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察 | 从区块链应用创新看长安链发展——CCF区块链专委会荣誉主任斯雪明

导语

2024年1月27日,斯雪明教授在长安链发布三周年庆暨生态年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在区块链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同时需要有价值、有特色、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创新。斯雪明教授介绍了国内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的现状、趋势与挑战,并表示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区块链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应用创新加速推进、成果初显锋芒。

图片

学者寄语

希望长安链能够越做越好,也希望长安链成为不仅是中国领先,也是全球领先的联盟链底层基础平台。

——CCF区块链专委会  荣誉主任  斯雪明

区块链发展的背景

区块链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被列为数字经济的七大重点产业之一。

21年6月,工信部和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首次为区块链产业制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同年工信部成立了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22年11月,由微芯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以点带面辐射全国,实现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数据要素联通、产业协同增效,以国家主链助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的4月份,香港Web3.0协会成立,在妥善的监管框架下有序发展Web3.0产业,并将成立虚拟资产发展专责小组。

国际角度来看,2019年的9月,德国联邦政府审议通过并发布了德国区块链战略;2020年的10月,美国白宫发布了关键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其中区块链技术被列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技术;2023年的7月26号,美国国会通过了《区块链监管确定性法案》,前不久美国证监会批准了比特币的 ETF,都表明美国对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度重视;欧盟在2023年6月,宣布将启动一个新的欧洲数字基础设施联盟(EDIC)负责监督区块链的开发和部署,推动区块链政策的政治影响力,并致力于与其他大型区块链基础设施竞争。

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现状

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设立了区块链重点专项,针对区块链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布局构建优势,解决我国区块链理论与技术布局缺失、基础平台自主创新不足、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以及但缺乏重大示范性应用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区块链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发展迅速,基础平台和标准规范逐步健全的发展局面。

从专利来看我国具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在区块链领域,我国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59.7%高于美国的23.8%;截至2021年6月全球有 1.25 万件区块链专利发生过被引用情况,其中中国区块链专利被引用的数量为7445件,其次是美国3200件。从区块链SCI论文数量来看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比,中国占比45.38%,美国占比16.2%,印度是11.53%,韩国是7.1%,中国大概是美国的三倍。那么从高被引论文来说,中国是216篇,美国是98.5,我们是美国的二倍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区块链发展仍存在提升空间。从专利质量来看,中美区块链专利被引用次数均集中在1-5次, 被引用11 次及以上的中国专利占比 10.5%,美国占比 21.5%;被引用次数大于 100 次的中国专利占比0.1%,而美国占比 1.5%,我国高质量专利的占比仍需提升。四大网络安全顶会上的区块链论文发表的数量,中国大概是美国的1/2,由此看虽然论文数量我们优势明显,但论文质量特别是区块链原创性理论与技术,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片

2022年我们统计了web3.0论文发表情况,中国当年发表的web3.0相关SCI论文大概二十几篇,尽管web3.0现在非常火热,但实际上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

国内外区块链应用现状

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以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原生应用为主导的两大模式。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聚焦数据可信存证流转,以技术信任解决传统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中存在的风险难题,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字原生应用中区块链作为支撑数字世界信任体系的关键底层技术,通过非同质化通证、数字资产等模式创新形成自有生态闭环,推动数字原生经济发展。

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成果斐然,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2022年国区块链应用三大主要领域分别为政务、金融、司法,占比约为18%、17%和16.35%,其次民生、文旅落地数量不断增加;区块链应用融合不断加深,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如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明显。从2022年初我国开展国家区块链试点行动,选择了15个综合性试点城市和164个特色领域的试点,应用创新加速推进。区块链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区块链+”和“+区块链“模式与各行业传统模式相融合,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构建诚信产业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2023年8月,区块链招投标项目超202个,总金额超6.1亿元,平均金额约为301万元。其中,2022年1月-12月,区块链招标项目共146个,总计金额超5.1亿元,平均金额350万元。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区块链招标项目新增56个,总金额达9785万元,平均金额174万元。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区块链产业仍需要重大示范性应用以及可复制性强的创新型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挑战

从技术挑战来说,首先区块链关键技术如跨链交互,隐私计算技术、链上链下数据一致性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要重视区块链行业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区块链与元宇宙、web3.0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

第二个继续发展重量级的区块链应用。目前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的区块链应用还相对少,这方面区块链技术需要加强与实体产业的结合。

第三个区块链产业需要做大做强。我们区块链的产业规模比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第四个区块链生态隔离问题,各大联盟链以及应用场景尚未互联互通,不同区域之间缺乏互联互通。长安链在这方面需要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将开源生态做大做强建设繁荣开放的区块链生态。

第五个区块链监管制度尚不健全,以区块链为名的金融投机风险仍然突出,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这些特点与我们中心化的监管还是存在矛盾。

从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看长安链发展

中央网信办组织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提到要到2023年底在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经验,进一步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长安链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区块链开源生态的健康发展探索了中国方向。

网信办的15个综合性试点单位里面,如北京的海淀,福建的福州等城市底层链使用的都是长安链,另外其他一些城市也正在准备以长安链作为当地的区块链系统的底层平台。长安链现在正在深入应用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区块链+制造、区块链+能源,区块链+政务服务,区块链+法制,区块链+民生,区块链+贸易金融等这些特色试点领域。

「数据新动能」学者观察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何激发动能、释放价值,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长安链开源社区发起的「数据新动能」学者观察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研究、思考与展望,共同探索数字经济“密码”。

  • 12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