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Ethernet组件学习
1. 车载以太网
车载以太网是在传统以太网技术上,对物理层以及应用层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新增或是修改,让其更适应于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1 总体架构
车载以太网是由IEE,OPEN Aliance SIG,AVNU,AUTOSAR等组织共同发展和合作形成的整体架构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2590226 |
1.2 物理层
- 车载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相比,车载以太网仅需要使用1对双绞线,而传统以太网则需要多对,线束较多。
- 传统以太网一般使用RJ45连接器连接,而车载以太网并未指定特定的连接器
- 车载以太网只采用单对差分电压传输的双绞线,但是100M/s以太网可以通过回音消除技术来实现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即有两个信道,因此允许同时进行双向传输,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要求收发双方都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
- 车载以太网中,主要应用100BASE-T1及100BASE-TX两种规格。100BASE-T1多用于车辆内部以太网网络,100BASE-TX多用于诊断系统
1.3 数据链路层
1.3.1 MAC帧和以太网帧的关系
在车载以太网中,MAC帧(Media Access Control frame)是以太网帧(Ethernet frame)的一种特定类型。以太网帧是在以太网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而MAC帧则是以太网帧的具体实现。
以太网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前导码(Preamble):一个7字节(56位)的固定模式,用于同步接收方的时钟。
- 目标MAC地址(Destination MAC Address):6字节(48位)的目标设备的物理地址。
- 源MAC地址(Source MAC Address):6字节(48位)的发送设备的物理地址。
- 类型/长度字段(Type/Length):2字节(16位)的字段,用于指示上层协议类型或指示数据长度。
- 数据(Data):46-1500字节的有效数据部分。
-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4字节(32位)的CRC校验码,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MAC帧是以太网帧的一个子集,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字段,用于车载以太网的特定需求。这些额外的字段可能包括:
- VLAN标签(VLAN Tag):用于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和隔离。
- 时间戳(Timestamp):用于同步车载以太网中的时间。
- 优先级(Priority):用于指定帧的优先级。
- 网络管理信息(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用于车载以太网的管理和监控。
这些额外的字段可以根据车载以太网的具体标准和需求进行定义和使用。它们扩展了以太网帧的功能,使其适应车载网络的特殊要求。
总结来说,MAC帧是车载以太网中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以太网帧,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添加了额外的字段和功能,以满足车载网络的需求。
1.3.2 MAC VLAN
VLAN作用:分割广播域,提高通信效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16289
- VLAN的概念,特性以及必要性:传统LAN通过物理切割广播域,VLAN使用逻辑切割广播域,解耦主机的物理位置与LAN之间的联系,虽然增加了复杂度但是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 VLAN的访问连接:访问链接(Access Link)与汇聚链接(Trunk Link),访问链接属于一种VLAN,用于链接客户机,汇聚链接可以属于多种VLAN,多用于链接路由器或交换机。
- 访问链接的设置:静态配置与动态配置。静态配置绑定VLAN与交换机端口,而动态配置解偶了交换机端口与VLAN的绑定,可以基于MAC/IP/用户来配置VLAN,其层级越高越灵活。
- 汇聚方式;ISL(Inter Switch Link,Cisco专属)与IEEE 802.1Q,前者通过增加ISL包头(ISL Header)区分VLAN;后者通过附加VLAN Tag来区分VLAN(最多4096个)。无论是ISL包头还是VLAN Tag,当数据包到达主机前都会被删除,主机对VLAN无感知。
- VLAN间路由:路由器根据目的IP查询路由表为数据包更换ISL头或VLAN tag使得数据包能进入其他VLAN。可以使用传统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前者依靠软件处理VLAN间路由,随着VLAN的增加,路由器和交换机互联的汇聚链路容易成为速度瓶颈;后者在内部集成路由器,内部链接保证汇聚链路大带宽,并且可以通过路由结果缓存加速VLAN间路由。
- VLAN的优缺点:使用VLAN构建局域网,用户能够不受物理链路的限制而自由地分割广播域,但其代价是网络结果的复杂化。使用VLAN需要注意网络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差异。
1.4 网络层
- IP协议所在层级,可以分为IPV4和IPV6,IP协议的主要作用就是基于IP地址转发分包数据,相当于是主机到主机的传输,
- IP也是一种分组交换协议,但是IP却不具备自动重发机制,即使数据没有达到目的地也不会进行重发,所以IP协议属于非可靠性协议。
- 车载以太网主要使用IPV4协议
- 以下为ipv4协议头
1.5 传输层
该层的协议为TCP/UDP,二者彼此独立,也能够共存。
具体区别如下
https://www.zhihu.com/tardis/zm/art/24860273?source_id=1005
TCP和Udp的区别是什么? - 小林codin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78601/answer/2619299969
1.6 应用层
车载以太网应用层协议对应OSI参考模型的5-7层,直接面向用户。协议主要包括SOME/IP(基于IP协议的可伸缩面向服务中间件)、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OIP(汽车诊断服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ervice Discovery(服务发现)、XCP(标定)、UDPNM(网络管理)等。应用层协议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是用户能够具体应用的部分。如DOIP可以应用到车辆诊断和固件升级。
详细 协议 背景学习参考: ETH协议介绍
SOME/IP 协议相关介绍:
ARP 协议相关介绍:
ICMP 协议相关介绍:
DHCP 协议相关介绍:
DoIP 协议相关介绍:
DoIP概述_doip协议_NMR0574的博客-CSDN博客
1.7 数据在以太网中的传输过程
2. 测试工具
2.1 capl语言学习
https://blog.csdn.net/qq_34414530/article/details/12648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