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线形文字:穿越千年的文明密码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文字如同一艘艘穿越时空的航船,承载着文化的精髓,传递着历史的低语。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一种神秘古老的文字形式——线形文字,它们被刻写在泥板之上,仿佛是等待被唤醒的时空信使。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和了解古希腊线形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发现与破译,回溯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希腊文明。

01 线形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线形文字是一组古老的文字系统,之所以被命名为线形文字,是因为该文字系统呈现出直线和角度较多的特点。考古学家依据线形文字的时序和形式将其分为A、B两种。其中, 线形文字A是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的米诺斯文明在公元前1850年到公元前1450年间使用的文字材料,这些字符被刻划在泥板、圆盘、祭祀用品、建筑等介质上,大致可以分为音节符号、表意文字和表示数字、分数的符号。线形文字B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文明的文字系统,用于书写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的迈锡尼希腊语,最常见于泥板上。

注:线性文字A在Unicode中的编码范围为U+10600 - U+1077F,上图截取了部分。

注:线形文字B在Unicode 标准中,音节字符编码范围为U+10000–U+1007F;表意文字编码范围为U+10080–U+100FF。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象征,古希腊线形文字是爱琴文明发展的产物。爱琴文明形成于希腊青铜时代后期,包括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600年左右,克里特岛产生了希腊乃至欧洲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米诺斯这个名字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国王,他曾建造了一座大海之上的米诺斯迷宫。随着米诺斯文明的发展,岛上的居民创立和使用着一种线形文字,即线形文字A。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岛附近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同时带来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使克里特岛备受摧残。

▲ 【图】米诺斯王宫遗址

之后不久,在公元前1420年左右,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至此衰落,线形文字A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爱琴文明的中心,也转移到了迈锡尼地区,这一时期被称为迈锡尼文明时期。迈锡尼人充分汲取了米诺斯文明的先进文化,同时又结合自身既有的文化特点,对米诺斯文明的线形文字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线形文字,即线形文字B,也被称作迈锡尼线形文字。后来,来自北方的多利亚人入侵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他们的入侵,使存在了800多年的迈锡尼文明走向衰落。而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谢幕,线形文字B也步线形文字A的后尘,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 【图】青铜时代晚期的地中海贸易

02 线形文字的发现历程

古希腊线形文字的发现始于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的考古发掘工作。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等情节只不过是神话传说。但谢里曼于1872年在土耳其出人意料地发现了特洛伊城的遗址,从而将荷马史诗由文学作品变成了历史记载。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人们在希腊的迈锡尼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手工艺品,表明在希腊黑暗时代之前这里还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爱琴文明,同时也证明《荷马史诗》是有真实的历史基础的。

1883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Arthur Evans)在希腊会见了谢里曼,并开始在谢里曼的指导下从事希腊远古史的研究。伊文思留意到《荷马史诗》对克里特岛的描写:“有一个地方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四周被水环绕,那里有很多居民”。于是,根据《荷马史诗》的启示,1900年伊文思开始到克里特岛进行划时代的考古挖掘。经过多年的辛苦挖掘,他终于在克里特岛北部的克诺斯山岗地层下面,发现了占地六英亩、与传说中米诺斯王的“迷宫”很相似的古代巨大宫殿。

▲ 【图】克里特岛的遗址

特别重要的是,伊文思在克诺斯王宫的西部发现了一个王室档案库,里面保存着两千多块泥板,分藏在好几个库房之中。这种泥板是用黏土干燥而制成的,它的外形类似狭长的棕叶,上面刻着欧洲最早的独创文字——线形文字A,这种泥板就是目前所知的古代希腊最早的线形文字泥板档案。另外,在一些印章、器物等物品上,也发现铭刻着这种文字。

▲ 【图】刻在泥板上的线形文字A

伊文思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大多数泥板档案是出于一人之手刻下的,他根据泥板档案的书写形式断定,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司书,并且已经制定了记录、报告、清点和收据等一套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但是,伊文思当时还不能解读这些泥板档案上的线形文字到底记载着什么内容。

同时,在谢里曼发现迈锡尼遗址之后,各国考古学家蜂拥而至,对迈锡尼遗址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发掘研究,发现了更多刻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档案。1939年,英国考古学家布勒根在迈锡尼遗址的一座宫殿内发现了600多块写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后来,考古学家们在迈锡尼、梯林斯和底比斯的宫殿里也发现了不少用线形文字B书写的泥板。1952年,在迈锡尼城堡外的一个橄榄油商人的地下室里也发现了38块用线形文字B书写的泥板。

▲ 【图】泥板上的线形文字B

03 线形文字的破译之路

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为解开线形文字的秘密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美国女教授爱丽丝·科贝尔(Alice Kober)让线形文字B的破译有了突破性进展。在科贝尔之前,人们知道线形文字B是一种音节文字,并有少数表意的符号。科贝尔专注于研究文字本身的逻辑和规律,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词中的音节,最终认为线形文字B是有词形变化的,并根据词形变化猜测出音节的辅音和元音,设计出了一个行列分别对应辅音和元音的表格,类似于日语的五十音图。

▲ 【图】爱丽丝·科贝尔与迈克尔·文特里斯

随后,来自英国的建筑师迈克尔·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继承了科贝尔的方法,继续统计音节在单词中出现的规律,他发现有5个音节只在词首出现,便扩展了科贝尔的表格,制成了一个有51个音的表格,并尝试着解读这些音节的发音。1952年,文特里斯根据同起源于爱琴海上的塞浦路斯线形文字,推测出了线性文字B中的一部分音节,并逐步破译出各个音节的读音。文特里斯发现线形文字B很多单词的读音都与希腊语类似,于是断定线形文字B就是古代的希腊语。他和另一个学者柴德威克合著了论文《迈锡尼文献中的希腊方言的证据》,进而奠定了线形文字B译读工作的基础。不久,俩人又合著《迈锡尼时代希腊的文献》,使一部分线形文字B泥板档案所记载的历史内容大白于天下。

现在我们知道,线形文字B泥板档案主要记载着王宫的财务账目和租税表册,其中包括食品、牲畜、武器、战车等物品清单,还有原材料分配、土地赠予、商品交付、战士征召以及国王向各地征收贡赋等情况。泥板上的线形文字B让我们有机会走近迈锡尼文明,可以看出,迈锡尼王国不仅通过货物的贸易和积累控制周围的领土,还利用劳动力的协调进行统治,可见当时的古希腊已经跨入了奴隶社会。

但遗憾的是,专家们对照线形文字B的发音,认为线形文字A对应的不是古代希腊语,而是另一种语言。线形文字A目前仍未被破解,它的破解可以称得上是考古学上的“圣杯”。线性文字A的破译难度大主要由于三方面原因:

其一,已有数据不足,现有的字符难以构建全面的数据库;

其二,文字内容多为简短的记账信息,语法结构难以定位;

其三,缺乏双语对照文本,无法正确识别语义。

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尝试利用现代技术破译古希腊线形文字A,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员伊斯特·萨尔格莱拉(Ester Salgarella)博士和法国雷恩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西蒙·卡斯特兰(Simon Castellan)博士合作开发了交互式数据库SigLA,录入了已知400个线性文字A标准符号中的300个,并可以实现至少3000个独立字符的检索。在SigLA中,使用者可以清楚地识别线性文字A的各个符号及其读音和变体,同时扫描页面链接可调阅由雅典法语学校发布的语料库。萨尔格莱拉博士称,希望这种搜索和重组数据的灵活性将最终促成这一古老而神秘文字的破译,因为目前“我们可以‘阅读’,但无法理解”,缺失的一环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构成和组合逻辑。

▲ 【图】SigLA网站中线形文字A的语料库

04 结 语

古希腊线形文字,不仅见证了古希腊历史的辉煌与沧桑,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从希腊远古史研究到古希腊遗址的考古挖掘,从线形文字A的未解之谜到线形文字B的成功破译,我们见证了人类不懈的探索与智慧的力量。在未来,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必将能够解锁更多关于古希腊线形文字的奥秘,让这段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史得以更加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数字罗塞塔计划 #文明印记 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字罗塞塔计划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