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问易:《易经》的由来及其发展脉络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在很多人看来,“易经”、“八卦”似乎只是算命先生行骗江湖的旁门左道,但事实上,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已经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了博士招生计划。《易经》虽以卜筮的形式展开,却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例如“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史观。此外,《易经》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还深受中华农耕文明的影响。

图片

背景与起源

  • 产生背景

上古时期,人们面对一年四季的变化茫然不知,不懂得应该在何时耕种、何时收获。后来,古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偶然发现,同样的种植方法有些土地高产、有些土地低产,再如小麦“十月”种植会比“一月”种植产量更高。更进一步地,人们开始系统性地观察大地气候、日月星辰与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并将发现的经验总结成规律用于预测。

图片

《易经》就是在这样的农耕文明背景中逐步诞生的,替人们阐述天地万物发展的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指导中国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易经》能准确预测四季天气的变化,古人开始对它产生崇拜,有了“凡事问易”的习惯。

  • 《易经》起源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古代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与洛书。传说在上古时期,黄河中出现一头似龙似马的怪兽,背负“河图”,洛水中则出现一只神龟,背驮“洛书”,伏羲参考河图洛书画出了八卦图,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易经》的起源。

图片

▲  河图

图片

▲  洛书

但也有说法,河图中的“河”并非指黄河,而是指星河、银河,其源自于古人对天上星宿的观察,寓意极多极广。而洛书则意为“脉络图”,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并在《易传》及诸子百家文献中多有记述。

河图洛书的出现充斥着十足的神话色彩,至于其到底出自于什么时间、地点,已经很难找到严谨的科学依据。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经的构成

《易经》有将近6000年的历史,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奉为六经之首的位置(易、诗、书、礼、乐、春秋)。儒家和道家都将其奉为经典,称之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

图片

《周礼》中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即《连山》、《归藏》、《周易》为三种不同的卜筮方法,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东汉《新论正经》中记载“《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但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两本《易经》都已失传,现代人研究《易经》大多以《周易》为主。

  • 连山易

相传《连山易》为神农氏所创。《连山易》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体系,以“艮卦”为首,“艮卦”代表山,主要讲阴阳卦的对峙。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家郑玄曾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因此得名。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留存下来的仅有一些卦名和几个爻名等内容。

2005年,贵州一位名叫谢朝海的老人表示自己有一套失传2000多年的水族古书(有关水书的介绍参见本号文章《水书——破解象形文字含义的文化宝藏》)。据专家考证,这套水书与《连山》一样也有“八万言”,也是以“艮”为首卦,很有可能就是散失于民间的《连山易》或者其后续版本,但目前仅仅是猜测,尚没有确切结论。

图片

▲ 由水族文字书写的《连山易》(现藏于贵州民族图书馆)

  • 归藏易

《归藏易》相传为黄帝所创,以“坤卦”为首,“坤卦”代表地,大地包容万物,人类的文化与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于又归藏于地,故名“归藏”。《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1993年,在湖北江陵市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394枚约4000字的易占简书,其中有编号者一百六十四支,未编号的残简二百三十支,考古学家起初认为这就是失传上千年的《归藏》。在这批竹简中,共有70组卦画,其中相同的有16组,不同有54组。只是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

图片

经过对比发现,王家台秦简与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录残存形态的真传本《归藏》有多条相同。对此,荆州博物馆王明钦认定其确为《归藏》;但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所教授廖名春认为其为《归藏》中的《郑母经》;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连劭名断言其是后人利用《归藏》筮法重新编制的筮书,不能称作是《归藏》。目前,王家台出土的秦简还处于正在研究阶段,全部的资料尚未公开,大多数学者称之为秦简《归藏》。

  • 周易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周文王在先天八卦基础上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作了卦辞,其子周公又为八卦撰写了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孔子注《易经》而成《易传》,《易传》共十篇,又称《孔子十翼》,经传合一,终成《周易》。《周易》以“乾卦”为首,“乾卦”代表天。

图片

《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基础,通过六十四卦的演绎,揭示了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周易》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有周全、无所不备、周而复始的意思;另一种是文王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其子作爻辞,《周易》所在朝代属于周朝。

三易之间的关系

《连山易》首创了五运六气说和天地人生命周期同时性原理,这些思想在古代医学和农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归藏易》的核心思想是象数转换,它用绳结记卦的方式,为后来的周易术数提供了前身。《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交替和变化无常,这种思想在古代哲学、文学、政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演变关系。从《连山易》到《归藏易》,再到《周易》,易经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也体现了易经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三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关系。例如,《连山易》中的五运六气说和天地人生命周期同时性原理,在《周易》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归藏易》中的象数转换和数字卦概念,也为《周易》的术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结     语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对人类文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易经》是中国农耕智慧的哲学总结,但因其毕竟是产生和应用于农耕时代的产物,描述自然与社会的方式到了现代不可能还全面适用。特别是其中占卜的作用被部分人有意或无意的无限放大,导致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易经的核心甚至全部。我们必须认清这一事实,辩证地看待《易经》的价值与意义,将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数字罗塞塔计划 #文明印记 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字罗塞塔计划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