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表的基本操作与习题练习

一、双链表的定义

双向链表也是链表的一种,有一个数据域data,它是用来存放数据的,有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直接前驱pre和直接后继next。 从任意一个节点开始,都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它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使用这种方式解决了单链表中不能使用反向遍历的问题。

二、双链表的结构

双向链表也是采用的链式存储结构 ,因此它的结构图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链表节点类型D_LinkList的声明如下: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D_LinkList
{
	ElemType data;		
	struct D_LinkList* prior;		//指向前驱节点
	struct D_LinkList* next;		//指向后继节点
}DNode, *D_List;				//声明双链表类型

1.对初始化双链表
//初始化双链表
Status InitD_List(D_List& L);
实现
//初始化双链表
Status InitD_List(D_List& L)
{
	L = (DNode*)malloc(sizeof(DNode));		//创建头节点
	if (L==NULL)
		return 0;
	L->prior = NULL;		//指针域置空
	L->next = NULL;
	return 1;
}
2.使用头插建立单链表,n表示要插入的个数
//使用头插建立单链表,n表示要插入的个数
Status CreateD_List_front(D_List& L, int n);
实现
//使用头插建立单链表,n表示要插入的个数
Status CreateD_List_front(D_List& L, int n)
{
	int i;
	ElemType x;
	for (i = 0; i < n; i++)
	{
		DNode* newnode = (DNode*)malloc(sizeof(DNode));		//新建节点
		cout << "请输入数据:";
		cin >> x;				
		newnode->data = x;		    //保存数据
		newnode->next = L->next;	//使用头插创建双链表
		if (L->next != NULL)		//如果L不为空
			L->next->prior = newnode;		//将L->next的前驱prior连接到新节点newnode上
		newnode->prior = L;
		L->next = newnode;
	}
	return true;
}
3.按位查找,查找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按位查找,查找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ElemType LocateElem(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实现
//按位查找,查找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ElemType LocateElem(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DNode* p = L->next;		
	while(--i&&p)		//遍历节点
	{
		p = p->next;
	}
	if (p== NULL)		//找不到第i位置
		return false;
	e=p->data;			//找到了,e存放数据
	return true;
}

4.删除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删除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Status DelElem(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实现
//删除第 i 个位置的值,并用 e 返回
Status DelElem(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assert(L);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DNode* p = L;
	DNode* q;			//存放第i位置的前一个节点
	int k = 0;
	while (k<i-1 && p != NULL)		//遍历节点,寻找第i位置的节点
	{
		k++;
		p = p->next;
	}
	if (p == NULL)				//未找到第i位置的节点
		return false;
	else	          //找到了
	{
		q = p->next;		
		if (q == NULL)
			return false;
		p->next = q->next;			//删除节点
		if (p->next != NULL)		//节点不为最后一个节点时
			p->next->prior = p;
		e = q->data;
		free(q);
		return ture;
	}
}
5.在第 i 个位置后插入值e
//在第 i 个位置后插入值e
Status Insert_e(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实现

//在第 i 个位置后插入值e
Status Insert_e(D_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DNode* p=L;
	int k = 0;
	while (k < i&&p!=NULL)		//寻找第i位置的节点
	{
		k++;
		p = p->next;
	}
	if (p->next == NULL)		//未找到节点
		return 0;
	else		//找到第i位置的节点
	{
		DNode* newnode = (DNode*)malloc(sizeof(DNode));		//新建节点
		newnode->data = e;
		newnode->next = NULL;
		newnode->prior = NULL;

		newnode->next = p->next;		//将newnode插入第i节点之后
		if (p->next != NULL)			//节点p不为尾节点
			p->next->prior = newnode;
		p->next = newnode;
		newnode->prior = p;
		return ture;
	}
}
三、经典习题讲解
1.有一个双链表L,设计一个算法查找第一个值为x的节点,将其与后继结点进行交换

解题思路:

​ 先找到第一个值为x的节点p,q指向其后继节点,如下图所示,本题时将节点p移到节点q之后,实现过程时先删除节点p,再将其插入节点q之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如下

//有一个双链表L,设计一个算法查找第一个值为x的节点,将其与后继结点进行交换
int swap(D_LinkList& L, ElemType x)
{
	DNode* p = L.next, * q;
	while (p != NULL && p->data != x)		//遍历节点
		p = p->next;
	if (p == NULL)			//未找到值未x的节点
		return 0;
	else			//找到值为x的节点p
	{
		q = p->next;		//q指向p的后继
		if (q != NULL)		//节点p不是尾节点
		{
			p->prior->next = q;			//删除p
			q->prior = p->prior;
			p->next = q->next;			//将节点p插入q节点之后
			if (q->next != NULL)
				q->next->prior = p;
			q->next = p;
			p->prior = q;
			return 1;
		}
		else			//节点p是尾节点,无法与后继节点交换
			return 0;
	}
}
2.有一个双链表L,其中有n(n>=1)个数据节点,设计一个算法将所有节点逆置

解题思路:

​ 采用头插法建表的思路,用p遍历所有数据节点,先将新表看成只有一个头节点的双链表,然后将每个节点p插入该双链表的前端。

算法实现如下:

//有一个双链表L,其中有n(n >= 1)个数据节点,设计一个算法将所有节点逆置
void Reverse(DNode*& L)
{
	DNode* p = L->next, * q;
	L->next = NULL;
	while (p != NULL)		//遍历原双链表的所有数据节点
	{
		q = p->next;			//用q临时保存节点p的后继节点
		p->next = L->next;		//将节点p插入新链表的前端
		if (L->next != NULL)
			L->next->prior = p;
		L->next = p;
		p->prior = L;
		p = q;					//继续处理余下的节点
	}
}

总结

​ 双向链表在插入和删除上有时效率比单链表的效果还要好,比如在某一位置前进行插入操作时只需知道这个位置,通过节点的前驱pre就更更好的进行操作,但是在应用上人们更偏向与使用单链表来实现,这时我们可以从 存储效率上 去解释这个问题。

表的前端
if (L->next != NULL)
L->next->prior = p;
L->next = p;
p->prior = L;
p = q; //继续处理余下的节点
}
}


## 总结

​		双向链表在插入和删除上有时效率比单链表的效果还要好,比如在某一位置前进行插入操作时只需知道这个位置,通过节点的前驱pre就更更好的进行操作,但是在应用上人们更偏向与使用单链表来实现,这时我们可以从 存储效率上 去解释这个问题。

​		从存储结构来看,每个双链表的节点要比单链表的节点多一个指针,而长度为n就需要 n*length(这个指针的length在32位系统中是4字节,在64位系统中是8个字节) 的空间,这在一些追求时间效率不高应用下并不适应,因为它占用空间大于单链表所占用的空间;这时设计者就会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
  • 1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好的,下面是K - 双向链表练习题的解答。 题目描述: 设计一个数据结构,要求实现双向链表基本操作:插入、删除、反转等,并实现一个方法向链表中添加一个元素。同时,该数据结构需要支持以下操作: 1. get(k):返回链表中第 k 个节点的值。如果 k 小于 1 或大于链表的长度,则返回 -1。 2. addAtHead(val):在链表的头部插入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 3. addAtTail(val):在链表的尾部插入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 4. addAtIndex(index,val):在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前插入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在链表的末尾添加该节点。如果 index 大于链表的长度,则不会插入。 5. deleteAtIndex(index):如果索引 index 有效,则删除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双向链表数据结构,并提供选定的一些操作。这是一个经典的链表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链表节点的结构体,并在节点中保留前驱和后继指针,便于双向操作。然后,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链表类,在该类中定义一些方法来实现链表基本操作。 本题需要实现的方法包括: 1. get(k):遍历链表,找到第 k 个节点并返回该节点的值。 2. addAtHead(val):创建一个新节点,将该节点作为头节点,并更新头节点的前驱指针。 3. addAtTail(val):创建一个新节点,将该节点作为尾节点,并更新尾节点的后继指针。 4. addAtIndex(index,val):遍历链表,找到第 index - 1 个节点,创建一个新节点,并将其插入到该节点的后面。如果 index 为零,则将新节点插入到头部。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将新节点插入到末尾。 5. deleteAtIndex(index):遍历链表,找到第 index - 1 个节点,并将其后继指针指向第 index + 1 个节点。如果 index 为零,则更新头节点。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 - 1,则更新尾节点。 代码实现: 下面是基于C++的实现代码,其中Node是一个链表节点的结构体,List是链表类的定义: ```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链表节点结构体 struct Node { int val; // 节点的值 Node* pre; // 前驱指针 Node* nxt; // 后继指针 Node(int _val):val(_val),pre(nullptr),nxt(nullptr){} // 构造函数 }; // 链表类 class List{ private: Node* head; // 头节点 Node* tail; // 尾节点 int size; // 链表长度 public: List():head(nullptr),tail(nullptr),size(0){} // 构造函数 int get(int k){ if(k < 1 || k > size) // 判断k是否合法 return -1; Node* p = head; for(int i=1; i<k; i++) // 遍历链表,找到第k个节点 p = p->nxt; return p->val; // 返回节点的值 } void addAtHead(int val){ Node* p = new Node(val); // 创建新节点 if(size == 0){ // 链表为空的情况 head = p; tail = p; }else{ // 链表非空的情况 p->nxt = head; // 插入节点 head->pre = p; head = p; } size++; // 更新链表长度 } void addAtTail(int val){ Node* p = new Node(val); // 创建新节点 if(size == 0){ // 链表为空的情况 head = p; tail = p; }else{ // 链表非空的情况 tail->nxt = p; // 插入节点 p->pre = tail; tail = p; } size++; // 更新链表长度 } void addAtIndex(int index, int val){ if(index > size) // index不合法,不插入 return; if(index <= 0) // 如果index小于等于0,插入到头部 addAtHead(val); else if(index == size) // 如果index等于size,插入到尾部 addAtTail(val); else{ // 如果index在链表中 Node* p = head; for(int i=1; i<index; i++) // 找到第index-1个节点 p = p->nxt; Node* q = new Node(val); // 创建新节点 q->nxt = p->nxt; // 插入节点 p->nxt->pre = q; p->nxt = q; q->pre = p; size++; // 更新链表长度 } } void deleteAtIndex(int index){ if(index < 0 || index >= size) // index不合法,不删除 return; if(index == 0){ // 如果要删除的是头节点 head = head->nxt; // 更新头节点 if(head == nullptr) // 如果链表为空,尾节点也需要更新 tail = nullptr; else head->pre = nullptr; }else if(index == size-1){ // 如果要删除的是尾节点 tail = tail->pre; // 更新尾节点 tail->nxt = nullptr; }else{ // 如果要删除的是中间节点 Node* p = head; for(int i=1; i<index; i++) // 找到第index-1个节点 p = p->nxt; p->nxt = p->nxt->nxt; // 删除节点 p->nxt->pre = p; } size--; // 更新链表长度 } }; int main(){ List l; l.addAtHead(1); l.addAtTail(3); l.addAtIndex(1,2); // 链表变为[1,2,3] cout<<l.get(1)<<" "; // 返回2 l.deleteAtIndex(1); // 现在链表是[1,3] cout<<l.get(1)<<" "; // 返回3 return 0; } ``` 总结: 双向链表实现相对较多的语言,相对单向链表更适合一些场景;比如说LUR Cache。对于双向链表的实现,我们需要注意节点间指针的指向关系,以及头节点和尾节点的处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尝试其他链表问题,如链表的分割、链表的反转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