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

前言

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部分,该模型主要用于确保数据在网络中能够可靠、有序地传输。以下是对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的详细解析:

一、TCP协议概述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由IETF的RFC 793定义,用于在不可靠的互联网络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字节流传输。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过四次挥手断开连接,并利用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连接管理以及窗口控制等机制实现可靠传输。

二、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层次结构

虽然TCP/IP协议族通常被划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但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主要关注传输层及其与上下层之间的交互。以下是各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1. 应用层
    • 提供用户接口,使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 当应用程序需要发送数据时,它会将数据通过应用层接口传递给传输层。
  2. 传输层
    • 负责端到端的通信,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 TCP协议是传输层的主要协议之一,它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
    • TCP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TCP还提供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以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
  3. 网络层
    •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 主要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它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地址方案。
    •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根据目标IP地址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4. 链路层(或称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 负责将数据包转换为适合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形式。
    • 主要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它们定义了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方式。
    • 链路层还负责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三、TCP协议的工作机制

  1.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包(同步序列编号),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 服务器收到SYN包后,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CVD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2. 数据传输
    • 在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开始传输数据。TCP协议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 当数据传输完毕后,客户端或服务器可以发起断开连接的请求。
    • 双方通过四次握手过程(FIN和ACK包的交换)来确认连接的断开。

四、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 

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方式,它确保了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可靠传输。在这个模型中,通信通常涉及一个服务器(Server)和一个或多个客户端(Client)。下面是建立TCP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详细步骤:

1.服务器端

        1.创建socket对象:服务器首先创建一个socket对象。这通常通过调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0)完成,其中AF_INET表示使用IPv4地址,SOCK_STREAM表示使用TCP协议。

        2.准备通信地址:服务器需要确定一个用于通信的IP地址和端口号。IP地址通常是服务器的本地IP(在内部网络中)或公网IP(如果服务器直接连接到互联网)。端口号是一个在1024到65535之间的数字,用于区分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的不同服务。

        3.绑定socket与通信地址:使用bind()方法将socket对象与前面准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在这个地址和端口上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4.设置监听和排队数量:调用listen()方法使socket进入监听状态,并设置最大连接请求排队数量。这个数量决定了在服务器处理一个客户端连接请求时,可以有多少个新的连接请求等待被处理。

        5.等待客户端连接:服务器通过调用accept()方法阻塞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当有客户端连接时,accept()方法会返回一个新的socket对象和一个表示客户端地址的元组。这个新的socket对象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6.分配新的socket对象+开辟新的进程或者线程服务:对于每个连接,服务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或线程来处理与客户端的通信,以避免阻塞其他客户端的连接。每个进程或线程都会使用accept()返回的socket对象与对应的客户端进行交互。

        7.接收请求:使用新的socket对象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这通常通过调用recv()方法完成。

        8.响应请求: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根据需要向客户端发送响应。这通过调用新的socket对象的send()方法完成。

        9.关闭socket:通信完成后,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应关闭各自的socket对象以释放资源。

2.客户端

        1.创建socket对象:与服务器类似,客户端也首先创建一个socket对象。

        2.准备通信地址:客户端需要知道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发起连接。

        3.连接服务器:使用connect()方法连接到服务器。这个方法需要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为参数。如果连接成功,connect()方法将返回,并且客户端可以使用同一个socket对象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4.发送请求:使用socket对象的send()方法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5.接收响应:使用recv()方法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响应。

        6.关闭socket:通信完成后,客户端关闭socket对象。

这个模型是TCP网络通信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五、TCP网络模型实现 

1.客户端

代码如下(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基于TCP的网络通讯客户端*/

int main(int argc , const char* argv[])
{
	printf("**基于TCP的网络通讯客户端**\n");
	// 第一步:创建socket对象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
	{
		perror("socket");	
		return 0;
	}
	
	// 第二步:准备通讯地址(服务端)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 {};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port = htons(5120);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92.168.159.138");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addr);
	
	// 第三步:连接服务器
	if(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addrlen))
	{
		perror("connect");
		return 0;
	}

	char buf[4096] = {};
	size_t buf_size = sizeof(buf);

	while(1)
	{
		printf(">>>");
		scanf("%s", buf);

		// 发送数据
		int ret = write(sockfd, buf, strlen(buf)+1);
		if(ret <= 0)
		{
			printf("发送失败\n");	
			break;
		}
		if(strcmp("quit", buf) == 0)
		{
			printf("通讯结束\n");	
			break;
		}
		
		// 接收响应
		ret = read(sockfd, buf, buf_size);
		printf("from %d recv:%s bits:%d\n", sockfd, buf, ret);
	}

	// 关闭socket
	close(sockfd);
	return 0; 
}

 2.服务端

代码如下(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基于TCP的网络通讯服务端*/

void server(int fd)
{
	char buf[4096] = {};
	size_t buf_size = sizeof(buf);

	while(1)
	{
		// 接收数据
		int ret = read(fd, buf, buf_size);	
		if(ret <= 0 || strcmp("quit", buf) == 0)
		{
			printf("客户端 %d 退出\n", fd);
			break;
		}
		printf("from %d recv:%s bits:%d\n", fd, buf, ret);

		// 响应请求
		strcat(buf, ":return");
		ret = write(fd, buf, strlen(buf)+1);
		if(ret <= 0)
		{	
			printf("客户端 %d 退出\n", fd);
			break;
		}
	}

	close(fd);
	exit(0);
}

int main(int argc , const char* argv[])
{
	printf("**基于TCP的网络通讯服务端**\n");
	// 第一步:创建socket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
	{
		perror("socket");	
		return 0;
	}

	// 第二步:准备通讯地址(端口号+本机ip地址)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 {};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port = htons(5120);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92.168.159.138");

	// 第三步:将socket绑定本机ip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addr);
	if(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addrlen))
	{
		perror("bind");	
		return 0;
	}
	
	// 第四步:设置监听和排队数量
	if(listen(sockfd, 5)) // 这里的参数5限制的是未决连接的数量
	{
		perror("listen");	
		return 0;
	}

	while(1)
	{
		// 第五步:等待客户端连接 
		struct sockaddr_in src_addr = {};
		int client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rc_addr, &addrlen);
		if(client_fd < 0)
		{
			perror("accept");	
			continue;
		}
		
		// 开辟新的进程或者线程服务
		if(fork() == 0)  
        {  
            server(client_fd);  
            exit(0); // 子进程在server函数后退出  
        }  
        else  
        {  
            close(client_fd); // 父进程关闭客户端文件描述符  
        }  
	}

	// 关闭socket
	close(sockfd);
	return 0; 
}

六、总结

TCP协议提供的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型通过其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TCP协议的工作机制(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确保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 9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