:(利用版本号精准定位差异备份数据)
CBT文件中用以记录每个数据块变更情况的序号。每个数据块的CBT版本号采用4Byte进行记录,跟随CBT文件号进行变更。CBT版本号的引入,使CBT备份可支持累积增量式备份和差异增量式备份,使备份和恢复更加灵活。

1.9.4 快照对比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HCIE-云计算实验室备考--第五题: 第五题要求我们将一个传统的单机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上,带有扩展性和弹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传统的单机应用的特点和局限性。传统的单机应用只能在单个物理机上运行,对于资源的分配和请求相对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自动的扩展。而云平台则提供了更灵活的资源调度和管理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的扩容和缩容。 在进行迁移之前,我们需要对应用进行评估和改造。首先,我们需要将应用进行拆分,将不同的模块拆分为独立的服务。这样可以实现服务的粒度化,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应用进行重构,将传统的单机应用改造为分布式的服务,通过服务间的通信和协作来实现应用的功能。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应用进行容错处理,增加冗余和备份机制,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在迁移到云平台后,我们需要使用云平台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我们的扩展性和弹性要求。首先,我们可以借助云平台的弹性计算功能,根据实际负载的变化来自动进行资源的扩展和缩容。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云平台提供的负载均衡和自动扩展策略,来实现对应用的动态调度和管理。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云平台的存储和数据库服务,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总之,通过将传统的单机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上,并进行相应的改造和优化,我们可以实现应用的扩展性和弹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还可以大大降低应用的运维成本。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迁移和优化的技术是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