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fdisk -l /dev/vda #查看分区表fdisk 硬件设备 #修改硬盘的分区表
——识别硬盘lsblk
真机windows VMware
[oot@localhost ~]# lsblk #列出当前系统识别的硬盘
[root@localhost ~]# ls /dev/sda #
[root@localhost ~]# ls /dev/sdb #
真机Linux-------KM
[oot@localhost ~]# lsblk #列出当前系统识别的硬盘
[root@localhost ~]# ls /dev/vda #
[root@localhost ~]# ls /dev/vdb #
——分区规划及使用
一、磁盘分区管理
1.磁盘结构及概念
2.一块硬盘的“艺术”之旅
3.分区规划
分区方案(分区模式): MBR 与GPT
MBR/msdos 分区模式
—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占用所有剩余空间)、逻辑分区
—最多只能有 4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可以没有,至多有一个
— 1~4个主分区,或者 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最大支持容量为2.2TB的磁盘
—扩展分区不能格式化,空间不能直接存储数据
—可以用于存储数据的分区:主分区 、逻辑分区
4.使用fdisk分区工具
fdisk -l /dev/vda #查看分区表
fdisk 硬件设备 #修改硬盘的分区表
综合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vdb ----vda,cdb,vdc,vdd----这是硬盘名
n 创建主分区1----->分区类型 回车----->分区编号 回车----->起始扇区 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主分区2----->分区类型 回车----->分区编号 回车----->起始扇区 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主分区3----->分区类型 回车----->分区编号 回车----->起始扇区 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扩展分区4----->分区类型 回车----->分区编号 回车----->起始扇区 回车----->在last结束时 回车-将所有剩余空间给扩展分区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逻辑分区5----->起始 回车----->结束时 +2G
n 创建逻辑分区6----->起始 回车----->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w 保存并退出
[root@localhost ~]# lsblk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刷新分区表---无法识别分区表,分区无法完成时,刷新试试
5.识别新分区 ---partprobe命令:刷新分区表
—当硬盘的分区表被更改以后,需要将分区表的变化及时通知Linux内核,最好reboot一次
—否则在访问分区时可能会找不到准确的设备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dev/vdb
##或者
[root@localhost ~]#reboot
二、格式化分区 mkfs
格式化:赋予空间文件系统的过程
文件系统:数据在空间中存放的规则
windows常见的文件系统: NTFS FAT(兼容性强)
Linux常见的文件系统:ext4(RHEL6) xfs(RHEL7) FAT
1.常见的格式化工具
mkfs 工具集
[root@localhost ~]# mkfs.<Tab><Tab> #连续按两次tab键
[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vdb1 #格式化文件系统ext4
[root@localhost ~]# blkid /dev/vdb1 #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root@localhost ~]# mkfs.xfs /dev/vdb2 #格式化文件系统xfs
[root@localhost ~]# blkid /dev/vdb2 #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三、访问文件系统
1.访问已格式化的分区
——使用mount 命令挂载使用,并访问测试
[root@localhost ~]# mkdir /mypart1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vdb1 /mypart1/ #挂载
[root@localhost ~]# mkdir /mypart2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vdb2 /mypart2/ #挂载
——使用 df 检查使用情况
[root@localhost ~]# df -h #显示正在挂载的设备信息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entos-root 17G 3.7G 14G 22% /
devtmpfs 480M 0 480M 0% /dev
tmpfs 496M 0 496M 0% /dev/shm
tmpfs 496M 7.8M 489M 2% /run
tmpfs 496M 0 496M 0% /sys/fs/cgroup
/dev/vda1 1014M 157M 858M 16% /boot
tmpfs 100M 4.0K 100M 1% /run/user/42
tmpfs 100M 28K 100M 1% /run/user/0
/dev/sr0 8.8G 8.8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vdb1 2.0G 6.0M 1.8G 1% /mypart1
2.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etc/fstabt
开机自动检测/etc/fstab内容,按照我们书写的设备及路径自动挂载
配置文件 /etc/fstab 的记录格式
设备路径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参数 备份标记 检测顺序
/dev/vdb1 /mypart1 ext4 defaults 0 0(不检测)1(优先检测) 2(次检测)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dev/vdb1 /mypart1 ext4 defaults 0 0
/dev/vdb2 /mypart2 xfs defaults 0 0
开机状态下检测自动挂在是否正确 #没有任何输出为自动挂载成功,正确的
mount -a (auto) ---> /etc/fstab //自动挂载
[root@localhost ~]# umount /mypart1 #卸载
[root@localhost ~]# umount /mypart2 #卸载
[root@localhost ~]# mount -a #自动挂载
检测/etc/fstab 开机自动挂载配置文件,格式是否正确
检测/etc/fstab 中,书写完成,但当前没有挂载的设备,进行挂载
[root@localhost ~]# df -h | grep mypart
如果/etc/fstab文件有误:修复办法
1.输入root的密码
2.修改/etc/fstab文件内容
四、分区模式GPT
1.GPT分区模式
GPT,GUID Partition Table
—全局唯一标识
—突破固定大小64字节的分区表限制
—最多可支持128个主分区,最大支持18EB磁盘
parted常用分区指令
-help #查看指令帮助
-mktable msdos | gpt #建立指定模式分区表
-mkpart primary 文件系统类型 start end #指定大小或百分比%作为起始、结束位置
-print #查看分区表
-rm 序号 #删除指定分区
-quit #退出交互环境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vdd
GNU Parted 3.1
使用 /dev/vdd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mktable gpt #指定分区模式
(parted) mkpart #划分新的分区
分区名称? []? one #随便写
文件系统类型? [ext2]? ext4 #随意写,不会进行格式化,直接回车即可
起始点? 0
结束点? 5G
警告: The resulting partition is not properly aligned for best performance.
忽略/Ignore/放弃/Cancel? Ignore #选择忽略,输入i(tab)补全
(parted) print #查看分区表信息
Model: Virtio Block Device (virtblk)
Disk /dev/vdd: 21.5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1 17.4kB 5000MB 5000MB one
(parted) unit GB #使用GB作为单位
(parted) print
Model: Virtio Block Device (virtblk)
Disk /dev/vdd: 21.5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1 0.00GB 5.00GB 5.00GB one
(parted) mkpart
分区名称? []? two
文件系统类型? [ext2]? ext4
起始点? 5G #为上一个分区的结束
结束点? 10G
(parted) print
Model: Virtio Block Device (virtblk)
Disk /dev/vdd: 21.5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1 0.00GB 5.00GB 5.00GB one
2 5.00GB 10.0GB 5.00GB two
——交换空间(虚拟内存) --swap
利用硬盘的空间,充当内存的空间
CPU(喝水)----->内存(水缸)----->硬盘(水井)
当物理内存占满了,CPU可以将内存的中数据,暂时放入交换空间中,缓解真实物理内存的压力
交换空间最好为内存的2倍,交换空间最大不会超过16G
一、方式1:利用硬盘分区制作交换空间
[root@localhost ~]# ls /dev/vdd2
/dev/vdd2
[root@localhost ~]# mkswap /dev/vdd2 #格式化交换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 blkid /dev/vdd2 #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root@localhost ~]# swapon #查看交换空间组成的成员信息
NAME TYPE SIZE USED PRIO(优先级)
/dev/dm-1 partition 2G 57.8M -1(默认为负数,越大优先级越高)
[root@localhost ~]# swapon /dev/vdd2 #启用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 swapon
[root@localhost ~]# free -m #查看交换空间大小,以M为单位(free -g ,以G为单位)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91 653 66 5 271 151
Swap: 2047 57 1990
[root@localhost ~]# swapoff /dev/vdd2 停用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 swapon
[root@localhost ~]# free -m
—开机自动启用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dev/vdc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oot@localhost ~]# swapoff /dev/vdc1 #停用
[root@localhost ~]# swapon #查看交换空间组成的成员信息
[root@localhost ~]# swapon -a #专门检测交换分区的书写
[root@localhost ~]# swapon #查看交换空间组成的成员信息
二、方式2:利用文件方式---充当交换分区(了解)
1.生成较大的文件
dd if=数据的源头 of=生成的文件 bs=每次读写数据的大小 count=次数
/dev/zero:拥有无限的数据
]# dd if=/dev/zero of=/opt/sw.txt bs=1M count=2048
]# ls -lh /opt/sw.txt
]# mkswap /opt/sw.txt
]# swapon /opt/sw.txt
swapon: /opt/sw.txt:不安全的权限 0644,建议使用 0600。
]# swapon
—真机为Linux系统:真机空间不够
KVM虚拟机化:一切皆文件,真机会创建一个大文件,充当虚拟机的硬盘
需要管理员手动删除对应的磁盘文件
查看虚拟机对应的磁盘文件
删除不用的磁盘文件
[root@localhost /]# cd /var/lib/libvirt/images/
[root@localhost images]# ls
[root@localhost images]# df -h / #显示根下正在挂载的设备信息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1 466G 142G 325G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