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由平安产险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围绕中国乘用车市场,剖析智能驾驶产业商业化进程与挑战,提出破局建议。
产业演进:智能驾驶能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带动万亿级产业。技术分 “单车智能” 和 “车路云协同” 两条路线并行发展,但目前商业化面临周期长、投入高、变现难的问题,需政策、商业模式、配套服务协同支撑。
制度完善:我国智能驾驶政策加速完善,国家和地方并行推动商业化落地,与美国政策完善度处于同一梯队。未来应延续 “松绑” 单车智能、“扶持” 车路云协同的政策基调,制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
商业落地:中国市场存在 “单车智能” 渐进式和激进式、“车路云” 协同三种技术路线。ToC 端用户重视智驾功能但付费意愿下降,车企创新商业模式,如特斯拉的软件收费、华为的合作模式、小鹏的多方式变现。ToB 端用户对无人出租期待值高,Robotaxi 运营成本将降低,“车路云协同” 模式有望率先在 ToB 场景落地。
风险应对:智能驾驶带来新型安全风险,保险保障存在不足。保险服务可从产品设计、定价方案、定责方案改进,平安产险与赛力斯的合作是成功实践。同时应建立跨行业沟通机制、建设配套数据平台。
结语:智能驾驶发展面临技术、法规、成本和用户接受度、配套服务等挑战。政策完善是基础,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保险服务创新是支撑。智能驾驶前景广阔,车企应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