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5)--喷泉模型

前言 

这是基于我所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的第五篇文章。

        迭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在属性。经验表明,软件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迭代或一个阶段内各个工作步骤之间的迭代在面向对象范型中比在结构化范型中更常见

        一般说来,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学开发软件时,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这种方法在开发的早期阶段定义了一系列面向问题的对象,并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扩充这些对象。由于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使用统一的软件概念"对象",所有其他概念(例如功能、关系、事件等)都是围绕对象组成的,目的是保证分析工作中得到的信息不会丢失或改变,因此,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分自然就不重要、不明显了。分析阶段得到的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由于各阶段都使用统一的概念和表示符号,因此,整个开发过程都是吻合一致的,或者说是"无缝"连接的,这自然就很容易实现各个开发步骤的多次反复迭代,达到认识的逐步深化。每次反复都会增加或明确一些目标系统的性质,但却不是对先前工作结果的本质性改动,这样就减少了不一致性,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喷泉模型就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之一。 (摘自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   张海藩 牟永敏 著,有删改)

正文

1.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 软件开发早期定义对象,整个开发过程充实和扩充对象.
  • 为了避免使用喷泉模型开发软件时开发过程过分无序,应该把一个线性过程作为总目标。
  • 各个阶段使用统一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无缝连接(面向对象方法在概念和表示方法上的一致性,保证了各项开发活动之间的无缝连接).
  • 各个开发步骤多次反复迭代 
  • 传统软件过程模型

2.喷泉模型的优点

  • 喷泉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3.喷泉模型的缺点 

  •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 喷泉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的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4.使用场合

面向对象开发(喷泉模型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无缝迭代的特性,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之一) 。

关注公众号回复:“软件工程”,可获得电子版书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码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