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

01计算机网络的各类应用

  • 信息浏览和发布/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网上办公/通信交流/资源共享/远程协作

  • 物联网:服务器/手机/计算机/家用电器

02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

  • 沉迷网络/黑客/网络谣言/非法网站

1.2因特网概述

01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的区别和联系

001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

  • 网络:若干节点和链路互连形成网络
    请添加图片描述

  • 互联网:若干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形成互连网(互连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因特网: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2 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Internet
通用名词专用名词
互联网(互连网)因特网
任意通讯协议TCP/IP协议族

02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001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2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3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联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和管理机构

001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是面向公众

  •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的意思是 “请求评论”

  • 第二个开始才是RFC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2因特网的管理机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4因特网的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01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001电路交换

  • 和电话一样,是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从网络的角度上看,就是先分配通信资源,然后一直占用通信资源到最后归还通信资源的过程

  • 缺陷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突发式的(参考微信聊天),使用电路交换会导致线路的传输效率一般都会很低

002分组交换

  • 分为发送方(构造和发送分组)、交换节点(缓存和转发分组)和接收方(接收和还原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优点缺点
没有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过程。 分组首部带来了额外的传输开销
分组传输过程中逐段占用通信链路,有较高的通信线路利用率交换节点存储转发分组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交换节点可以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转发路由,使得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通信资源全部可用,在通信量较大时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分组可能会出现失序和丢失等问题

003报文交换

  • 报文交换是分组交换的前身。

  • 在报文交换中,报文被整个地发送,而不是拆分成若干个分组进行发送。

  • 交换节点将报文整体接收完成后才能查找转发表,将整个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 因此,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带来的转发时延要长很多,需要交换节点具有的缓存空间也大很多

02三种交换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大量数据数据传送时间比建立时间长。使用电路交换(现实不太可能,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基本都是突发式的。)(需要先建立连接)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需要建立连接)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需要建立连接)
时延小,有更好地灵活性)

1.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0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001早期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自治互连计算机集合

002现阶段较好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 可编程的硬件:一定包含有中央处理单元(CPU),不限于计算机

  • 各类应用:不只是传送数据,而是基于数据传送进而实现各种应用

0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类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使用者公用网(因特网)专用网(军队、铁路、电力、银行)
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覆盖范围广域网(WAN)几十到几千千米 城域网(MAN)5到50千米 局域网(LAN)1千米左右 个域网(PAN)10米
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1.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01性能指标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被用来从不同方面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常用的八个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

02细讲8个指标

001速率

  • 速率分为比特数据量的基本单位)和速率数据的传输速率

  • 数据量的单位

    • 比特(bit,记为小写b)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基本单位,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 数据量的常用单位有字节(byte,记为大写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以及太字节(TB)。

    • 数据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数据量的单位换算关系
    比特(b) 基本单位
    字节(B) 1B = 8bit
    千字节(KB) KB = 2^10 B
    兆字节(MB) MB = K·KB = 2^20 B
    吉字节(GB) GB = K·MB = 2^30 B
    太字节(TB) TB = K·GB = 2^40 B
  • 速率

    • 速率是指数据的传送速率(即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 速率的基本单位是比特/秒(bit/s,可简记为b/s,有时也记为bps,即bit per second)。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千比特/秒(kb/s或kbps)、兆比特/秒(Mb/s或Mbps)、吉比特/秒(Gb/s或Gbps)以及太比特/秒(Tb/s或Tbps)。

    • 速率的单位的换算关系

    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
    比特/秒(b/s) 基本单位
    千比特/秒(kb/s) kb/s = 10^3 b/s
    兆比特/秒(Mb/s) Mb/s = k·kb/s = 10^6 b/s
    吉比特/秒(Gb/s) Gb/s = k·Mb/s = 10^9 b/s
    太比特/秒(Tb/s) Tb/s = k·Gb/s = 10^12 b/s

002带宽

  • 带宽在模拟信号系统中的意义

    • 某个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 单位:Hz(kHz,MHz,GHz)。

  •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意义

    •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单位:b/s(kb/s,Mb/s,Gb/s,Tb/s)。

  • 数据传送速率 = min [ 主机接口速率,线路带宽,交换机或路由器的接口速率 ] 也称为木桶效应(短板效应)

003吞吐量

  • 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吞吐量常被用于对实际网络的测量,以便获知到底有多少数据量通过了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带宽的限制

004时延

  •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数据可由一个或多个分组、甚至是一个比特构成。

  • 发送时延

    分 组 时 延 = 分 组 长 度 ( b ) / 发 送 速 率 ( b / s ) 分组时延 = 分组长度(b)/发送速率(b/s) =(b)/(b/s)

  • 传播时延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 m ) / 信 号 传 播 速 率 ( m / s )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信号传播速率(m/s) =(m)/(m/s)

  • 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不方便计算

  • 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发送时延 和 传播时延 并不存在谁主导的情况

005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是 传播时延 和** 带宽** 的乘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006往返时间

  • 就是数据分组到确认分组的时间

007利用率

  • 分为 链路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 链路利用率:

    • 链路利用率是指某条链路有百分之几的时间被利用的(即有数据通过)。

    • 完全空闲的链路利用率为零

  • 网络利用率:

    • 网络利用率是指网络中所有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加权平均
  • 利用率与时延

    • 根据排队论可知,当某链路的利用率增大时,该链路引起的时延就会迅速增加

    • 当网络的通信量较少时,产生的时延并不大,但在网络通信量不断增大时,分组在交换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中的排队时延会随之增大,因此网络引起的时延就会增大。

    • 令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那么在理想的假定条件下,可用下式来表示D、D0和网络利用率U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8丢包率

  • 丢包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分组丢失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传输路径中的节点交换机(例如路由器)或目的主机检测出误码而丢弃

    • 节点交换机根据丢弃策略主动丢弃分组。

  • 丢包率可以反映网络的拥塞情况:

    •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

    • 轻度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1%~4%。

    • 严重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5%~15%。

1.6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01常见的三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分为三种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原理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OSI标准失败原因

    • 专家没有实际经验,完成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 协议实现过分复杂,运行效率很低

    •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产品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 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 TCP/IP参考模型中的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 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通过“分层”可将庞大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 每个层应该干嘛,高内聚低耦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用术语

001实体和对等实体

  • 实体是指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是指通信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02协议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在“水平方向” 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协议的三要素

    •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语义:定义通信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

003服务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在水平方向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协议是 **“水平”的,而服务是“垂直”**的。

  • 实体看得见下层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下层的协议对上层的实体是 “透明” 的。

  •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称为服务访问点SAP,它被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帧的“类型”字段、IP数据报的“协议”字段,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的“端口号”字段都是SAP。

  • 上层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