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关任务的目的是了解字符类型的特点,熟悉字符串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赋值、拼接、重复、长度、索引、查找、替换、反转等常用操作。字符串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是许多单个子串组成的序列,其主要是用来表示文本。注意:字符串是不可变数据类型,也就是说你要改变原字符串内的元素,只能是新建另一个字符串。
任务1 字符串拼接 依次输入两个字符串赋值给s1
和s2
,并将s1
中所有英文字母转换为大写后连接到s2
后面,并将拼接的结果赋值给s3
,输出s3
的值。 提示:应用“+”
运算和字符串的upper()
方法。
任务2 根据字符串的长度确定字符串输出重复次数 输入一个字符串赋值给s4
,根据s4
的长度来确定将s3
重复多少次,重复运算结果赋值给s5,并输出s5
的值。例如:输入“A1”
, 如果s3
的值是123XTU
,则输出123XTU123XTU
。 提示:求字符串的长度用内置函数len()
,重复运算用“*”
任务3 访问字符串以及子字符串 输入一个长度为2字符串赋值s6
,判定s6
在s5
的第2至第11个字符(包含第11个字符)之间首次出现的位置与出现次数,若s5
的长度小于10,则表示从第2个字符到字符串末尾的子串。例如:输入“XT”
,若s5
的值是123XTU123XTU
,则输出“2 2”
,第2个到第11字符的子串是23XTU123XT
:表示:“XT”
在子串“23XTU123XT”
中首次出现的起始位置是2,总共出现了2次。 提示:本任务中需要用到字符串的切片运算:[m:n]
,出现位置与次数分别使用序列类型的共有方法:index()
和count()
任务4 字符串的替换 输入一个字符串赋值给s8
,将s5
中所有的数字符号"2"替换成存储在s8
中的字符串,并将替换结果赋值给s9
,输出s9
的值。例如:输入一个字符串“TO”
,s5
是123XTU123XTU
,则输出替换后的结果为:1TO3XTU1TO3XTU
。 提示:本任务中需要用到字符串的方法:replace()
任务5 字符串反转 将任务4中替换结果s9
反转,输出s9
反转后的值。例如:s9
中存储的是:1TO3XTU1TO3XTU
,则输出的反转结果是:UTX3OT1UTX3OT1
提示:本任务中需要用到字符串的切片运算:[::-1]
测试说明 注意:输入数据时,一行只输入一个数。本关1-5个任务评测输入输出样例如下: 输入测试数据:
xtu
123
A1
XT
TO
输出测试结果:
123XTU
123XTU123XTU
2 2
1TO3XTU1TO3XTU
UTX3OT1UTX3OT1
#字符串基本操作 #任务1代码 s1=input() s2=input() #Begin 填写“=”右侧表达式 s1=s1.upper() s2=s2+s1 s3=s2 print(s3) #End #任务2代码 s4=input() #Begin 填写“=”右侧表达式 x=len(s4) s5=s3*x #End print(s5) #任务3代码 s6=input() #Begin 在Begin和End间填写代码 if len(s5)>=11: a=s5[1:12].index(s6) b=s5[1:12].count(s6) else: a = s5[1:].index(s6) b = s5[1:].count(s6) print(a,b) #End #任务4代码 s8=input() #Begin 填写“=”右侧表达式 a=s5[0:].count('2') s9=s5.replace("2", s8, a); #End print(s9) #任务5代码 #Begin 在Begin和End间填写代码 for i in s9[::-1]: print(i,end="") #End