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操作系统OS方案规划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文章目录前言 一、pandas是什么? 二、使用步骤 1.引入库 2.读入数据 总结前言不会一次而成,需反复多次修改,前面发布的有错难免、会经常修改,后面发布的为准。为与虚拟内存页的概念一致,修改为:1c(簇cluster)= 8kp页(page) = 64ks(扇区sector),1p页(page)= 8s(扇区sector)=4kb。多核处理器则是指在单个芯片上包含任意多个(如2、4、8、..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不会一次而成,需反复多次修改,前面发布的有错难免、会经常修改,后面发布的为准。
为与虚拟内存页的概念一致,修改为:1c(章chapter)= 8kp页(page) = 64ks(扇区sector),1p页(page)= 8s(扇区sector)= 4kb。

 多核处理器则是指在单个芯片上包含任意多个(如2、4、8、...64、128)CPU的处理器,可以通过256位内部总线来交互数据、共享三级L3缓存数据;每个核都有自己的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或可伸缩向量运算单元SVCU(Scalable Vector calculations Unit)或ALU+SVCU,以及私有的一级L1二级L2缓存;这些CPU通过总线来交互数据及相互通信,并且工作是并行的,内部总线速率512Gbps。图1是一种想象方案,挂在256位内部总线上有64个CPU节点(节点63为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可编程外设中断控制器, 节点62为256位内部总线到64位总线开关矩阵的总线桥(包含DDR主内存控制器、DMA、外部设备接口、等等),节点0--4为木火土金水五个内核线程CPU,节点5-31为27个用户空间进程CPU,节点32--61为30个可伸缩向量运算单元SVCU),节点之间为IPI(inter processor interrupt)中断模式进行消息通信。APIC收集各个外设的中断,并翻译成总线上的message,传递到某个CPU节点。APIC会开放一些寄存器让CPU节点访问、控制,以装配内核线程或用户进程或线程之设备中断。为何用256到64的总线桥?这是因要节省芯片的外部引脚,DDR的64位数据总线+48位地址总线就112根了,还有DDR的辅助引脚、各种外设的一堆引脚啊。

将每一个进程看作一个独立的“容器”,0号(一堆内核线程)和1号(init)祖先进程是属于内核进程,其它是用户进程。系统资源分配是由内核的操作系统AOS(内核进程)来完成的,包括CPU资源;AOS目的是努力将所有共享资源“私有化”,分工合作、减少竞争和并发。内核容器管理大部分系统资源,最好是有5个CPU核来参与管理;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系统资源、相应有5个AOS内核线程CPU来管理,或说划分为:时间管理员Time Administrator、空间管理员Space Administrator、通信管理员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or(进程间通信IPC、通信设备、人机和机机交流)、界面管理员Interface administrator(包含输入输出设备、释放行为等等)、生发管理员Birth administrator(节点管理、树状结构、分配行为等等)五类。后者的分类法是为了兼容现代二进制体系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前者的分类法、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使用另一系列的概念和术语)。

简易操作系统AOS目标:小于5千行代码量,也并非就是“简单、代码量少”的意思;其实、AOS除了代码量较小外、各方面性能远超linux、windows。我真实想玩的OS分为三层:AOS二进制体系操作系统(类同现代二进制体系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二进制体系AOS之上的层次为三进制(阴阳中、模糊判断,真真假假、亦真亦假、或真或假、非真非假)体系BOS,BOS之上为虚拟生命体系COS。道生一、一生二(分阴阳)、三生万物。我不管什么是“项目”,玩就是了。十多年来,我从“物理哲学”层面、“中古音”层面、“计算机”层面,3方面向“宇宙深处”进军;发现不少奥秘,但无法都表达出来,并非我不想说;而是当你的“情到达深处”,就会明白什么是“封印”、什么是“不可言语之无奈”。这次在“计算机”层面玩,不外是想升级“电脑”为“类人脑”,简单说就是想达到“灵魂出窍、人机合一”。现代电脑的本源是基于“阴阳八卦”而来的“二进制”体系,最终结果也只能是
“机械脑”。想升级,那只能是从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中吸取“营养”、将: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气、七音、八卦、九宫、中医、等方面的知识,糅合进去,未来的电脑必定是“三进制”的。定下目标、边学边干,AOS虽是漫漫长路,但也只是依感觉而行的其中一条玩乐之路吧。

以太阳为中心、看环绕太阳旋转的星球排序:土星(甲土)、木星、火星、地球(乙土)、金星、水星,是五行相生序和隔列相克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以地球为中心排序: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
⚫ 生发管理员Badm:肝木血藏魂,主生发。为创建、“生血”、节点树。
⚫ 时间管理员Tadm:心火藏神,为调度(运)、为“动力”,为定时器、时间线。
⚫ 空间管理员Sadm:脾土肉藏意,为内存、闪存、磁盘、等等空间及其所藏之血,文件、数据、代码(方法库)、为之“血”,血肉相连啊、血的依靠为肉、肉为静阴、血动为阳,一切之“意”不就都在血肉之中。
⚫ 通信管理员Cadm:肾水精藏志,主进程间的中断消息通信IPC(Internal Process Communication)。指令即是“精”、是“水”,气血的流动终是消息通信从而指令执行的结果。
志既是“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意欲:爱、恨、恶、伤。
⚫ 界面管理员Iadm:肺金气藏魄,主气息出入界面。文件数据流、输入输出消息流、外部控制消息流,三者为外内交换的“气息”,在内部类比为“血”的流动。“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風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
⚫ 万物的一生:魂气生、而神主运、而意动,气血流而志显现,情迷荡漾终而金气杀。
五行对应的是五藏、非实心的五脏器官,也非空心的六腑容器,乱了吧、呵呵,是故该博客往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说AOS。

⚫ 可以说:AOS有五个最基本的内核服务器(五行服务器、也或许用了5个CPU核),其实、AOS内核存在10多个服务器;CPU之间或说服务器之间、采用进程或线程之间的IPC通信,AOS的本质是微内核结构。

一、二进制计算机发展史(网上摘抄)

史前时代【1623——1895】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据“中国古代八卦理论”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 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 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计学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成立了自己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1893年:德国人施泰格尔研制出一种名为“大富豪”的计算机,该计算机是在手摇式计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依良好的运算速度和可靠性而占领了当时的市场,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种“大富豪”计算机一直畅销不衰。
1895年: 英国青年工程师弗莱明(J.Fleming)通过“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人类第一只电子管。

电子管时代【1911——1946】,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弗林特(C.Flent)投资霍列瑞斯的制表机公司,成立了全新的CTR公司,但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涉足任何电子领域,反而生产诸如碎纸机或者土豆削皮机之类的产品。
1912年:美国青年发明家德.福雷斯特(L.De Forest)在帕洛阿托小镇首次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为电子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今日的帕洛阿托小镇也已成为硅谷的中心地带。
19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布什(V.Bush)领导制造了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仪”。机器采用一系列电机驱动,利用齿轮转动的角度来模拟计算结果。
1924年:硅谷之父特曼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对创建HP、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区起到决定性作用。2月,由霍列瑞斯创办的制表机公司几经演变,最终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我们今天看到的IBM。
1935年:IBM制造了IBM601穿孔卡片式计算机,该计算机能够在一秒钟内计算出乘法运算。20多岁的德国工程师楚泽(K.Zuse)研制出了机械可编程计算机Z1,并采用了二进制形式,其理论基础即来源于布尔代数。
1937年:11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G. Stibitz)制造了电磁式数字计算机“Model-K”。
1939年:元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比尔.休利特(B.Hewllet)和戴维.帕卡德(D.Packard)正式签署企业合伙协议,创办了Hewllet-Packard(HP)公司,即国内通称的惠普公司。
9月,贝尔实验室研制出M-1型计算机。
10 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1903-1995))制造了后来举世闻名的ABC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的三条原则,
(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字运算,以保证精度; 
(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 
(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相分离的结构。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1940 年:9月,贝尔实验室在美国达特默思大学演示M—1型机。他们用电报线把安置在校园内的M—1型机和相连,当场把一个数学问题打印出来并传输到纽约,M— 1型机在达特默思大学的成功表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计算机进行的远距离控制的梦想。 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计算机五原则,
(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
(2)由电子元件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
(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
(4)内部存放计算表;
(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2 年:时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教授的阿塔纳索夫(John V. Atanasoff)与研究生贝瑞(Clifford Berry)组装了著名的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计算机,共使用了300 多个电子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计算机。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该计算机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行。
1943年:10月,绰号“巨人”用来破译德军密码的计算机在英国布雷契莱庄园制造成功,此后又制造多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 年:8月7日,由IBM出资,美国人霍德华.艾肯(H.Aiken)负责研制的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 每分钟能够进行200次以上运算。女数学家格雷斯.霍波(G.Hopper)为它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声明该计算机可以进行微分方程的求解。马克1号计算机的问世不但实现了巴贝奇的夙愿,而且也代表着自帕斯卡计算机问世以来机械计算机和电动计算机的最高水平。
1946 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 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 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晶体管时代【1947——1958】,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1947年:12月23号,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 (William B. Shockley),布拉顿(John Bardeen),巴丁 (Walter H. Brattain)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放大器件,他们将这种器件重新命名为“晶体管” 从上到下依次为:肖克利,布拉顿和巴丁。
1948 年:6月10日,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连载发表了他影像深远的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并于次年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另一著名论文《噪声下的通信》。在这两篇论文中,香农阐明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技术问题。两篇论文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性著作,此时尚不足三十岁的香农也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人。
12月,ENAIC的两位缔造者共同创办了世界上第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