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重点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一、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各独立计算机系统必须严格遵循的事先约定好的一套通信规程,包括规定进行数据交换的格式,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控制功能,通信过程中时间执行的次序等。

二、网络协议的作用

  1. 保证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交换,合理地共享资源。
  2. 满足应用的更高需求。
  3. 保证网络结点之间最基本的数据传输业务能够顺利进行。

三、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分层结构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减少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便于网络互联和扩展,将网络化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有特定的功能,用一定的协议来描述如何实现这一层的功能。
4. ## 服务与协议
服务:某一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对等层遵循相同的协议。

  1.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主要设备:信号放大器、集线器

数字编码
  1. 非归零编码:高电平表示“0” ,低电平表示“1” 。
  2. 曼彻斯特编码:从高电平到底电平表示“0” ,从低电平道高电平表示“1” 。
  3.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有跳变表示“0” ,没有跳变表示“1” 。
    例题:画出100101101的三种编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字调制

基带信号:要传输的原始数字电信号。
载波信号:信道上模拟的信号。
调制:将基带信号加载到载波上。
解调:从载波中提取基带信号。
模拟调制:将模拟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调制技术
调幅——幅移键控ASK
调相——相移键控PSK
调频——频移键控FSK

多路复用

将两路或者多路信号组合在一一个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

  1. 频分复用技术(FDM)
    物理信道总带宽被分割成若干个较小带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
  2. 时分复用技术(TDM)
    将一条高速物理线路的传输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片,轮流为多路信号使用。
  3. 波分复用技术
  4. 空分复用技术
  5. 码分复用技术

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使用MAC地址

差错控制

码字n=信息位m+冗余位r=m+r。
码字距离:两个码字的不同位数。
海明距离:给定某种编码算法,可以造出包含全部合法码字的码字表,存在两个码字之间的距离最小。这个最小距离称为海明距离。
编码效率R=m/n。
检测d位错,海明距离至少位d+1
纠正d位错,海明距离至少位2d+1
海明码
循环冗余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D [ x^r*M(x) / G(x) ]=0,不一定正确。

流量控制及相关协议

停——等协议

  • 发送放发送一帧后,等待对方应答。
  • 接收端收到帧后,检查校验位。若出错,返回“否认”;无错,返回”确认“。
  • 发送端收到确认后,立即发送下一帧;收到否认,重发该帧。
  • 发送端发送一帧后,立即启超时计时器。若超时中断,重发该帧。
  • 接收端应保存最近收到的帧序号,若下一个到达帧的序号与该序号相同,则丢弃并返回“确认”信息。

信道利用率低。
信道最大利用率:U=(L/B) / (L/B+2R) ;B为信道速率,L为帧长,R为信号在信道中的单程传播时间。
滑动窗口协议
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若干帧后在等待对方应答。
窗口:可容纳数据帧的缓冲区。
顺序接受管道协议(GBN)
某帧出错时,其后到达的所有帧均被丢弃。
选择重传协议
某一帧出错,后面到达的帧被保留在接收窗口,仅要求发送方重传错误的帧。

广播链路和局域网

这一节主要时是探讨了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帧在链路上传输收到其他主机传输的数据帧,可能会引发冲突,所以需要实现多路访问。

  1. 在前面学过了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等信道划分协议
  2. 轮流协议
    轮询协议:指定主节点,循环的方式轮询每个结点。
    令牌传递协议:没有主节点,令牌在节点之间以某个固定次序交换。
  3. 随机接入协议
    ALOHA协议
    节点有数据,立即发送;如有碰撞,等待随机时间重发。每个节点等待的时间不同,降低二次冲突的概率。
    Smax=0.18
    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节点在发送数据时,先侦听信道,没有数据传输,则判定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有数据传输,判定信道忙,不发送。
  4. 1-坚持CSMA:忙则持续监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
  5. 0-坚持CSMA:忙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重新侦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
  6. P-坚持CSMA:忙则持续侦听,空闲后,P概率发送,(1-P)概率延迟1个时隙进行侦听。

LAN

将物理位置邻近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地理范围和主机数目均有限。

以太网

MAC地址:6个字节,48为;每块网卡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以太网帧结构
DIX帧

多路访问协议

CSMA/CD

  1. 节点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2. 若空闲,立即发送数据;若忙,则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
  3. 在传输帧的同时持续侦听信道,进行冲突检测。
  4. 传输的时候没有检测到冲突,说明帧传输成功。
  5. 传输的时候检测到冲突,则发出干扰信号,使所有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并停止传输。
  6. 发送完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时间,再重新传输。

最短帧长

帧必须足够长以使冲突能在帧传输完成前被检测到,即帧的传输时间大于等于端到端传播时间的两倍。

网络层

网络层使用IP地址

IP分组格式

IP数据报)
版本:IPv4,IPv6
首部长度:以32bit为单位,最小为5,表示只有20字节的固定头部,没有IP选项。
服务类型ToS字段(区分服务):让主机告诉子网,需要什么类型的服务,在现实中被忽略,不使用。
总长度:16bit,给出了包括头部和用户数据在内的IP分组长度。
标志:DF=0,允许分片;DF=1,不允许分片。MF=1,后面还有分片;MF=0,最后一个分片或该IP报文不允许分片。
片偏移:8字节为单位,说明分段携带的数据在原始IP分组中携带的数据所处位置的偏移量。
生存时间TTL:每经过一个路由,TTL-1,TTL为0时,路由器丢弃该分组,并且发送一个ICMP报文消息向源报告差错。
协议:协议字段标识把该分组交给高层哪个协议处理,例如TCP,UDP。
头部校验和字段:校验头部是否出现差错,确保头部的完整性。

IP分片与重组

主要与偏移量和标记(DF,MF)有关。
要注意的是偏移量的单位为8字节,所以数据部分得是8字节的整数倍。
直接看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

虚电路:源和目的节点首先建立一个逻辑连接,才能进行数据传输,传输结束后立即释放连接,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号。
数据报:无连接,每个分组的头部携带源和目的IP地址,每个分组独立路由。

网络层相关协议

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每台主机或路由器在内存中维持一个ARP表<IP address ; MAC address ; TTL>
A向B发送IP数据报,如果B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不在A的ARP表中,A通过ARP协议获取B的MAC地址。
A与B在一个LAN内:
A构造ARP查询分组,广播发送。
B接收到以后,单播ARP响应分组。
A与B不在一个LAN内:
A先发送给两个LAN之间的路由器,由路由器查找B。

ICM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路由器转发或交付出现错误时,会向源主机发送差错报告;ICMP查询报文用来测试路由或主机在网络层是否可达,ICMP差错报文在IP分组无法到达目的主机时,路由器向源主机返回差错报文。
ICMP报文封装在IP数据报中。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允许主机自动获取IP地址,采用传输层UDP协议。

  • 主机广播“DHCP discover”报文
  • DHCP服务器用“DHCP offer”提供报文响应
  • 主机请求IP地址发送“DHCP request”报文
  • DHCP服务器发送“DHCP ack”报文

NET

为内部网络分配若干外部网络地址,进行地址转换
NET转换表

路由算法

LS链路状态路由
网络拓扑和网络代价对于所有的路由器都是已知的。
DV
每个路由器仅知道相邻路由器的信息。

路由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

算法:DV
距离定义:跳数,路由器与直接相连的网络距离为1,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1。跳数为16,代表网络不可达。
RIP以应用进程的方式实现,通过UDP发送RIP报文。
1.相邻节点交换信息——路由表(目的网络,距离,下一跳)
2. 更新本地路由表
3. 定期更新

OSPF开放最短路路径优先

算法:采用LS算法。
通过IP直接发送。

BGP边界网关协议

通过交换BGP报文,每台路由器知道到达X网络的可达性信息,BGP协议通过TCP传输。
eBGP:两个AS之间的路由器BGP连接,从相邻AS获取子网可达信息。
iBGP:一个AS内部的路由器BGP连接,将获得的子网可达信息传遍AS内部的所有路由器。

传输层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通信,为不同主机上的进程提供逻辑通信。
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要对多个进程实现多路复用和多路分用。
可靠传输,确保数据正确有序地从发送进程交付给接收进程。
拥塞控制,网络拥塞时防止接收方—发送方地数据流量过大。
< IP address , Port address >唯一标识了主机上的进程。

传输层协议

TCP

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面向连接的可靠字节流服务。

1. TCP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序号:TCP报文段中携带的用户数据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确认号:对之前收到的数据的确认,也表示下一个期望收到的字节的序号。
数据偏移:TCP数据开始的位置,大小为TCP头部长度,20字节。
URG:紧急数据标志。当有紧急数据时,URG=1,同时紧急指针字段给出了紧急数据的位置。
ACK:表明确认号字段有效。ACK=0,则该TCP报文段不包含确认信息,确认号字段无效。
RST:对本TCP连接进行复位,发生故障时设置,也可以用于拒接非法请求。
SYN:用于建立TCP连接。
FIN:撤销TCP连接。
窗口:接收方的窗口大小。
校验和:对TCP报文段进行错误检测,包括TCP报文段的头部和数据部分和TCP伪头部。
紧急指针:URG=1时有效。
填充:确保TCP头部以32比特边界结束。
2. TCP可靠传输
停等协议,退回N,选择重传,滑动窗口(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发送方将数据流中的每个字节编号,序号为每个报文段中首字节的编号。
确认号,接收方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的编号,同时确认此序号之前的字节已经全部收到。
超时重传
3. TCP连接管理
TCP连接3次
A:发送SYN=1, ACK=0, seq=x。
B:发送SYN=1, ACK=1,seq=y,ack=x+1;
A:发送SYN=0,ACK=1,seq=x+1,ack=y+1;
TCP连接释放4次
A:发送FIN=1,seq=u;
B:发送ACK=1,seq=v,ack=u+1;
B:发送FIN=1,seq=w,ack=u+1;
A:发送ACK=1,seq=u+1,ack=w+1;
4. TCP流量控制
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防止接收方缓冲区溢出。
接收方维护一个接受窗口,并通知发送方,控制发送方的窗口大小。
5. TCP拥塞控制
概念:大量的源主机以高速率发送数据,导致路由器缓冲区溢出,引起丢包;导致路由器排队,引起长延时。

判断方法:超时重传——判断网络出现丢包;快重传——收到接收方的三个冗余ACK
控制方法:TCP发送方根据网络拥塞程度限制其发送速率。
1、慢启动:发送方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指数增长,直到达到慢启动阈值ssthresh。
2、拥塞避免:线性增长,直到检测到拥塞(超时重传)
超时之后会从1开始重新进行慢启动,此时的ssthresh减为拥塞窗口的一半
3、快恢复:不从1开始,直接从ssthresh开始线性增长。

UDP

功能:复用、分用,差错检测;无连接不可靠传输;面向报文;分组首部开销少,8个字节;无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应用层

  • 10
    点赞
  • 4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