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推出新举措。其中,江苏交警总队积极创新,提出技术治理的理念,并进一步探索建立“更聪明的车、更安全的路、更可控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人”技术治理模式。今天,言究社为大家推送的是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政委朱志星在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峰会(2021)上分享的《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技术治理思路和对策》内容。
演讲视频
演讲音频
演讲内容要点
1道路交通事故关键因素
道路交通事故四大要素,分别是:人、车、路、环境。人是核心要素,也是关键因素,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车是决定因素,要重点关注“两客一危一货”,关注车辆的重量因素、速度因素和质量因素。路是基础因素,“控大”要重点关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车速较快,易发生大事故;“减量”,国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关键,国省道开口较多,又存在穿过乡镇等问题;县乡道路基础差,存在标志标线不够齐全等问题。城市道路条件较好,但发生事故后对交通影响较大。环境是变量因素,特定时段、特定点段、特定部位以及特定天气下,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各不相同。以江苏省为例,经统计发现35%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要特别注意交叉口。
2技术治理思路和对策
在治理上,要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但“治理千万条,关键靠技术”。
在路的治理方面:一是基础治理,包括标志、标线、信号灯“三个1”工程、“1+N”指路标志体系、路面痕迹采集分析技术;二是数字治理,包括三维全景道路模型、交通管理设施数字沙盘、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慧道路建设。
在车的治理方面:技术标准上,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上路条件;安全标准上,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使用安全检查;运行标准上,进行运行安全检测、动态实时监管。此外,江苏提出了第二车管所的概念,所有客车、旅游包车等在物流中心、配载中心等地出车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在环境治理方面:江苏交警总队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在环境治理方面,从事先预测(天气预报、事件监测、规律分析)、及时预警(信息发布、广泛渠道、定向推送)、主动干预(道路管控、可变信息、现场指挥)三方面开展。现阶段在徐州进行试点,后续将在全省推广。
在人的治理方面: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的检查和管理。身体健康是关键,包括对人的背景检查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两客一危一货”的驾驶人进行背景检查,确保驾驶人身心健康;重视货车驾驶人的心理健康、情绪关注、心理关怀,同时,提倡驾驶人要行为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养成安全驾车习惯。
3新治理模式探索
更安全的路,要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同步使用,使智慧道路更智慧。更可控的环境,要实现天气变化可知、重点部位可控、突发事件可应、重点时段可防。更健康的人,要对交通参与者进行宣传教育、重点管理、群体画像、法律监管。其中,宣传教育要实现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和精准滴灌;要针对违法人员、问题人员、弱势群体进行重点管理;要根据重点群体人员的属性、违法记录、行为习惯进行画像;要完善法律、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主动监管。关于更聪明的车,专家讲述的比较多,就不在此一一阐述。
(文 / 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政委 朱志星)
编校丨刘林 蒋莉莉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加群请加微信号18515441838,注明“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