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7)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

<1>概述

  1. ⭐三网融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优点 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 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选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
时延 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开销 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三组交换的比较:
三组交换的比较
3.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 含义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 网路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2.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知识点 公式
发送时延(时延) 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传播时延(时延) 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处理时延(时延) 单个结点处理时延×结点数(结点数=链路数-1)
排队时延(时延) 单个结点排队时延×结点数(结点数=链路数-1)
总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间RTT 2*传播时延+末端处理时间
  1. 易错点:
    电路交换:没有存储转发,一直占有线路,没有处理、排队时延
    所以---->总时延=建立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
    分组交换: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报文长度/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分组数据长度/数据率)+结点数 ×(分组数据长度/数据率)
    (报文长度/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数据分成的份数
    (分组数据长度/数据率):每一份传到下一结点所需时间
    结点数 ×(分组数据长度/数据率):总份数的处理时延(不确定!!)

单位转换:
1GB=1010MB
1MB=1010KB
1KB=1010B

1Gb–>> 1Mb: 103
1Mb–>>1Kb: 103
1Kb–>>1b: 103

  • 4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