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详情请点击查看原文:数据应用推荐 |《中国工业经济》:客户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碳减排与碳信息披露迎合
💡 此次推荐的文章探讨了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关键作用。文章基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并利用2008-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
企研相关数据推荐:
中国数字专利研究数据库-官方标准——全量数字专利微观库
客户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碳减排与碳信息披露迎合
《中国工业经济》2024年第8期
杨刚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
王海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岳子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纲(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的供应链管理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依托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构建了基于上下游间纵向透明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利用2008—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系统分析了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企业碳减排、碳信息披露迎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在客户企业具有低碳意识的前提下,客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能有效激励供应商的主动性碳减排。其关键机制在于,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致供应链透明度的提升,增加了可供筛选的“供应商池”,加剧了供应商之间的横向竞争,部分供应商迫于制度压力会主动进行碳减排,存在明显的“反牛鞭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越少,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碳减排的激励效应越低。供应商企业在面对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并不总是选择积极响应,而是采取“顺从”“欺瞒”“务实”“懈怠”四种行为来应对。此外,当供应商企业的产品可替代性越大时,其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越明显。本文为激励供应链碳减排提供了新机制,为健全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提供了新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碳信息披露迎合;供应链碳减排;动态博弈模型
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优化方面,客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供应商企业的碳减排行为和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以及这一影响的机制和效果。
主要发现
-
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具有低碳意识的前提下,能有效激励供应商的主动性碳减排。
-
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加剧供应商间竞争,促进部分供应商主动进行碳减排,表现出“反牛鞭效应”。
-
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越少,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碳减排的激励效应越低。
-
供应商企业面对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可能采取“顺从”、“欺瞒”、“务实”或“懈怠”四种行为。
-
供应商企业产品可替代性越大,其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越明显。
理论模型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上下游间纵向透明的动态博弈模型,将供应链信息透明度和低碳偏好纳入供应链激励机制中,以阐释数字化转型的供应链碳减排效应。
实证分析框架与数据部分
-
因变量:企业碳排放量(carbon)和企业碳信息披露迎合程度(cater)。
-
自变量: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digital),以企业数字专利数量衡量。
-
控制变量:包括绿色创新、产权性质、资本支出比、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等微观层面变量,以及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宏观层面变量。
-
数据来源:
-
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2008—2022年)。
-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全量专利数据。
-
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提供的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识别链条信息。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布的低碳政策数据集。
-
-
数据处理:
-
碳排放量:直接披露数据和基于能源消耗量、用电量、用热量的数据计算得出。
-
数字化转型水平:通过匹配专利行业主分类号与《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计算得出。
-
碳信息披露迎合程度:通过文本分析方法测算年报中低碳相关关键词出现的个数,构建公式计算得出。
-
政策启示
-
增强企业低碳意识,健全绿色低碳制度。
-
加快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智赋能供应链碳减排。
-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增强供应链多元化和灵活性。
-
健全供应链碳信息披露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相关数据推荐
中国数字专利研究数据库-官方标准——全量数字专利微观库
中国数字专利研究数据库-官方标准包括全量数字专利微观库和全量数字专利统计库。其中,全量数字专利微观库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2023)》为建库依据,涵盖了全国近1400万件相关专利数据。
-
数据详情如下: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