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二(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

中北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二(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

1.实验名称

实验二 蛮力优化算法实验

2.实验目的

题目1、排序问题程序设计
(1)掌握选择排序和起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两种排序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3)在掌握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两种排序方法。
题目2、整数排序问题
增强学生对算法时间复杂度的理解与应用。

3.训练知识点集群

(1)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算法伪代码进行算法描述;
(2)利用C++/C/Java等编程语言对算法伪代码进行工程化实现;
(3)输入测试用例对算法进行验证;
(4)列出算法时间复杂度模型并与计算机运行统计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内容

题目1:
输入一个待排序的序列,分别用选择排序和起泡排序两种排序方法将其变换成有序的序列,输出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请任选一种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上述算法,并分析其算法复杂度。
题目2:
任意输入N个整数,请用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冒泡排序算法对输入的任意N个数进行有序排列,输出排序结果,并比较三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5.实验原理

题目1:

(1)问题描述
输入一个待排序的序列,分别用选择排序和起泡排序两种排序方法将其变换成有序的序列,输出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并分析其算法复杂度。

(2)算法思想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基本思想:第一次从arr[0]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0]交换,第二次从arr[1]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1]交换,第三次从arr[2]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2]交换,…,第i次从arr[i-1]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i-1]交换,…,第n-1次从arr[n-2]~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n-2]交换,总共通过n-1次,得到一个按排序码从小到大排列的有序序列。

起泡排序(冒泡排序):
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 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3)算法描述
选择排序:
1)将整个记录序列化分为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时有序区为空,无序区含有待排序的所有记录;
2)在无序区查找值最小的记录,将它与无序区的第一个记录交换,使得有序区扩展一个记录,同时无序区减少一个记录;
3)不断重复步骤(2),直到无序区只剩下一个记录为止。

起泡排序(冒泡排序):
1)将整个记录序列划分为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时有序区为空,无序区含有待排序的所有记录;
2)对无序区从前向后依次比较相邻记录,若反序则交换,从而使得值晓得记录向前移,值较大的记录向后移(像水中的气泡,体积大的先浮上来);
3)不断重复步骤2),直到无序区没有反序的记录。

题目2:

(1)问题描述:
任意输入N个整数,请用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冒泡排序算法对输入的任意N个数进行有序排列,输出排序结果,并比较三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算法思想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3)算法描述
1)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须区;
2)将堆顶元素R[1]与最后一个元素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R[1,2…n-1]<=R[n];
3)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6.源代码实现

(1)选择排序:

#include <stdio.h>
//对含有n个数的数组进行遍历
void visit(int r[],int n){
    for(int i=0;i<n;i++){
        printf("%4d",r[i]);
        printf("\n");
}
} 
void SelectSort(int r[], int n){
    int i, j, index, temp;
    int compare = 0, move = 0;
    for(i=0;i<n-1;i++){ //对n个记录进行n-1趟选择排序
        index= i;
        for(j=i+ 1;j<n;j++){ //在无序区中查找最小记录
            if (r[j]<r[index])
            index= j;
            compare++; //比较次数增加1
        }
    if(index!=i){ //交换记录
            temp = r[i];
            r[i] = r[index];
            r[index] = temp;
            move+=3; //交换一次移动3次
        }
        visit(r,10);
    }
    printf("在本次排序中共比较了%d次,移动了%d次。\n",compare,move);
}

int main(){
    int r[10]={0};
    printf("请依次输入10个整数,用空格隔开: \n");
    for(int i=0;i<10;i++)
        scanf("%d", &r[i]);
    printf("排序之前的记录: \n"); 
    visit(r,10);
    printf("进行选择排序: (每趟排序后的结果如下所示)\n");
    SelectSort(r,10);
    printf("排序之后的记录: \n"); 
    visit(r,10);
    return 0;
}

(2)起泡排序(冒泡排序):

#include<stdio.h>
//对含有n个数的数组进行遍历
void visit(int r[],int n){
    for(int i=0;i<n;i++)
    printf("%4d",r[i]);
       printf("\n");
}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n){
    int count1 = 0, count2 = 0; //count1和count2记载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int bound, exchange= n-1; //第一趟起泡排序的区间是[0, n-1]
    while(exchange!=0){ //当上一趟排序有记录交换时
        bound = exchange;
        exchange = 0;
        for(int j=0;j<bound;j++) //一趟起泡排序区间是[0, bound]
            if(++count1 && r[j] > r[j+1]){ //注意不能写作count1++
                int temp = r[j];
                r[j] = r[j+ 1];
                r[j+ 1] = temp;
                count2 = count2 + 3; //1次交换是3次移动操作
                exchange = j; //记载每一次记录交换的位置
            } 
        visit(r,10); //每趟排序输出一次,观察记录的变动情况
    } 
    printf("本次排序中的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count1,count2);
} 
    
int main(){
    int r[10]={0};
    printf("请依次输入10个整数,用空格隔开: \n");
    for(int i=0;i<10;i++)
    scanf("%d",&r[i]);
    printf("排序之前的记录: \n");
    visit(r,10);
    printf("进行冒泡排序: (每趟排序后的结果如下所示)\n");
    BubbleSort(r, 10);
    printf("排序之后的记录: \n");
    visit(r,10);
    return 0;
}

(3)堆排序

#include<stdio.h>
typedef int ElementType;
int arr1[11]={0,2,87,39,49,34,62,53,6,44,98};
#define LeftChild(i) (2 * (i) + 1)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emp=*a;
    *a=*b;
    *b=temp;
}


void PercDown(int  A[], int i, int N)
{
    int child;
    ElementType Tmp;

    for (Tmp = A[i]; 2*i+1 < N; i = child){
        child = 2*i+1; //注意数组下标是从0开始的,所以左孩子的求发不是2*i
        if (child != N - 1 && A[child + 1] > A[child])
            ++child;                //找到最大的儿子节点
        if (Tmp < A[child])
            A[i] = A[child];
        else
            break;
    }
    A[i] = Tmp;
}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int i;
    for (i = N / 2; i >= 0; --i)
        PercDown(A, i, N);    //构造堆
    for(i=N-1;i>0;--i)
    {
        Swap(&A[0],&A[i]);        //将最大元素(根)与数组末尾元素交换,从而删除最大元素,重新构造堆
        PercDown(A, 0, i);
    }
}

void Print(int A[],int N)
{
    int i;
    for(i=0;i<N;i++)
    {
        printf(" %d ",A[i]);
    }
}
int main()
{
    int arr[10]={2,87,39,49,34,62,53,6,44,98};
    Print(arr,10);
    printf("\n");
    HeapSort(arr,10);
    Print(arr,10);
    printf("\n");
    return 0;
}

7.实验结论及心得体会

(1)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的情况下:正序有序(从小到大),这样只需要比较n次,不需要移动。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的情况下:逆序有序,这样每一个元素就需要比较n次,共有n个元素,因此实际复杂度为O(n^2)
平均情况下:O(n^2)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起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ogn,调用了n-1次。

(2)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理解了选择排序、起泡排序和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掌握了三种排序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并且编程实现了三种排序方法,增强了对算法时间复杂度的理解与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尘埃的塵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