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民:自主式交通系统技术

导语

我国交通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但我国交通系统在安全、效率、服务、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解决交通系统现存问题呢?今天言究社为大家带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贾利民在2024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创新与合作大会上分享的《自主式交通系统技术》内容。

演讲视频

演讲音频

演讲内容

一、自主式交通系统背景需求

为保持和强化在构建变革性交通科技与产业新格局中的竞争力,欧、美、日等交通科技和产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战略,陆续提出以自主式交通系统(Autonomous Transportation Systems--ATS)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美国提出的“面向2025年的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GATS)旨在实现自动化程度更高直至无人工干预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欧盟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提出协作式智能交通(C-ITS)体系架构,并在《RAIL 2050 VISION》提出了自主列车运营。

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政策方针4.0版,提出逐步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世界海事组织(IMO)明确提出发展水面自主航行船舶,发布自主驾驶船舶试验暂行指南。

虽然国内外已对自主式交通系统( ATS) 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其作为人类智能向机器智能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复杂巨系统特征、尚处于发展演化初期的新型交通系统,也是智能交通的升级版,暂无国际公认的定义和相关理论技术体系。

我国轨道交通智能化已迈入引领者行列,在道路、航空和水运交通智能化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架构、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等方面仍总体处于跟跑状态,主要技术和运行标准仍由欧美等国主导。为抢占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先机,亟须开展自主式交通系统( ATS) 的研究,创建“以我为主、主动变道、兼收并蓄、原创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

政策背景

交通部、科技部于2021年8月2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提出“加强自主式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发”;

交通部、科技部于2022年3月10日发布《“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实现主要交通装备国际引领,创建自主式交通系统技术体系”。

二、自主式交通系统概念内涵、演化逻辑与顶层架构

1

概念内涵

自主式交通系统(ATS)是在交通系统与智能、网络、数据、材料、能源等使能/赋能技术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科学深度融合基础上,其组分物理/逻辑实体及系统整体具备可演进提升的自感知、自适应、自学习、自决策、自修复、自进化与和谐互操作能力,系统整体具有高度智能、高度弹性、高度适应性、高度开放性和高度自治性的新一代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多领域有机融合、结构和功能复杂,能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地完成“位移+”使命的绿色体系化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

2

演化逻辑

从人、机、基、环角度,交通系统由决策体(人/机)、运载体(机)、基础设施(基)、环境(环)四类顶层交通要素组成,在自主式交通系统不同发展阶段,要素间结构演化过程如下:

b2a0d9dad3a663c248ed7e502c2c3dcb.jpeg

图:自主式交通系统结构演化过程

3

顶层架构

自主式交通系统(ATS)顶层架构框架由需求体系、功能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物理架构等组成。

6c1bee47e5eb6f31e00845b6b84571c2.png

图:自主式交通系统总体思路

8cadd1de084e981672dd315bb244e742.jpeg

图:自主式交通系统概念框架

三、自主式交通系统发展的可能路径

在借鉴融合自动驾驶等级划分、基础设施支撑等级划分等现有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六个等级提出自主式交通系统分级标准及发展路径(DoA)。

8fc32c257574ba9cc69ce407e2998e25.jpeg

图:自主式交通系统发展的可能路径

四、自主式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1. 自主式交通系统状态综合感知与态势辨识技术

技术形成逻辑:场景驱动-组分构成-组分状态-全息感知-语义同步-态势认知-行为。

2. 自主式交通系统基础设施与路网数字化技术

技术形成逻辑:基础设施组分-组分数字化建模—组分互操作—组分时空布局- 

组分动态表达—系统动态表达—系统虚拟运行-基础设施于路网数字化技术。

3. 自主式交通系统互操作技术

技术形成逻辑:互操作对象—互操作模式-互操作功能—互操作目的-互操作技术集。

4. 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

技术形成逻辑:计算力布局—计算力承载体—计算功能—计算模型--计算目的。

5. 自主式交通系统集成技术

技术形成逻辑:场景定义-组分结构-互操作模式-功能集成-技术集成-系统集成。

20d5c178bb2d06c3e037bb1b054a0db3.jpeg

图:下一步愿景

(文 /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贾利民)


编校 | 张翼飞  何子豪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1c6ab20dd21581980e5be167c6722f42.jpeg

扫描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8d028b7e42ec6d8eacc7546dcd102ad1.jpeg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