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本文节选自《中国交通运输2022》下篇创新实践,由河南交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供稿。
作者:
河南交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郭留红 宋勇 徐涛 单飞 何亚辉
一、项目背景
2022年底,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3.1万公里,持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面对“交通强省”战略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经济发展新形势,河南省路网逐步由大规模建设向更加注重“建管养”协调发展转变,养护管理面临大范围科学、智能、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快速准确诊断路面病害成为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河南省紧紧围绕部省关于提升养护管理数字化水平、强化养护科学决策的部署要求,针对传统养护调查存在的数据采集效率低、成本高,数据管理系统信息不全、可视化程度差,路段养护措施决策过于粗略、主观性强等问题,研发了干线公路全幅面路面病害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
二、系统组成及特点
1、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外业采集设备、病害识别算法和全幅面路面病害采集及分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①轻量化、低成本的外业采集设备。采集设备包含路面破损图像数据收集、平整度及里程定位和供电系统三大模块,依据干线公路路面状况评价标准及要求,实现对道路全幅面路面病害的快速采集。路面破损图像数据收集模块由高清工业相机、同步控制系统、高性能计算机、GNSS定位设备等组成,可实现路面破损图像和道路景观图像的采集。平整度及里程定位模块将平整度检测与里程定位两项功能模块高度集成于一体,既能实现平整度检测,又能实现里程定位功能。供电系统直接连接检测车电源,内部配置充电电瓶、逆变器等设备,可实现24小时的全天供电。
②基于沥青、水泥路面病害特征的病害识别算法。采用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对路面病害特点进行创新优化,压缩算法模型参数,并通过与人工识别比较调试算法,得到主要分为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应用部署三个阶段的道路病害识别算法,实现干线公路路面病害的精准、快速识别。
图3-45 全幅面路面病害采集系统
③基于云服务器计算技术的全幅面路面病害采集及分析系统。系统集病害采集管理、病害自动识别、影像自动拼接、GIS地图展示为一体。通过对病害数据自动化分析,精确识别出病害、类型、位置、长度与面积,并以网格图、CAD图等多种形式展现病害的分布信息。结合GPS以及编码器的高精度位置信息实现多车道图像数据拼接,利用地图轨迹信息、分片加载技术等实现整条道路的断面数据在地图上的可视化展示,为辅助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系统特点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①成本低。系统采用轻量化和高集成度设备,可利用小型SUV车辆为载体组装,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拆卸方便。采用的高清摄像机和集成化芯片,由计算机自动分析取代人工评定,大幅减低干线公路路面状况检测及评价成本。
②效率高。外业采集时,检测车按正常车速行驶,每天可采集里程约200车道公里。采用最新数据算法,能快速准确识别路面病害,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30倍。当天采集的数据,24小时内可完成病害自动提取,48小时内可完成影像自动拼接。
③病害识别精度可靠。裂缝类病害识别精度可达1毫米,经4000余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采集试运行,对裂缝、车辙等路面主要病害识别精度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的要求。
图3-46 典型病害识别情况
④可靠易操作。系统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易上手,一般工作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开展单人外业采集工作。
三、系统功能及应用
1、系统功能
实现路面全幅面病害影像拼接。通过对同一路段不同车道多次采集,通过高精度的里程编码器保证对路面全幅面采集。
图3-47 路面全幅面病害影像拼接
①实现干线公路主要病害的自动识别。参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的要求,系统算法可实现裂缝、坑槽、泛油、修补、沉陷、车辙、坑洞、路面松散、波浪拥包、唧泥等病害的自动识别。
②辅助养护工程专家进行项目决策。系统有完善的病害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够为养护工程专家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根据道路真实情况和数据,确定是否需要大中修。通过道路路面实拍图片拼接,能够快速直观的了解道路的真实情况。自动生成的道路千米级PCI五色图,能够结合数据判断道路的大中修需求。
图3-48 道路千米级PCI五色图
根据道路的病害分布情况,选择需大中修的路段。系统可直观提供病害类型的整体分布情况,为便于选择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大中修,及选择更严重的病害类型(例如龟裂、坑槽、破碎板等)进行养护提供依据。以图 3-50、图 3-51 所示为例,两个千米段的 PCI 状况值接近,传统上仅凭该单一参数进行决策判断将面临困难,但通过系统对病害类型的直观展示,可清晰看出图 3-50所示路段的病害以修补为主,图 3-51 所示路段以裂缝为主,养护优先级的判别一目了然。
图3-49 病害类型整体分布
图 3-50 以修补为主的病害整体分布
图 3-51 以裂缝为主的病害整体分布
根据具体病害的面积类型,制定具体的作业计划。在确定了具体大中修的路段后,根据道路的病害实际分布,系统针对10m级的病害分布可辅助制定相应的养护作业计划,针对病害的具体位置确定具体作业方式。具体而言:通过10m级的病害分布图可以精准定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病害部位,指导相关施工单位在开展养护作业时科学组织施工过程,实现路面整体的中修或大修养护作业与点状病害有效处治的有机结合,确保养护作业取得预期成效。以需要进行中修处理的路段为例,个别部位病害严重,需要进行充分的挖补处理,通过10m级的病害分布图可以精准定位需要进行挖补处理的路段,确保病害得到充分、彻底处治,保障中修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成效;个别部位存在坑槽、冒浆路段需要进行相应压浆处理以保证路基强度,通过10m级的病害分布图可以有效定位需要进行压浆路段,确保在开展中修养护作业时路基达到相应强度指标。
图3-52 10m级病害分布
2、系统应用
该系统将重点在以下场景进行应用:
①省级养护决策提供参考。通过数据采集,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可靠的病害数据库,全面反映普通干线公路路面状况和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精准制定养护计划和充分发挥养护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图3-53 道路病害统计
②优化市县养护管理模式。为干线公路管养单位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数字化养护系统,助力管理部门打造新型的全要素全周期管理模式,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干线公路的养护质量与管理效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更好服务群众出行。
③助力查治安全隐患。综合运用干线公路全幅面路面病害检测数据,为各地市干线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数据分析服务,及时发现和整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应用成效及展望
目前,应用干线公路全幅面路面病害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已完成全省18个市、126个区县的1678个采集任务,累计采集道路里程4551.76公里,车道里程13012.913公里,采集处理总数据量达到36TB。
在2023年度河南省干线公路项目对接工作会上,干线公路全幅面病害调查及分析系统正式上线使用,提供的高清晰度的路面实景、精准可视化的公路PCI、RQI等全幅面检测信息,为养护工程决策专家快速、准确掌握道路信息提供了依据,极大的提升了项目立项工作的效率。
下一步,河南省将持续改进优化病害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有效融合干线公路全幅面路面病害、养护巡查APP等数据资源,全面精准展现病害的分布信息,精准制定养护规划方案和道路大中修计划,科学运用养护资金,实现更高效的养护巡查作业,有力支撑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省建设战略实施。
请关注公众号,回复“2022”,在线阅读下载报告,进一步了解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指数、中国交通500企业营收完整信息,以及最新智慧交通的研究成果、各地创新实践。
中国交通运输年度报告编委会同时授权“中国交通智库”公众号提供精美印刷版报告,欲获取相关资料,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孟晓阳 010-64288738,15210678994
付振茹 010-64288878,13699104420
联系邮箱:fuzhenru_123@163.com
中国交通运输年度报告QQ群:62566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